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07264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历史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_历史学论文 谁是谁非,暂且勿论。我们先排列出尽可能多的原始材料,必要时以按语略加相关说明。材料一,晋书左思传曰:“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已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序曰: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籍,辞义瑰玮,良可贵也。有晋徵士故太子中

2、庶子安定皇甫谧,西州之逸士,枕籍乐道,高尚其事,览斯文而慷慨,为之都序;中书著作郎安平张载、中书郎济南刘逵并以经学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悦玩,为之训诂。其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佥皆研精所由,纷散其义矣。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遗忘,又为之略解。只增繁重,览者阙焉。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注:晋书左思传,见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

3、海书店,1986年,第2册,总第1522页。)按,关于左思创作三都赋的情况,上引唐修晋书本传记载最为完整、详细。左思产生这一创作欲望的时候,正当其妹入宫。构思结撰十年,其间担任了秘书郎,访问过张载。赋成以后请皇甫谧为序。其后,张载、刘逵、卫权等分别为作注解,加之张华赞叹不已,于是都下竞相传写,洛阳一时纸贵,以至于使陆机为之绝倒。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正史人物传不惜篇幅,详叙一篇作品产生的始末,包括创作欲望、命题构思、资料准备、设计谋求创作的环境与条件、访问专家、冥思苦吟情形、赋成求序细节、学者专家的热情,以及读者的轰动效应和文坛上的巨大影响等等,如此泼墨如云地交代来龙去脉和戏剧性情节,确实不多见。

4、然而左思荣幸非常。太康“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只有左思事迹入于晋书之文苑传。材料二,世说新语文学曰:“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注: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246-247页。)按,这里提到的两个人物值得注意。一是皇甫谧,一是张华。皇甫谧卒于太康三年(282),时年六十八岁,晋书有传。他的著作很多,本传谓“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据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卷四著录,皇甫谧撰有南都赋注。以此可以看出,皇甫谧也热衷于诗赋

5、创作,尤其对“京都”题材的赋作感兴趣,那么,左思三都赋撰成以后向他求序,原是在情理之中的。张华(232-300)在平东吴、建殊勋以后不久,受到自以大族出身为荣的荀勖的忌恨离间。于是,“(太康)三年春正月甲午,以尚书张华都督幽州诸军事”(注:晋书武帝纪,见二十五史,第2册,总第1256页。)。正月甲午日即正月十八日。张华虽然功著,但当时朝中实际地位不算很高,尤其在受武帝冷落的时候。皇甫谧确实是个大名士,武帝尝借与他两车之书,而他一生却是自甘寒素,数辟不就,数征不起。如果说史载之事,即左思赋成后示之张华,而张华建议左思询求高名之士如皇甫谧者之事属实,那么在时间上看,这只能是太康三年(282)正月十

6、八日以前的事。 材料三,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左思别传曰:“思字太冲,及长,博览名文,遍阅百家。司空张华辟为祭酒,贾谧举为秘书郎。谧诛,归乡里,专思著述。齐王请为记室参军,不起。时为三都赋未成也。后数年疾终。其三都赋改定,至终乃上(止)。初,作蜀都赋云:金马电发于高冈,碧鸡振翼而云披。鬼弹飞丸以,火井腾光以赫曦。今无鬼弹,故其赋往往不同。思为人无吏干而有文才,又颇以椒房自矜,故齐人不重也。”思别传又曰:“思造张载,问岷、蜀事,交接亦疏。皇甫谧西州高士,挚仲治宿儒知名,非思伦匹。刘渊林、卫伯舆并蚤终,皆不为思赋序注也。凡诸注解,皆思自为,欲重其文,故假时人名姓也。”(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7、,1983年,246-247页。) 这一材料,一是涉及到三都赋撰成与改定,二是涉及到三都赋序注到底谁人所为。今查文选三都赋蜀都赋,其有句曰:“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忽而曜仪。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注:文选卷四,中华书局,1977年,75页。)此四句文字与上引左思别传所载相较,显见有所改易。又,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四引张骘文士传所引蜀都赋文字,与左思别传相较亦有改易。可见,三都赋被竞相传抄流播者非只一种版本,应有初稿、再稿、三稿等等。所谓当“齐王请为记室参军”,“时为三都赋未成也”云云,应是从定稿的角度而言。其三都赋改定,至终乃止。撰成与改定,无疑是两回事,但一旦遇见死抠字眼的人,那道

8、理未必于他能讲得通。而如果此君既死抠,又为了成见或是宿怨,那非把大家抠糊涂不行。左思别传之作者究竟何许人,今不可考知。其乃“不重”左思之“齐人”乎?抑亦“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而令“思意不惬”之人乎?未可知也。沈玉成先生尝谓此君“厚诬古人,迹近今日之所谓人身攻击”(注:沈玉成:张华年谱、陆平原年谱中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92年3期。)。此言得之。再说第二个问题。因为三都赋序注问题,左思别传中又提及张载、挚虞、卫权、刘逵诸人。张载前后三为著作郎,第一次在咸宁年间,第二次在太康年间,第三次在惠帝末、怀帝初。左思移居洛阳以后,一面构思三都赋,一面兼做秘书郎工作。此间张载因受知于傅玄,而起家佐著

9、作郎,这就是说,咸宁以后,左思与张载已是在朝僚友。并且,左思与张载还有一共同之处,即:貌陋至丑。这在世说新语中有所描述。当时潘岳与夏侯湛则因“美容止”被誉为“连璧”,出则同游,洛阳女子萦手于道,投以花果。而左思、张载出游,洛道老妪唾之,顽童掷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左思与张载的共同语当更多一些。再一点,张载之父张牧在太康时期及以前,在蜀中任职十数年,为蜀郡太守、益州刺史、西夷校尉等职,关于张载“随父入蜀”,“随父在蜀”,“至蜀省父”,累见述于史传。所以张载旅蜀经历非止一次,其较早“随父入蜀”,“随父在蜀”大约在咸宁后与太康初之前,甚至有比这个时间更早的可能。这就是说,太康三年以前,左思完全

10、可以访岷、邛之事于张载。左思自泰始八年(272)移居京都,到永兴元年(304)举家适冀州,久居洛阳长达三十余年。惠帝永熙元年(290),陇西王司马泰代石鉴为司空,左思为司空祭酒。张载太康中第二次为著作郎后,此时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迁乐安相、弘农太守。那么,太康初左思赋成之后,至张载出任地方之前,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张载为同僚两度的老朋友注三都赋,尤其为注其中之蜀都赋,那简直再合情合理不过了。左思别传作者谓张载与左思“交接亦疏”,所言已完全失实。 挚虞是皇甫谧门生之一,在他今存作品中,赋这一体裁占了绝大多数。他对文章体裁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不仅编有文章流别集,且著有文章流别论。据左思别传作

11、者语气来逆向推测,挚虞亦曾序注左思三都赋,只是其赋注今已不存。显然,序注大赋,属皇甫门派之学。挚虞研究文章流别,是对其门派之学的合于逻辑的发展与发扬光大。刘逵字渊林,济南人,元康中为尚书郎。永康年赵王伦执政期间,刘逵先后任黄门侍郎、侍中等职,但他对司马伦的态度,大约也像陆机等人一样,阳奉阴违。据晋书赵王伦传:“或谓(孙)秀曰:散骑常侍杨准、黄门侍郎刘逵欲奉梁王肜以诛伦。会有星变,乃徙肜为丞相,居司徒府,转准、逵为外官。”又据晋书傅祗传:“及(赵王)伦败,齐王收侍中刘逵、常侍驺捷、杜育、黄门郎陆机、右丞周导、王尊等付廷尉。”从后来处理结果看,刘逵也没有参与赵王伦篡位禅文的撰制。依刘逵仕履推测,至

12、少在元康年间他与左思是同僚关系。卫权三都赋略解序曰:“中书著作郎安平张载、中书郎济南刘逵,并以经学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悦玩,为之训诂。”张载再任著作郎与刘逵为中书郎,或许同时,皆在太康中,故相与为左思三都赋作注。卫权,字伯舆,陈留襄邑人,魏司徒卫臻之孙、晋武帝卫贵妃兄之子,曾任怀县令。元康初,汝南王亮辅政时,卫权被擢为尚书郎,而此时左思被陇西王泰辟为祭酒。即此可以看出,卫权与左思,既同为皇家外戚,又同在朝堂互为僚友,那么,卫权注解左思三都赋显然也在情理之中。据三国志魏书卫臻传裴松之注语:“(卫)权作左思吴都赋叙及注。叙粗有文辞,至于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无论叙文辞如何,

13、也无论注有否发明,总之,卫权撰有三都赋略解序,此为事实,此为左思别传的又一个有力反证。根据卫权三都赋略解序所述内容以及卫权和左思的仕历,又可以看出,先有皇甫序,继有张载与刘逵注,而后有卫权略解及序。卫权三都赋略解序极有可能撰于元康初年其与左思为僚友之时。由以上辨析已不难看出,左思别传在叙事论人方面大有问题,绝非信史。所以严可均指出:“别传失实,晋书所弃今皇甫序、刘注在文选,刘序、卫序在晋书,皆非苟作别传道听途说,无足为凭。晋书汇十八家旧书,兼取小说,独弃别传不采,斯史识也。”(注:全晋文卷一百四十六左思别传严可均注评,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第3册,2302页。)材料

14、四,王隐晋书曰:“左思专思三都赋,杜绝人流之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注:初学记卷十二,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三引,见九家旧晋书辑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80页。)按,唐六典十引晋书曰:“左太冲为三都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中。”此晋书是臧荣绪晋书呢,还是别一晋书呢?不得而知。不过,“秘书郎”也好,“秘书郎中”也好,尽管说法有些差异,但左思构思与撰作三都赋期间,曾申请任职于皇家图书馆,此亦为史实。并且,从臧荣绪晋书有关记载看,左思当时心想事成,实现了这一愿望。材料五,王隐晋书曰:“左思少好经术,尝习钟、胡书不成。学琴又不成。貌丑口呐,甚有大才。博览诸经,遍通子史。于时天下三分

15、,各相夸竞。当思之时,吴国为晋所平,思乃赋此三都,以极眩曜。其蜀事访于张载,吴事访于陆机,后乃成之。”(注:文选集注卷八引,转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248页。)按,这里所叙内容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晋灭吴之时,三都赋尚未撰成。其二,左思访吴事于陆机,时间应是太康元年、二年陆机被俘在洛之际。“后乃成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关键一句,万万不可忽略。正由于左思初访吴事于陆机时,三都赋尚未撰成,陆机在与弟云书中才有“伧父”之讥,谓待其成以覆酒瓮。当然,左思后来修改三都赋的长期过程中,仍然存在再访吴事于陆机的许多机会。 材料六,臧荣绪晋书曰:“(左思)少博览文史,欲作三都赋。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疏之。征为秘书。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注:文选卷四三都赋序李善注引,中华书局,1977年,74页。)按,臧荣绪所叙有一点须注意,即左思“构思十稔”期间被“征为秘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