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301834665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一、【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黄庭坚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注: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见郭熙秋山图,因作七古郭熙画平远山水,诗人依苏轼原韵和作一诗。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3分)A以题画为线索,融画意、友情、感慨于一体,于意象中见奇崛之气。B前四句从苏轼贬谪黄州起笔,转入被召回于玉堂观画,引发诗人为国效命之志。C诗人因想到洞庭湖边霜降,柑橘渐黄,怅恨自己不能像逐暖的鸿雁,飞到南方。D诗中首叙苏轼观画,末写自己求画,中间正写郭画以联结两端。通过精心的结构表现了苏黄之谊。(2)“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清代文学家、思想家方东树评“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两句“点出宗旨”,请概括其中蕴含的情感。(3分)【答案】(1)B(2)这两句借江村、烟、雨、余叠巘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净、淡远的秋山图。(3)赞美郭熙的画

3、作;写自己年老客居异乡的愁绪;用江南山水的画境,抒发诗人怀念故乡之情。【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引发诗人为国效命之志”错误,由“发兴已在青林间”可知,是引发青林之思、隐逸之想。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画面的能力。“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意思是:在漠漠的轻烟中,在飘洒的雨丝里,江边的村落更显分明,一行归雁高飞,群山更比归雁远。诗句用江村、烟、雨、归雁、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平远秋山图。从“外”字“余”字可以看出这是远景,正合从近山望远山之意。近景处将霁未霁,所以雨点明晰可辨,而景深处渐远渐淡,叠嶂江村正在烟岚之外若沉若浮。山

4、峦的另一端上方,又有一行秋雁高飞南向。雨烟与叠巘的隐显变化,雁行与层峦的远近映衬,构成了“有明有晦”的色调、“冲融而缥缥渺渺”的意境。(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意思是:希望他能画出江南美好的风物,来慰藉我这镜中的白发苍苍。诗人归隐的愿望不能实现,那么慰藉情感聊胜于无,趁郭熙头虽白而目力尚能映窗作画时,请他“画取江南好风日”,以稍慰衰鬓游子的归心吧。趁郭熙头虽白而目力尚能映窗作画时,请他“画取江南好风日”,可见郭熙绘画技巧高超,表达了诗人对其赞美之情。绘画的内容是“江南”,而江南是诗人的故乡,由“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诗人此时客居异乡,因此

5、既表达了诗人年老客居异乡的愁绪,也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的感情。二、【2022届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

6、;二写出虽然天空是晴朗的,但夜路难行。B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C“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D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3)纪昀评这首诗的前四句“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是无痕”,请结合颔联诗句具体分析。(3分)【答案】(1)A(2)热爱生活、坚强勇敢,清明高洁,乐观豁达、超然豪迈的诗人形象。(3)“云散月明”比喻所有围绕自己的风波均已结束。“天容海色本澄清”比喻自己光风霁月的人格。【解析】(1)本题考查学

7、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但夜路难行”的理解是错误的。“苦雨终风也解晴”意思是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苦雨终风”喻指南来所受的种种迫害,“也解晴”比喻迫害终于结束了。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苦雨终风也解晴”写诗人历经磨难,终于沉冤得雪,能够回到中原,而“兹游奇绝冠平生”写诗人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历经磨难,但依然坚强勇敢,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颈联“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借用孔子和黄帝的典故表明自己志向坚定、性情高洁。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写

8、诗人把九死一生的贬谪当作一次奇妙的远游,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超然豪迈。(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理解纪昀的评论,其实就是强调该诗前四句主要运用“比”的手法,“比”,即“以彼物比此物”,通俗点说说是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一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云散月明”比喻所有围绕自己的风波均已结束;“天容海色”比喻自己的光风霁月的人格。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三、【202

9、2届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寄题沙溪宝锡院欧阳修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注】宝锡院:寺庙名,在欧阳修的家乡江西吉州。无生:佛教语,不生不灭。坐结跏:佛教坐禅之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十分喜爱自己的家乡,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还曾写诗向“北人”夸赞自己的家乡。B“酿酒烹鸡留醉客”一句表现了当地民风奢侈,与陆游“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相近。C诗人着一“遍”字,形象地再现了当地家家户户织苎的景象,表现出了百姓勤

10、劳的品质。D诗作在赞美家乡的同时也赞颂了僧人,全诗角度新、构思巧,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题赠诗。(2)“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3)有人在阅读本诗后,对尾联为什么会出现“野僧”而感到疑惑,请你结合全诗,为其解惑。(3分)【答案】(1)B(2)郁郁葱葱的山林、秋霜染红的枫叶、清澈洁白的溪水、随风飘动的金色稻花。描绘了一幅红绿相间、银流金飘、色彩绚丽、动静结合的秋色图,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美好风景的眷恋和热爱。(3)从写作意图上看,诗人在尾联写到宝锡院僧人的修行,起到点题的作用,符合寄题诗的特点;从诗歌结构上看,诗人在尾联提及“野僧”,与标题中的“宝锡院”形成照应;从写作

11、内容上看,“野僧”在家乡修行得道,是“物物佳”的具体体现(或侧面反映出沙溪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民风奢侈”错,应为“民风淳朴”。丰收之后,有了粮食,淳朴善良的村民为了还乡的醉翁不惜一切,酿出最好的酒,杀了下蛋的鸡,而且既醉之后,便留下住宿。可见此地民风淳朴。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这两句写的是江南水乡秋天的景色:青翠的树林经霜挂上火红的枫叶,秋天的水面更加澄澈,溪水泛起洁白的浪花,晚风吹过稻田,金色的稻花层层翻滚。“青林”“枫叶”“白水”“稻花”,红绿相间、银流金飘、色彩绚

12、丽;这边是过霜之后的枫叶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边稻花飘香,河水澄明如镜,动静结合,秋色绚丽而又充满生机。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美好风景的眷恋和热爱。(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写作手法的能力。“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在本诗的结尾之处,作者写了一位和尚,他不是德高望重、有学问有修养的大师长老,而是一个山野村僧,每天虔诚地修禅打坐。野僧何以选择在这里修行?联系前文“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的自然美景和“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的淳朴民风可知,是因为他喜欢这里的一切。从写作内容上看,“野僧”在家乡修行得道,是“物物佳”的具体体现(或侧面反应出沙溪风光秀美,民风淳朴)

13、。从写作意图上看,诗歌一般在结尾点题,而此诗在尾联写到宝锡院僧人的修行,也起到点题的作用。诗人整日身在官场,他早已厌倦官场生活,渴望回归田园。结尾出现的这位僧人,就仿佛是作者的化身,表明他身在官场而心却向往着自然。这样点题符合寄题诗的特点;从诗歌结构上看,本诗标题为“寄题沙溪宝锡院”,诗人在尾联提及“野僧”,与标题中的“宝锡院”形成照应。四、【2022届天津市七校高三二模(第二次质量调查)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14、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均是虚写景物,点明时间。这两句是对仗。B“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C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绝

15、望。D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愁”?请简要赏析。(2分)(3)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答案】(1)B(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或“无处落征鸿”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只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发问: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3)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