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0890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 作者:许学猛谢国平刘文刚赵传喜【摘要】 【目的】比较研究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和传统旋转复位手法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单纯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和传统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运用改良日本骨 科学 会的下腰痛评分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在下腰痛评分方面,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2、说明3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治疗后试验1、2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两人坐位旋转复位手法。在疗效方面,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加椎旁椎间孔注射参麦注射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三位动“正”复位手法。【结论】三位动“正”复位手法结合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疗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参麦注射液/治疗应用;整脊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3、。目前医学界认为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推拿正骨手法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笔者从2008年4月2008年12月运用三位动“正”整脊手法结合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与单纯三位动“正”整脊手法及传统旋转复位手法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2008年4月2008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中 医院 骨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诊断标准 参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黄家驷外科学2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3有关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特点: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

4、、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可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小于60,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HT5,5”SSHT5,6”SS母KG-*3/3背伸力减弱,甚至消失。(2)发病特点: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好发于中老年人,中青年患者多为腰部扭伤引起。(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前宽后窄,日久形成Schmorl结节,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凡具有前2项,参考后1项即可作出诊断。13 纳入标

5、准(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65岁之间。14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年龄65岁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腰部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疾病者。15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合格受试对象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就诊顺序以1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1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平均(415394)岁;病程9个月51年,平均(083032)年。试验2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256岁,平均(426423)岁;病程7个月48年,平均(074

6、030)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6岁,平均(413402)岁;病程10个月58年,平均(087031)年。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211坐位整脊椅的制作该整脊椅为作者原创(国家应用新型专利号:2008202010915),见图1。212试验1组采用三位动“正”整脊手法结合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治疗。三位动“正”整脊手法的具体操作如下:(1)坐位旋转整脊:患者先端坐于整脊椅,调好坐姿,使大腿内侧挡板正好舒适卡顶住患者双侧大腿内侧根部,可通过自动升降泵升高或降低;双下肢 自然 垂直踩踏于脚踏板上,双上肢

7、屈肘交臂于胸前,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持身体屈曲约45,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则保持身体屈曲约60,医者站立于患者健侧偏后,医者一手紧握住患侧肘后部,另一手掌正好顶压患节病椎部,先嘱患者上半身主动向健侧旋转,患者旋转至极限时,医者顺势牵拉患者肘部,同时另一手掌用力顶压病椎部,此时可触及“喀喀”声,连续整脊3次,同法整脊对侧(见图2)。(2)站位反向整脊:患者站立于诊床旁,先用一枕头垫放床边后躯体趴倒其上,以整脊右腰腿痛患者为例,先嘱患者右上肢屈肘并右手掌抱住后枕部,左手按住床边,右下肢屈膝约90,一助手双手紧握患者右侧踝部并向后下方用力牵拉,术者屈右膝将膝部顶住患者右腘窝部稍上,右手握

8、住患者右肩部,左手掌顶压病椎棘突上,让患者腰背部向左后上方旋转,在患者旋转过程,术者利用自身重量用力向下按压右下肢,右手握住右肩向患者背侧用力牵拉,同时左手用力按压腰部,即可听到“喀喀”声,同法整脊对侧(见图3)。(3)侧卧斜搬整脊:取侧卧位,下位肢体伸直,上位肢体屈曲,术者在患者前侧,屈双肘,一肘放于髂骨后外缘,一肘放于患者肩前,双肘对抗扳动使腰部旋转,然后更换体位,另一侧再做1次(见图4)。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注射穿刺点选择在病节椎间隙棘突旁开48cm处,无菌操作,用心包穿刺针经穿刺点快速入皮向内倾斜2545直达椎骨,往头方向下压1015,继续缓慢推进,一旦阻力消失,针尖可能进入椎间孔外

9、口处,若触及神经根可产生下肢神经痛,应将针头略后退后注药。注射参麦注射液4mL+20mg/L利多卡因1mL,注药后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每3d注射1次,5次为1个疗程。213试验2组采用三位动“正”整脊手法治疗。手法及疗程与试验1组完全相同。214对照组采用传统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坐立于方凳上,屈膝90,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以腰痛右侧甚者为例,助手站于患者左前方,双下肢夹住患者左下肢,双手协助固定左大腿根部。医者立于患者左后方,左手拇指按住压痛棘突右侧,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伸向前,手掌压于患者颈后,嘱患者放松腰部,腰部前屈6090,医者右手旋拉颈部,顺势用力使患者

10、躯干向右后内侧旋转,左手拇指向左侧偏歪棘突,可感到指下椎体有轻微错动感,并可听到“喀喀”声。腰痛左侧甚者,左右相反,手法一致。22 观察指标221 治疗 前后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评分按照改良日本骨 科学 会的下腰痛评分法4进行评分,总分为30分(其中主观症状6分、客观体征12分、日常生活工作能力12分),采用4级计分方法由小到大分别计为03分,具体评分内容如下:(1)主观症状:腰腿痛程度、麻木程度分别按无、轻、中、重计0、1、2、3分。 (2)客观体征:椎旁压痛程度按无、轻、中、重计0、1、2、3分;肌力(屈伸,母)按5级、45级、34级、70加强试验阴性、45加强试验阳性、30加强试

11、验阳性、30加强试验阳性计0、1、2、3分;放射部位按无、臀部或大腿、小腿、足计0、1、2、3分。(3)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弯腰及提重物按弯腰正常可提3kg以上重物、可弯腰但不能提3kg以上重物、不能弯腰及提3kg以上重物、弯腰及提物严重障碍计0、1、2、3分;行走距离或时间按可行走1 000m或60min以上、可行走500m或30min以上、可以行走l00m或l0min以上、行走困难计0、1、2、3分;每天卧床时间按16h计0、1、2、3分;工作能力按能全日制做原来工作、虽能工作但偶尔需要休息、虽能工作但经常需要休息、不能工作计0、1、2、3分。按下腰痛评分标准,病情程度分级:轻度总分10分,

12、中度总分20分,重度总分30分。22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评分标准评定。优:改善率75%;良:改善率50%69%;可:改善率30%49%;差:改善率30%。改善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3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比较见表1。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3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治疗后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旋转复位手法

13、。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加参麦注射液椎旁椎间孔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三位动“正”复位手法。13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比较统计方法:t检验;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试验2组比较323组疗效情况比较见表2。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试验1组和试验2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疗效优于试验2组(P005)。表23组疗效情况比较统计方法:秩和检验;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试验2组比较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可见腰痛、下肢疼痛、麻木、肌力减退

14、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有学者认为由于椎间盘突出组织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等变化,是产生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但亦有认为疼痛是受累神经根过度牵拉所致,而与单纯机械性压迫无明显关系5。由于椎体间受力的不均衡性,导致椎间盘的突出,椎间关节的错缝,肌肉筋膜的痉挛,压迫脊神经根、脊髓,神经根的缺血缺氧,引发局部炎性反应,从而出现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笔者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的关键不在于椎间盘的能否完全回纳,而在于消除无菌性炎症,改善椎管血液循环,减少对神经的刺激,解除腰肌痉挛,恢复腰椎力学平衡。笔者采用的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包括坐位整脊、站位整脊和卧位整脊,应用自制专

15、利整脊椅开展坐位旋转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旋转整脊手法:一方面利用专利整脊椅可随意调整高度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端坐得更舒服的要求、内侧大腿挡板设计正好顶压患者大腿根部、患者双腿 自然 状态踩踏于整脊椅脚踏板上,使患者骨盆连同下肢有机形成为一个整体,较双人坐位旋扳手法靠一助手夹腿固定骨盆更可靠;再通过前屈或后伸一定角度使上身处于相对“锁定”状态,从而使旋转作用力更能准确地作用于病椎节段,另一方面利用整脊椅进行整脊只需单人操作,同时要求患者主动旋转活动配合整脊,顺势而为,动中求“正”,既省力、又高效;对于一些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还可以应用整脊椅后伸、提拉、旋转反向整脊。整脊椅具有独特的优点,是传统旋转整脊手法所不具备的,也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