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0184317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选取了两首古诗,都是出自宋朝诗人,写的都是西湖,而且都是六月里的西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其中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大片的荷花与莲叶的色彩对比中感受到静态美。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曼妙多姿的西湖。【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一个生字“遮”,通过图、文等各种方式,感受六月西湖的雨急来急去之美,学习古诗遣词、用句的准确与生动,理解古诗意思感古诗韵味。3. 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基本运用

2、此方法来学习饮湖上初晴雨后。【教学重点】 感受六月西湖的雨急来急去之美,理解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语言之美,学习古诗遣词、用句的准确与生动,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基本运用来学习饮湖上初晴雨后。【教学过程】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诗句吗?它们都出自同一人之手,这个人是谁呢?(苏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诗句。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之手(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苏轼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齐读课题)3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PPT出示时间、地点)理解了课题,你还有什么疑惑呢?4解疑:望湖楼是西湖

3、边的一座观景楼,(PPT出示望湖楼)1072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苏轼来到望湖楼。醉书指的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5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理解生字。1. 初读古诗师:理解了诗题,相信大家也能读好诗句,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师:请两位同学来读古诗。师:读诗时应当注意停顿,也要注意押韵的音字。我们来读一读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PPT出示每句最后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这首诗押“n”韵)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师:读的真好,清清爽爽的读声,非常有美感。现在我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同学们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合作朗读)师:我们换一换,老师读前面的,你们

4、读后面的。(合作朗读)这样一读,诗的味道就出来了。2. 简介作者苏轼及古诗的习作背景。3. 加深对苏轼的了解,欣赏苏轼书画作品。4. 学古诗方法指导。5.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大概了解诗意。6. 问: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三、 细读品味,体会感情师:读着读着,这诗句仿佛一幅幅画卷一般呈现在我们面前,到诗中去找找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作业单。黑云翻墨未遮山师: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诗人描绘的是哪两种景物?(云和山)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这幅景色吗?师:你对“翻墨”是如何理解的?(PPT出示:打翻的墨水) 我们在课本上标注一下翻墨的解释。师

5、:诗中有一个生字“遮”,谁能来组组词?师:“遮挡、遮住”实际上这个遮字在诗句中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来解释古诗中的一个字。那“未”呢?在这里未可以理解为来不及更恰当一些。师:理解了诗意,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白雨跳珠乱入船。师:第二句诗,主要描写的景物是什么?(雨和船)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句诗描绘的景色吗?师:在这幅画里“跳珠”是什么意思?(跳动的珠子)请大家在课本上标注一下。师:你从“跳、乱”里感受到了什么?(雨很大、雨很急)在古诗中,诗人总是很喜欢用“乱”来指疾风骤雨,比如:陆游在南定楼遇急雨中用到了“风雨纵横乱入楼”来指疾风渐入楼的情景。师: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师:后面两句按照我们前面的方法,请小组讨论:首先说一说诗句描写的主要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最后在读出你的感受。(小组讨论)小组反馈:师:这两句诗中的主要景物是什么?(板书:卷地风 水如天)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师: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四、感受古诗的对仗美师:现在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你觉得合适的停顿,自由读诗。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师:古诗不光讲究押韵美,还讲究对仗美。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

7、特有的艺术手段。一般对仗,词义词性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不同的对仗给我们的感受不同,六月西湖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莫测,让我们感受到疾雨的千姿百态。(板书:变幻莫测 千姿百态)五、写作背景,情感升华。1.诗人仅用了28个字就把六月西湖疾雨描描绘出来,古诗讲究借景抒情,你们课前对苏轼有哪些了解?(PPT简介苏轼)苏轼,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21岁中进士,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诬陷入狱,几经折磨,后被贬至黄州任职。在黄州四年多曾在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字号

8、“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此诗写于被贬半年后,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诗题用的是醉书了吗?苏轼看到眼前的一场暴风雨,想到了他人生中的那一场暴风雨,豁达的他根本就没有把遇到的那些失意、忧郁放在心里,他乐观、洒脱、豪放。人生很多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挫折,就像遇到阴云密布的时候一样,但是,一场卷地而来的大风就会让我们人生变得顺利。现在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背景,谁能来吟诵这首诗。师:全班一起来吟诵这首诗。2这首诗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知道苏轼自己最喜欢哪句吗?3. 刚刚还是云翻、雨跳、风卷,顷刻间雨消云散,水天一色此情此景,苏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醉眼蒙眬中,苏轼看黑云不再是黑压压的云,而是自己喜爱的墨水被打翻了

9、。看白雨不再是白花花的雨,而是活蹦乱跳的珍珠。他看天不再是天,看水不再是水。他看天就是水,看水就是天。他醉了。弃船登楼,提起毛笔,泼墨挥毫跟老师一起来诵读全诗。 4 他醉了,他仅仅是酒醉了吗? (陶醉)陶醉于美景的你们也用情感给予了此诗不一样的停连,小组配合读。 5. 这份陶醉让他终身难忘,15年后,50岁的他故地重游仍念念不忘“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他难忘的仅仅是这幅画吗? 过渡:他难忘的更是人生中的这份坎坷和面对困难豁达乐观的情怀啊!带着自己的这份感受记住此诗吧!6. 自由背诵古诗,指名背,齐背。 7.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查资料看注释解诗题识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师生共同完

10、成。 过渡:同学们,我们常常会用“吟诗作画”来形容古人文化创作活动,故,古诗也是可以吟诵的,先听老师吟,待会你们也试试。8. 教师吟诵,师带生吟,抽生吟诵。六、拓展运用 过渡:大作家苏轼的诗就是让我们停不下来啊,老师带来了他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读诗题,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运用今天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老师给的资料和注释,自学此诗。要求: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总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来形容这首诗再合适不过,苏轼抓住“云”“雨”“风”“水”构造了一幅“黑”“白”“蓝”相间的水墨画,把整首诗写的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难怪豁达如他,15年后也不禁感慨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七、作业布置 1. 走进苏轼,阅读积累他更多的诗词散文。 2. 把今天学的两首古诗吟诵给好朋友听。 八、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云 黑 雨 急 白风 疾水 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