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随笔小学范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这需要教育工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笔小学范文_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随笔范文大全,希望对你有用!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第一篇】:心里健康教育随笔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
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转贴于 中国, 三 、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
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第二篇】:孩子的小小心理活动 今天我组织小朋友们画了美丽的蝴蝶要求蝴蝶两边翅膀的颜色一模一样,并且涂色均匀由于蝴蝶很漂亮,孩子们画得很认真许多小朋友画好后就到娃娃家、点心店和玩具城等地方去玩耍游戏了 可是,在游戏过程中有些开始到处乱跑不守规则了于是,我请他们做回座位,到了座位上孩子们的兴奋情绪还是没有缓和,少闹声不断于是我利用拍手游戏请他们安静下来,并且告诉他们坐神气、没有声音的小朋友我就要发奖了可这一说小朋友们就开始嚷嚷,“我坐神气了,我不说话了!”“不说话的小朋友嘴巴里怎么会有声音呢?你们是不是坐神气了,嘴巴不说话了,老师会看到的,你们不说老师也会贴奖的”于是,小朋友们安静下来,我一边评讲孩子们的画画、游戏活动,一边给听的认真的小朋友贴奖。
我走到蒋余睿小朋友身边的时候,奖贴完了他用脚碰碰我,意思是我怎么没给他贴奖我故意先不贴奖给他,并且说道,“有的小朋友坐神气了,嘴巴不说话用脚碰老师,告诉老师其实,小朋友不需要这么做,老师的眼睛里装着每一个小朋友,如果小朋友表现好了,都可以贴到奖” 有些孩子事情做好了,他会害怕别人看不到,因此,做一些小动作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因此,老师要注意每一个孩子,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今天这个孩子贴到奖以后,很开心,饭也吃的特别香,今天他是我们班第三个最先吃好饭的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在《教育法》和《教育纲要》中都提到: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全面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健康和谐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解释为:培养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均有不同篇幅的文章对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或多或少的关注;电台电视台也同样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关注人们心理健康的节目我们几乎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呼声:重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它(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同等位置的又一育是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之一 而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特殊性和规律性,因此教育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学校要做专门的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矫治和预防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自慰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逐步让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同时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习潜力,培养学生敏捷思维、主动学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小学生之间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2、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懂也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心里的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进行心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此外,还可以结合雏鹰争章的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大环境里学习、锻炼。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跨越“代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真诚相对,角色转换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老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不是靠威严,更不能靠训斥,最靠得住的是老师和学生坦诚相对教学中,有的老师怕让学生提问,我倒认为学生提问是好事,因为学生的问题是很有探索价值的虽然老师不是万能的,但是也不要不懂装懂,而应告诉学生实情,老师不会,愿意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甚至向学生请教,让学生当“老师”来教老师,这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师生间的“角色互换”通过师生的真诚相处、角色互换,学生也会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说真话、掏真劲、办真事,自觉、积极、大胆、主动地去做,把事做得更好 3、倾注真爱,促进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
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