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九》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
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匹夫犹敦然诺 敦: 敦厚、淳厚 B. 上亦为霁威 霁:止、收敛 C. 运祚修短 祚:福分 D. 不若守令之迭居也 迭:交替、轮换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若尽以封国邑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文宣怒,召而责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 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 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
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 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 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4分)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3分) 16.A(敦:重视) 17.B( A.用来,连词 (或:用,介词)/因为,连词B.不译,均为顺承连词;C.什么,代词 /为什么,副词;D.替,介词/成为,动词) 18.A ( “居功自傲”为无中生有的信息) 19.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为条例/定等级以闻。
20.(1)魏徵相貌平平(或:不超过普通人),但是很有胆量谋略,善于回转皇帝的主意,常常触犯皇帝脸色苦苦谏诤(或:竭力上谏) (2)如果分封诸王建诸侯国,则卿大夫们都依靠俸禄生活,必然导致大量征赋(来供给他们)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