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读后感(可编辑)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301833703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哲学》读后感(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艺术哲学》读后感(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艺术哲学》读后感(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哲学》读后感(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哲学》读后感(可编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 由大文斗会员“亲民财神”投稿细心推举,我盼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艺术哲学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必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开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艺术哲学读后感,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我想说明两点:一、讨论学问应当从事实动身,不是从主义动身,不能被某种具有霸权性质的理论体系所局限。二、人类的才智应当是多元化的,不是被单极化或被少数理论所主导。各种学说越丰富,则人类文明就越光荣照人。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

2、特殊宠爱某种典型某种颜色,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务必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终的解释,也是打算一切的基本缘由。”看到丹纳对艺术本质的理解,许多困惑油然而生。 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要素,这样的论调好像与马克思的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吻合。困惑的缘由不是对这种观点不满,只是有些郁闷,原来想经过一百多年前西方学者的思维体系或者才智获得一些对于艺术的.不同的观点,以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但好像

3、要失败。其实回过头来看也顺理成章,马克思与丹纳是否有立场上的不同本人还无法考证,但是他们的主见却最终殊途同归,得出简直相同的观点,认为事物是在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受到客观环境的剧烈影响,而不是那种小儿科的假设对象先存在或者脑残地争论科学先于艺术还是艺术先于科学(有感于某课堂争论)。两位先哲都是以事实为依据阐释并证明自己的观点。 所以,匆忙得出结论,讨论学问应当从事实动身,不是从主义动身。我们应当在敬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可并追求人类才智的多元化,而不是盲目地推崇某单极理论,或者允许某单极化理论成为统治人们思想的霸权理论。我们的意识是那么懦弱,那么简单被有意影响,进而陷入到非常有局限性的狭隘的意

4、识形态与思维怪圈中,特殊是久久的被“某主义”所遮挡视野。丹纳说:“科学怜悯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他们看作是人类精神的不同表现,认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相反,则人类精神表现的越多越新奇。”尼采更是进一步认为用才智取代科学应当是人类的最高目标,科学思维只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把它提升到最高地位是科学霸权的表现。科学仅仅是人类操纵外在世界的工具,对科学的强调就等于放弃了人类对内在世界的探究。(注:此处的科学是广义上的,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针砭时弊,我们信仰相同,风俗相同,习惯相同,语言相同,利益相同,教育相同,所以导致一切都会大差不差,导致一切陷入一种群体无意识的趋同中。中华特殊需要展露一种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与舆论体制。但这好像很难,政治很难会在自由与敞开面前做出让步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假如还不能满意你的要求,请在大文斗搜寻更多其他艺术哲学读后感范文。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