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304937689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行政概论辅导》PPT课件(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行政概论辅导邓树英第一章 绪 论 n教育行政的含义、内容和研究方法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在中央集权国家,由中央政府对该国教育事业进行统筹、组织和管理。在地方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中央政府只起协调和统筹的作用。 教育行政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 的功能n1、领导功能。教育行政人员要代表政府对教育事业实施领导,紧紧围绕国家意志和社会需要来制订教育目标和规划,使教育子系统与整个教育系统的目标相一致,使教育系统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2、相一致。 2、服务功能。教育行政就是为教育事业为教育工作服务,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为学校工作服务。 3、监督功能。教育行政工作者还要及时进行检查指导,联系教育目标,对教师、学生和学校进行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的内容 n教育行政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制度层面,包括教育行政的体制、机构、以及学校教育的制度;第二个是内容层面,它涉及课程行政、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设施管理;第三是方法层面,教育行政工作者要通过立法与执法、规划、督导、评估等手段,来推动教育事业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与前进。 教育行政的研究方法 n1、经验总结法2、文献分析法3、调查法4、实验研究法5、文化人类学研究法 n6、比较研究法

3、我国古代的教育行政 n在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中,教育机构极为简单,以官师合一为特征。进入奴隶社会后,教育机构才逐渐具有学校的特性。 西周时期,实施了天子视学制度与养老制度,这是我国早期教育行政的核心制度。 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政府设置教育行政长官管理学校,建立起了初步的教育行政体系。由掌管宗庙礼仪的最高官员-太常兼任全国教育事务的长官,地方教育由各级行政长官兼管。 隋朝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集权教育行政体系。n唐朝承世袭了隋朝教育行政的两大制度,并予以进一步完善。政府把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由兼管地方教育行政事务的官员(长史)负责统一领导州、县官学。 宋朝继承了唐

4、朝的体制,又有两大改进:一是给学校提供比较固定的经费。二是对私学的支持。 元朝在承袭龚宋朝的教育行政体制外,还开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后者是为培养精通波斯文字的人才开设的。 明清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更趋集中 。近代的教育行政 n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有三股主要的力量推动着教育及教育行政的变革。1、 洋务派。2、 维新派。3、共和派。现代教育行政 n(一)从五四到1949年,国共两党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形成了两种性质不同的教育行政体系。1国民党政府的教育行政。 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行政上试行了一年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即,将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学术领导机构和教育行政机构,以省为单位组织大学区,

5、大学校长兼任大学区教育行政长官。此制度试行不到两年即被废止,并重新设立教育部,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省设立教育厅管理地方学校,县设教育局。n2共产党根据地的教育行政。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教育行政的基本经验。其学校系统包括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两部分。 红军转移到陕干宁边区以后,继承了江西苏区教育行政的优良传统,这一时期的教育仍然包括三个部分:干部教育、工农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 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事业 n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年至文革之前,经历了从向苏联学习到寻找自我的过程。 文革期间,教育

6、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教育行政系统瘫痪。 20世纪的最后22年,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政府强调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时采取了很多重要措施,推动了教育的正规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我国当前教育行政的改革 n1999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阐明了我国教育行政改革的六个基本方向 :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定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调整现有教育体育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n一、3、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发展

7、和管理地区教育的权力以及统筹力度,促进教育与当地社会发展紧密结合。4、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生的状况。 5、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6、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 n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及有关教育行政制度。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n教育行政体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式:1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

8、制、地方分权制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2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可分为从属制和独立制。 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 n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放初期,实行军事接管体制。 第二阶段,19521957年,实行集中统一的教育行政体制。 第三阶段,19581962年,实行以地方分权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的设置与发展,无论公办或民办,都由地方自行决定;高等教育行政权力也开始实行下放。nn第四阶段,1963年至文革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教育行政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的教育行政体制。第五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校一度由工宣

9、队、贫宣队管理,后来由革命委员会领导。教育部所属的高等院校,全部交由所在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第六阶段,文革结束至1984年。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至文革前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强调中央教育行政的权威。第七阶段,1985年至今。进行了又一轮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n第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应当有助于教育行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第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

10、情出发。对国外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经验的借鉴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而不能生搬硬套。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n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行政体制。 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n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等原则指导下,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行政体制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各有不同。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一般实行市、区两级办学、两级管理;个别城市在区以下设学区管理本学区基础教育。而在农村,大致有:两级办学、两级管理;三级办学、三级管理;四级办学、四级管理三种形式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n教育行

11、政组织机构就是指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教育职能部门,从国家教育部到乡镇教育委员会、教育办公室。 中央教育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 n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后,内设18个机构。同时,还代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 n1、研究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 2、研究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 4、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5、统筹管理各类高等教育,规划学位工作,起草有关学位工作的法规,负责实施国家的学位制度。 n6、统筹和

12、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7、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制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标准并指导实施。 9、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10、统筹管理并协调、指导教育系统的外事工作、拟定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协调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11、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12、拟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n14、负责协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及其他部门、机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15、承办国家教育科技领导小组交办事项。 16、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我国现行的

13、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n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各地政府可根据地区需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教育厅(局),并批准下属州、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设教育局(文教局)。 地区行政公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省辖市以及直辖市区、县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n地区行政公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省辖市以及直辖市区、县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是代表当地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能部门,其机构设置各地不尽相同,一般设有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小教科、中教科、师范教育科、职业教育科、成人教育科等职能部门。直属事业单位一般有教研室、教育学院、电教馆、电大分校、教学仪器站等。 县、县级市、旗教育委员会

14、(教育局)的机构设置n县、县级市、旗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一般为教育局或教育委员会,在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广大中小学最直接的管理机关,拥有比较完整的教育行政职能,其机构设置因各地地域大小、人口数量等情况有所不同。 乡(镇)教育委员会的机构设置 n自1985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实施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体制,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下放,全国大多数乡(镇)纷纷成立教育委员会作为基层教育行政组织,教育委员会下设教育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 乡(镇)教育委员会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组织,代表乡(镇)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全乡(镇)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组织机

15、构改革的意义 n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从以往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情况来看,成就显著,但也存在机构设立繁杂、职能划分不清、人员庞杂等问题,影响了教育管理的质量,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n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有三个基本原则:精简、统一和效能。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n1转变职能,政事分开。科学划定政府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职能范围,把属于学校或政府以外的其它社会服务或中介机构的职能坚决下放或分离出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宏观调控上。 2要强化宏观调控部门,特别是要强化有关教育执法

16、和督导部门,减少有关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避免职责交叉,实现职能、机构和人员的合理精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n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是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间的衔接、转换的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n归纳起来,学制有单轨型、双轨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n一、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n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n三、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 n四、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n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壬寅学制未实施,次年又颁布了一个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该学制分为三段七级。该学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修业年限特别长,从进蒙养院到读完通儒院,需要整整30年。 壬子学制 n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壬子学制。该学制依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体结构分为三类三段七级。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