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诊断治疗

上传人:D****m 文档编号:301827362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9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的诊断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疟疾的诊断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疟疾的诊断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疟疾的诊断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疟疾的诊断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的诊断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的诊断治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报人:XXX疟疾的诊断治疗疟疾的诊断治疗定义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 争所致,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素问疟论篇“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金匮要略疟病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证型。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疟母,一直沿用至今。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名称。在山瘴疟候篇指出瘴疟多发于岭南,由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源流备急千金要方除制订以常山、蜀漆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指出“疟疾之作.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

2、因痰有能成疟者耶。”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哑”。源流证候特征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多以夏秋二季发病。病因病理疟邪伏于表里 乘虚而入饮食所伤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劳倦过度 邪正相争发作期正胜邪却休止期 休作有时正疟 阳盛热多瘟疟 发作期 寒湿偏盛寒疟 瘴毒内盛瘴疟 气血耗伤 病久 劳疟 休止期 遇劳即发 痰瘀互结 疟母 胁下痞块病因病理诊断、典型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汗出 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人。、流行病学:居住疟区或近期到过疟 疾区,在夏秋季节发病。、实验室检查:

3、在高热时取血涂片, 查到疟原虫则为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 鉴别诊断:淋证寒战壮热,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常规异常。风温 卫分寒战发热、寒热往来无汗、或微汗,伴表症。气分寒战、发热、出汗热不退、伴气分里热症。 阴虚里热午后潮热、低热为主、缠绵难退。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瘴疟:症状多样,病情严重,多有神昏谵语等精神症状,发病多在南方。、辨寒热之偏盛:、辨正气之盛衰:治疗原则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分证论治、正疟症状:寒战、发热头痛、出汗、症状缓解,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方药:柴胡截疟饮分证论治、温疟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口渴引饮,尿

4、赤便闭,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分证论治、寒疟症状: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分证论治、热瘴症状: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严重者神昏谵语,面红目赤,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方药:青蒿素合清瘴汤分证论治、冷瘴症状:寒甚热微,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治法:解毒除瘴,芳香化浊方药:青蒿素合不换金正气散分证论治、劳疟症状:患疟疾日久,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遏劳则复发,舌淡、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方药:何人饮分证论治、疟母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舌质紫黯,有瘀斑,脉弦细涩。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方药:鳖甲煎丸转归预后除瘴疟外,疟疾一般预后良好,目前有 特效药,经过及时治疗,大多较快痊愈。疟病日久,正虚邪恋,可形成劳疟,易反复发作,使病情缠绵。瘴症则病情严重,若抢救不及时,可致阴阳极度偏胜,心神蒙蔽,易导致死亡。预防调摄本病为蚊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 施。疟疾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瘴疟神志昏迷者,应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神志变化,予适当处理。饮食以易于消化,富有营养之流质或半流;久疟要加强饮食调补。谢谢 谢谢 观观 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