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21783574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8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知识总结2900字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梳理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1、科学史: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1)实验方法及原理:曲颈甑(盛空气)的热汞。汞 + 氧化汞3)实验现象及分析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粉红色粉末。体积减少约1/5容器里的空气剩余气体约4/54)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课本及习题)考点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考点3 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当中又包含了氧化物(两

2、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O元素)。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合金等都是混合物。 考点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补充: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染料!考点5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考点6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

3、、臭氧层破坏(O3臭氧)和酸雨(NO2、SO2)等。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

4、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红磷要过量;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讨论: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补充: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试验是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常见方法,没掌握好的要及时查漏补缺!考点8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考点9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

5、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具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考点10 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可以表示为:AB

6、AB。2.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于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可表示为:ABCACB。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并且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沉淀生成,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可表示为:ABCDADCB。其中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特例。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简称一分为二,表示为ABA十B。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5.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6.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

7、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7.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考点1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固液常温型)、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型)反应原理:2H22O + O22KMnO42MnO4 + MnO2 + O22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

8、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 熄灭酒精灯。裂。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验满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9、上物质的反应。考点1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考点14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15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常见的有热敷法、注水法及抽气法。热敷法: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图1)注水法:加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是漏斗中液体液面高于试管液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与试管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不好。(如图2)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10、上册单元知识总结 27500字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总结.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

11、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

12、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

13、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

14、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

15、,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白烟是石蜡的蒸汽。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蒸汽燃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现象和结论: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