《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4057413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渡荆门送别》ppt课件(部编教材)(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渡荆门送别李白五言律诗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律诗都有着严整的格律、声韵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古代诗歌,要学会知人论世。可借助注释,或在阅相关资料,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律诗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可据此分析每首诗歌的章法,体会诗歌前后相承、浑然一体的艺术构思,领会诗人构思之精妙。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这五首唐诗中,都有优美的写景语句,营造出或闲适,或清新、或雄壮的意境,

2、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休会诗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诗句。走近作者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 义诗人的代表。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 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 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磷幕僚,因磷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 (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

3、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卷行世。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七言古诗: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创作情况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作者诗风 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开元十二年(724

4、),心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清溪出发,经三峡,下渝州,之后渡荆门,轻舟东下,向楚地进发,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一段行程,在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峨眉山月歌中已有所述;此即渡荆门送别所述的情形,这两首诗,均明丽流畅,既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可以结合在一起读。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5、渡远渡远/荆门荆门/外,来从外,来从/楚国楚国/游。游。山随山随/平野平野/尽,江入尽,江入/大荒大荒/流。流。月下月下/飞飞/天镜,云生天镜,云生/结结/海楼。海楼。仍怜仍怜/故乡故乡/水,万里水,万里/送送/行舟行舟。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李白(唐)渡远渡远荆门荆门外,来外,来从楚国从楚国游。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大荒流。流。月下飞天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云生结海楼海楼。仍仍怜故乡怜故乡水,水,万里万里送行舟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李白李白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湖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湖北岸虎牙山

6、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略门户。往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辽远无际的原野。月亮倒映在水中,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指从四川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喜爱喻行程之远。喻行程之远。渡远荆门外,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云生结海楼。仍怜

7、故乡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万里送行舟诗歌理解诗歌理解远渡荆门之外的西蜀,来到了楚地游览。大山随着原野地势渐平,长江流进无边的原野。月影下垂像飞来的天镜,云层幻化出海市蜃楼。依然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漂送我的行舟。精读赏析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接下来,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以移动视角来 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

8、野奔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竞至于消失。颔联:颔联:山随平野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江入大荒流。颔联以移动视角来 描写景物的变化。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人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这两句诗,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也符合江水进人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赏析:赏析:颔联颔联以以 来描写景物的变化。来描写景物的变化。“随随”字,字,化静为动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入”字,写出了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气势

9、的博大,充分表达,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喜悦和和昂扬昂扬的的激情,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激情,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青春的蓬勃朝气。对偶对偶移动视角移动视角远景远景颈联: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颈联: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人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恰似“江天一色无纤尘”,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0、赏析:赏析:颈联颈联以以 描摹江上的美景。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宛如两幅图画比喻比喻对偶对偶静观视角静观视角水中映月图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天边云霞图反衬反衬江水平静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正是诗人正是诗人喜悦开朗喜悦开朗的心境的展现,的心境的展现,洋溢洋溢青春活力青春活力。近景近景 这两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小结颔联颈联请同学们通请同学们通过想像,用过想像,用一段话展示一段话展示颔联画面的颔联画面的壮美。壮美。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11、行舟 尾联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 转人深沉的思乡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赏析:赏析:尾联尾联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深沉的 之叹。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思乡思乡拟人拟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

12、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李白李白五律首联首联颔联颔联颈联颈联尾联尾联 雄奇壮丽雄奇壮丽的画卷的画卷叙事叙事写景写景抒情抒情对偶对偶拟人拟人依恋依恋 惜别惜别俯视俯视眺望眺望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与思念的真挚感情。故乡无限爱恋与思念的真挚感情。壮阔、气势磅礴壮阔、气势磅礴远景远景点题点题 点明主旨点明主旨想象想象近景近景远景远景万里长江图万里长江图水中

13、映月图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天边云霞图远渡地点和此行目的远渡地点和此行目的主旨:喜悦、激动喜悦、激动“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主题概括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写作特色:转化写景视角解 题云生结海楼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这两个字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二说赠

14、给送别的友人;三说“送别”二字可删,如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第二种说法,于文献无据,文本中也没有相应字眼,可不考虑:第三种说法可备一说。云生结海楼云生结海楼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但从全诗来看,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前后呼应,“送别”之意蕴含诗中。“送别”指故乡水送别自己,实际指的是自己作别故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研究探讨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

15、卷一样展开、变换。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人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人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

16、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作者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人思乡之情的抒发。3 3、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中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诗句是:中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诗句是:2 2、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1.1.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的诗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的诗句:4 4、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中考链接7.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2分)7.“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13.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