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二选修)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314807222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9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二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论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二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论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二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二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二选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二选修)篇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论语十则教学对象:中学二年级的学生课时:三课时授课老师:杨育馨一、教材分析十则是中学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其次单元儒道互补的第一课,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相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文化才智”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它的影响涉及文学、哲学、政

2、治、思想、伦理学、美学、音乐、教化学等多种学科。孔子创建性地提出了“仁”,以仁释礼。“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孔子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孔子讲“爱人”以实现“仁”,以“忠恕”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还提出了“孝悌”和“忠恕”两个协助原则-以“温柔”的方式治理动乱的社会。孔子还从“仁”动身,提出了很多道德修养理论,如“克己复礼”。他还把“仁”推演为恭、宽、信、敏、惠等详细道德要求,以及中庸之道。从“仁”动身,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见,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体现在从家庭动身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君君臣臣、父父子

3、子”的皇权宗法统治秩序上,体现在孝、悌、忠、信的礼教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要求。即使在今日,其精华部分依旧为人们所效法。论语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世界也产生了肯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头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名倡议“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需要回到25前,去吸取孔子的才智”。二、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学问,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驾驭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3、能娴熟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2、通过分类整理培育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实

4、力及习惯。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育学生把所学学问、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情感看法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2、吸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作为高二的学生,在学了五册必修教材之后,对文言文的学问已经有了肯定的积累,也驾驭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依据他们平常的表现,凭他们的实力是可以理解论语十则的字面意思的,只是要把握这论语十则的深刻含义,还需进一步探究。四、教学方法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2.吸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

5、道德修养。主要采纳的教学与活动策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2、通过分类整理培育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实力及习惯。3、结合合作探究,质疑解疑,对论语进行深化把握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 诵读熟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2. 积累重点字词,疏通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读懂论语,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感受论语精髓。六、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语:“宋臣赵普曾经告知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

6、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牢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学生说说论语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各则语录;2、整理积累语言材料;学习重点:读懂论语十则,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看法等;学习难点:读懂论语十则,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看法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感受论语精髓。 学生朗读目标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向三、论语的价值地位影响1101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需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才智。 学生朗读 强化论语的地位四、孔子简介: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儒

7、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论语十则,回忆论语,回忆孔子。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回忆所学学问,强化记忆五、

8、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化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看法、处世方法。 做笔记 积累文化常识六、熟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其次课时: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案二、结合注释学习前五则,谈谈你对前五则的理解和感悟:1、理解第一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

9、世界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当把留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溢一生。”2、理解其次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先生说:“我十五岁起先用心求学,三十岁时能独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没有怀疑,五十岁时知道了天命,六十岁时听别人的看法能够包涵,七十岁时一切为所欲为,而不超出规则。”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志向,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驾驭

10、了渊博的学问,成为了一位大教化家、大思想家。【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熬炼,要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其次,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

11、。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3、理解第三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先生说:“由(即子路)!我训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看法才是明智的啊!”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简洁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许多人做不到。【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看法。”4、理解第四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颜渊、子路立侍(在孔子旁)。先生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情愿把我的车马和衣服拿出来与挚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觉得惋惜。”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明自己的功

12、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先生说:“老人使他安逸,挚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关怀。”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本章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探讨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详细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中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切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5、理解第五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先生说:“

13、知道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以之为乐。”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孔子的乐学精神。“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爱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爱读书,便味同嚼蜡。孔子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感悟】“把学习当作一件华蜜的事吧,你爱书,书也会爱你。”四、朗读前五则 学生分析理解,沟通对每一则的感悟 培育自学实力,提高鉴赏水平,加强合作沟通的意识,巩固表达实力第三课时:一、结合注释学习后五则,谈谈你对后五则的理解和感悟:1、理解第六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先生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欢乐

14、,仁者长寿。”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这则似乎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灵敏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慈爱宽容而不简单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乐山乐水”不肯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看法。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淌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载万物。”2、理解第七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

15、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孔子的“安贫乐道”。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人人都希望过上华蜜欢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华蜜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感悟】“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3、理解第八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总是忧愁、哀伤。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老师点评:【赏析】孔子的坦荡胸怀。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天知命,坦荡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所以局促担心。【感悟】“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4、理解第九则,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莫非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