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

上传人:li****48 文档编号:318636673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秋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1套(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A 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嘉庆 D思想控制的加强2、小明在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短暂统一的隋朝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D统一国家的建立3、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

2、于研究()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4、如下图为五禽戏动作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五禽戏起到了康复医疗、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编创五禽戏的名医是()A张仲景B华佗C贾思勰D祖冲之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6、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7、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C经济

3、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8、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9、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耕犁由直辕改成了曲辕,以便于精耕细作(如下图)。这种农具发明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朝10、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国家统一B发展生产C开凿运河D加强中央集权11、“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

4、宗D宋太祖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13、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A武汉B上海C沈阳D南京14、“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15、下图反映的史实主要说明宋代( )A杂剧演出遍及城乡B瓷器制作工艺先进C活字印刷影响深远D球类运动受到喜爱16、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

5、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7、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18、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19、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兵部 东厂 锦衣卫 刑部ABCD20、“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A回纥B南诏

6、C靺鞨D吐蕃21、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22、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23、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

7、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4、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2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晋惠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

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二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材料四 (唐太宗)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

9、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1)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3)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榷场 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中国民族史纲要(1)材料中的“兴庆”是哪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

10、化。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盛世局面)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技术创新)材料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

11、上哪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和同一家)材料四:贞观十五年(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4)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对外友好)材料五: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5)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C3、B4、B5、

12、D6、C7、B8、C9、D10、C11、D12、C13、D14、D15、D16、B17、A18、B19、C20、D21、C22、C23、A24、C25、C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隋炀帝。进士科。(2)选官标准从主要靠家世背景变为通过考试择优录取。(3)皇帝。(或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2、(1)西夏。临安。(2)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一。(3)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3、(1)唐玄宗(或李隆基);安史之乱。(2)曲辕犁;筒车。(3)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4)文成公主。(5)玄奘;大唐西域记。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