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1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未几,大清兵逼广宁,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越数日,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 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因列上抚西部、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帝褒纳焉 时宁远城工竣,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奏言:“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速畀臣饷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索功高,欲亲附之,令应冲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
承宗乃杜门求罢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①,围复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后叙宁远功,荫子锦衣世千户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有删改) ①此城笑也,于法当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人言,声殷墙壁殷:震动B.饷足,渠即妄为渠:他 C.文移往复稽缓之稽:可笑D.忠贤由是大憾憾:仇恨,怨恨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承宗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②天下当重将权③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 ④列上抚西部……开京东屯田数策⑤承宗不与交一言⑥承宗乃杜门求罢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承宗貌奇气壮,有别常人他胡须张挺,声音洪亮;在边郡讲授经学时,往来很多地方,多次向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打听险要之地,通晓边防事务 B.孙承宗文武双全,颇受器重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都感觉很受启发;沈、辽失守,满朝喧扰不安,众大臣推举他主持东边军务,皇帝因不舍而未准。
C.孙承宗明晓时弊,谋事周全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核实的情况,提议授兵权给可倚重的人,给予一定自主权,并献上镇守边境的多条策略 D.孙承宗忠于朝廷,刚正不阿他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清兵攻陷高阳,他不幸被抓,面向朝廷叩头后上吊自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 (2)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 答案: 4.C【解析】稽:延迟,拖延 5.C【解析】①表明皇帝对孙承宗的讲论感到满意;⑤表明孙承宗不与魏忠贤同流合污;⑥是孙承宗无奈的举动 6.D【解析】“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错,应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 7.(10分) (1)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重”,重视,加重;“节钺”,符节和斧钺,指权力;“用”,凭借;“陵”,通“凌”,“陵其上”,省略结构,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一处1分,句意1分) (2)孙承宗再次(两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皇帝。
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疏”上疏;“具”一五一十地,详细;“饬”:整顿;“竟”,最终一处1分,句意1分) 文言译文: 孙承宗,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须髯张开如戟跟人说话,声音震动墙壁最初在边境郡县为县学的学生们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一直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隘,因此通晓边防事务 熹宗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经史,都说:“心灵开悟所以对他的垂爱关注特别殷切天启元年,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满朝喧扰不安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让孙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于是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主持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二次上疏都不同意不久,大清兵进逼广宁,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过了几天,命令他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军饷经常不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问。
于是分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堡垒、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几条对策皇帝嘉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宁远城工程竣工,关外守卫用的战具都已齐备孙承宗谋划大规模行动,上奏说:“先头部队已设置在连山、大凌河,尽快给我二十四万两军饷,就可以立即取得战功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饷给足了,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不如答应他但不给他,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的行动孙承宗再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给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这个时候,魏忠贤更加擅权因为孙承宗功劳高,想让他亲近依附自己,叫刘应坤等人去表明自己的意图孙承宗不跟他说一句话,魏忠贤因此极恨他而后,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疏诋毁孙承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 崇祯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在十一月九日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族人抵抗守卫大清兵将要离开,围绕着城墙大声叫喊了三次,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清军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又一次包围了高阳城第二天城池陷落,孙承宗被抓住望着都城方向叩头后,上吊自杀,终年七十六岁。
谥号文忠后追叙宁远战役的功绩,荫封儿子锦衣世袭千户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2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貌奇伟,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①,授经边郡,喜从材官②、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位,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时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 未几,大清兵逼广宁,王化贞弃城走,熊廷弼与俱入关帝亦急东事,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办事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此极弊也今天下当重将权,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而徐为恢复计帝褒纳焉 承宗自请督师,诏给防敕书,承宗便宜行事,不从中制及魏忠贤窃政,遣其党往赐承宗蟒服、白金慰劳之,实觇军也承宗立疏言:使中使③观兵,自古有戒帝温旨报之 时宁远城工竣,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奏言:速畀④臣饷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⑤,而师竟不果出 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宗功高,欲亲附之,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
而其党连疏诋之,承宗乃杜门求罢 庄烈帝即位,王在晋入为兵部尚书,恨承宗不置,嗾台省⑥交口诋承宗,以沮其出二年十月,大清兵入大安口,取遵化,将薄都城,廷臣争请召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仍入朝陛见 初,右屯、大凌河二城,承宗已设兵戍守后高第来代,尽撤之大清兵大至,围数周承宗闻,遣吴襄、宋伟往救伟与襄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至十月,城中粮尽援绝,守将祖大寿力屈出降,城复被毁承宗复连疏引疾家居七年,中外屡请召用,不报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围复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有删改) 注:①县学生:生员,俗称秀才②材官:低级武官③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④畀:给与⑤诸曹:借指各部的官员⑥嗾台省:教唆尚书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与襄不相能能:和睦 B.而师竟不果出竟:最终 C.取遵化,将薄都城薄:攻取 D.大兵将引去引:退却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承宗功高,欲亲附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承宗不与交一言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绕城呐喊者三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4分) 译文:▲ (2)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4分) 译文:▲ 11.在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孙承宗一生几起几落,受到重用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C(薄:迫近,靠近,接近) 9.D(A.因为,连词/用,介词;B.和、跟,介词/和,连词;C.表停顿,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D.却,转折连词 四、(31分) 10.(8分)(1)(4分)(孙承宗)最初是秀才,在边境省份讲授经文,他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们探求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塞,因为这精通边防事务边境用晓畅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4分)兵部和工部一起商量说:军饷给足了,他就要胡乱作为,不如答应他但不给他,文件传递往来拖延这事相与渠稽缓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1.(5分)①熟悉边关地形事务;②通晓军事,富有谋略;③文武双全,其他将帅能力不济;④战场失利,战事吃紧;⑤忠于朝廷,陈述积弊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文言参考译文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相貌奇特,身材高大,跟人说话,声音震动墙壁。
孙承宗最初是秀才,在边境省份讲授经文,他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们探求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塞,因为这精通边防事务 熹宗皇帝即位,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课,都说:很受到启发所以对他特别器重关注,情真意切这时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整个朝廷争论得不可开交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用孙承宗代替他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两次上疏都不同意 不久,大清兵进逼广宁,王化贞弃城逃跑,熊廷弼与他一起进入关内皇帝对东边的战局也很着急,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朝办事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部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能核实用武将使用部队,却用文官去招募训练;用武将临阵指挥作战,却用文官指挥调遣,这是最大的弊病现在国家应当加重武将的权力,不要让文官凭借着浅陋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而后想办法慢慢收复失地皇帝赞扬并采纳了 孙承宗自告奋勇地请求去统帅部队,皇上下诏通知各边防,孙承宗可以相机行事,不受朝中节制等到魏宗贤把持朝政,他派遣他的党羽前去赐给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