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传统习俗10篇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305498876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至的传统习俗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冬至的传统习俗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冬至的传统习俗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至的传统习俗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至的传统习俗10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冬至的传统习俗10篇冬至的传统习俗1吃饺子冬至季节,吃的习俗真不少,除了饺子,较为常见的还有吃馄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说冬至这天,北京人家多食馄饨。南宋临安今杭州也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宋人周密说,起初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后渐渐盛行开来。据说,馄饨为西施所缔造,所以每年冬至苏州人都要吃馄饨。如今,馄饨制作方法许多,遍布全国各地,是深受人们宠爱的闻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那么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那么称曲曲,等等。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各种各样的冬至习俗,如杭州人冬至吃年糕,期许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北方,冬至天气寒冷,

2、人们吃狗肉和羊肉以进补身体;银川冬至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广东潮汕,每年冬至都要祭祀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在我国宝岛台湾,如今还有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样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不忘自己的“根”。吃节食冬至日,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礼记月令中载:“律中黄钟,乃阳之极,万物之始也。”杜甫也有诗句“冬至阳生春又来”,因此,民间流行搓糯米粉制作米丸,米丸象征太阳,是祭祀祖先以及待客的食品。浙江俗称冬至圆,福建俗称团聚子,广东那么俗称为冬丸。古人有诗道:“家家捣米做团聚,知是明朝冬至天。”江浙一带如永嘉、玉环、平阳

3、、泰顺、临海、宁海、峰县、象山、瑞安、武进各处都是这样。有些地方那么做团子比丸子略大,用糖、肉、脂油、芝麻、豆沙、萝卜丝等做馅料,称之为冬至团,用来馈赠亲友。如吴县、丹徒、长兴、安吉、吴兴、桐乡、富阳、黄岩、新昌、定海、萧山等地都是这样。有谚语道:“冬节团子年节糕。”南宋杭州一般流行吃馄饨,有“冬馄饨,年博托”的谚语。富贵人家追求新颖,一个器皿中共盛放十种颜色的馄饨,称之为百味馄饨见武林旧事。近代北方冬至也吃馄饨,取其圆,以疏达阳气。有谚语道:“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的传统习俗2冬至的传统习俗1、祭祀从周代起,冬至这一天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

4、祭祖,即便是最贫困的人家,都会拿出平常的积蓄来添置新衣,打算祭祀用品。2、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管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3、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

5、耕牛遍地走。4、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起先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殊鲜美,赞叹不已。从今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此时此刻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5、红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接着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冬至节气的来历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至者,极也”。月令七十三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

6、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来线,北半球白昼短,黑夜长,起先进入数九寒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对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接着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起先,气候学上那么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10的始日作为冬季起先。冬至前后,北半球获得辐射少,但夏半年地面积蓄的热量尚未散尽,故这时温度还不是低的时候。冬至后虽日照渐渐增多,但地表热量收支仍旧是入不敷出,所以气温在一段

7、时期内仍接着下降。冬至日我国大部地区将进入隆冬时期,常遭强冷空气,甚至寒潮攻击。我国大局部地区冷的时期都是在1月份,故民间有“不过冬至不冷”之说。冬至季节,我国江淮之间到大巴山以北的广阔地区平均气温已降到0以下,进入一年中冷的寒冷季节。我国人民把冬至过后的日子称做“数九寒天”,不同的地区都流传着不同的反映本地冬至后,天气由冷到冷再渐渐转暖的改变规律及物候现象的“九九歌”。“大雪过后冬至连,兴修水利抓肥源。”冬至后,大局部地区田间管理工作较少,应集中力气抓紧时机大搞农田水利根本建立,同时积肥送肥,为春种做好打算。农业上的许多害虫和病菌都是在农作物残留在田间的桩茬或秸秆内和杂草上过冬的,应结合冬季

8、积肥去除田间残茬和杂草,刚好处理棉秆、玉米秸秆和穗轴,燃烧或加工成饲料,以歼灭过冬的红铃虫、玉米螟等。华南这时气温一般仍在510或以上,田野里仍是一派朝气,要施好菜、麦腊肥,防止冻害。还要留意防止油菜早苔现象,万一起苔应刚好打去,打苔应在晴天进展,留下两三个节,打后刚好追施有机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起先,也是一个吉日,应当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此时此刻

9、,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那么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料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料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冬至吃什么食物饺子冬至的时候要吃饺子,一般人都会在早晨的时候吃一点作为早饭。有人会说吃了饺子在冬天的时候就能不冻耳朵了,当然这是因为饺子和耳朵比拟像,所以才有的说法,其实只是一个美妙的寓意,事

10、实上起不到这样作用,大家应当要知道。冬至的时候一般人们会吃羊肉、青菜、白菜或者是韭菜做成的饺子,肉和蔬菜搭配,这样养分会比拟丰富。选择那些热性的食物来包饺子,这样吃了之后就有暖身的作用,不至于在冬天的时候感觉到冷,这个技巧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羊肉冬至的时候吃点羊肉也是很好的,在北方的许多地区都有这样的习惯。因为羊肉是一种滋补效果很好的食物,而且又是热性的,热量比拟高,铁元素的含量也很高。所以在冬至的吃点羊肉能协助造血,增加御寒实力,到达补气血的效果。八宝粥冬至吃八宝粥也是我国的一大习俗。中医认为食用粥类可以养胃,并且喝粥也有必须的滋润效果,正好对抗冬季枯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

11、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我们不妨发挥缔造力,将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鸡肉粥、糯米红枣粥、小米山药粥、银耳红枣大米粥等。馄饨冬至养生吃馄饨,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此时此刻南方人们也喜爱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除了形态相像,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汤圆冬至养生吃汤圆,汤圆有着“团聚”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非常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养分才会被身体汲取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实力,适合在冬天食用

12、。冬至的传统习俗3先时,云贵地区的汉人不假设现今之多,因而对冬至节的重视远不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不过,地方上的文武官员在冬至这一天并不空闲,仍旧依古礼相互拜贺。在贵州的世家大族假设是建有宗姓祠堂者,在冬至日举办合族祭祖的仪式,在黎明时陈设祭品,鼓乐声中一起祭拜祖先,其仪式类同于清明节的内容。家庭丰裕者,于冬至日起先宰猪腌肉,并制年酒、年粑、阴米穿纹等年货。宰年猪时,多请来宾,同喜同乐,一起享受丰收后的欢乐。云南各地对冬至节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地方在冬至节各家都召聚亲友祭祀祖先并宴饮为乐,并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届时,用糯米粉掺豆屑捏团,蘸糖而食,名曰豆面团。有的地方亲友间以米面相馈赠,并有以药物和

13、羊肉煮食者,或者煮赤豆羹饮食。人们总是要在这个时候做些传统美食享用一番。相对云贵地区而言,四川人过冬至节的气氛要浓一些。地方官在这一天按例会在书院中向万岁亭朝贺,并相互贺拜。民间那么将冬至日称为过小年,因而自然会表现出一些类似过年的气象。如:士大夫相互拜贺,名曰拜冬,士拜师傅,卑幼拜尊长,又称贺长至;有的地方在冬至日各家皆出城扫墓,仪式同于清明,谓上冬坟。聚族而居者,要举办冬至会,即合族而祭。届时合族用猪羊酒肴诸物祭其祖先,祭毕那么开设宴席,合族聚餐,以尽一日之欢。在绵竹,冬至祭祖更为讲究些。其宗姓祠堂颇为气派,大多陈设有雕镂青石神龛或刻木彩画,礼器、乐器齐全,祭品那么有猪羊、鸡鱼、果蔬等。冬

14、至日,族人向祖先牌位行三跪九叩礼,念毕祝文后,族长向大家讲解并描述先人训诫,主要是团结和谐、劝恶向善的内容,然后一起饮宴,假设有违规犯上、酒醉胡来者,罚跑示惩。在四川,有冬至节吃羊肉、狗肉等滋补食品“进补”的习惯,在晚上吃羊肉、喝羊肉汤来暖身驱寒,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冬至的传统习俗4关于冬至节气的习俗有哪些祭祀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办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相互投刺庆贺,就像元旦一样。贺冬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家静体,百官绝事。”还要选择“能之士”,鼓瑟吹笙,奏

15、“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探望,快乐地过一个“安家静体”的节日。祈福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退国中的疫疾,削减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吃饺子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望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特别难受,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效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吃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静。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非常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