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301826391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乐于分享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表达观点时能以原文为依据,事例充分典型,能逐条说明,分享情节时能融入自己的感受。3.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猜书名。(1)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认为每个成长中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它。(2)它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是一曲意志力和智慧的生命赞歌。(3)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预设:鲁滨逊漂流记。2.引出话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在第二单元中,

2、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梳理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的几件事,课后,我们又细细地去读了整本书。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这本书,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板书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了解同读一本书的意义所在,明确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距离。二、交际要求1.引导:那么我们可以围绕哪些话题来交流读书心得呢?出示教材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读这本书的时

3、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预设1:可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预设2:可以聊一聊故事情节,说说最精彩的地方。预设3:也可以聊聊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说说他的品质。预设4:也可以说说自己的阅读困惑,或聊聊书中不可思议的情节。预设5: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聊一聊。预设6:我觉得还可以说一说故事的结局。2.说说书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交际要求。预设1:交流之前,想想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预设2: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预设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4、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预设4:交流时,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对于不同的想法,想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预设5:和同学分享交流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有了哪些新的想法。小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可以聊的话题真多,围绕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阅读困惑、生活经历、故事结局等方面来聊。(板书:主要内容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阅读困惑 生活经历 故事结局)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选择不同的话题谈心得体会,并明确注意点。三、交际方法过渡:明确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和要求,接下来我们就围绕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一起

5、来聊聊吧!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围绕如何评价主人公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明确交际方法。2.过程安排(1)围绕人物形象,发表看法。(2)根据评价标准,客观点评。3.探究活动(1)围绕人物形象,发表看法。引导: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预设1: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理智、乐观的人。书中第五章节这样写到:有三个有利条件鼓舞着我。第一,海上风平浪静;第二,潮水正在上涨,正向岸上冲来;第三,虽然有点风,却是向岸上吹的。与此同时,我又找到了两三支断桨,并且除了箱子里的工具之外,又找到了两把锯子、一把斧头、一个锤子。于是我便载了这些货,向岸上进发。预设2:我觉得他遇事冷静,会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也是他能在危险重重中

6、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比如书中第十五章节这样写到:因为这事在我头脑中产生的是另一种反应。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很快就把梯子架到半山上。登到半山以后,接着把它拉起来,又爬上梯子,上到了山顶。预设3:我还觉得鲁滨逊是一个聪明、坚持不懈的人。比如第十一章节写到:很多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而陷了进去或凸了出来;还有很多因为晒得太早了,受不了太阳的暴晒而崩裂了;又有很多还没等晒干,一挪动,就崩碎了。鲁滨逊克服这些困难,想方设法做出了陶器。预设4:我觉得鲁滨逊比较固执,不听劝告。因为他没有听父母的劝告,执意要出海,才会遇到风浪,流落荒岛,差点失去了生命。预设5:鲁滨逊还有点贪财。因为他贪财,所以会去贩卖

7、奴隶。他的船才会遇到风浪,然后沉没在孤岛边。小结:通过交流,鲁滨逊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了。同学们能够从鲁滨逊的优点和缺点两个角度来分析人物,还能借助事例加以证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样的交流,会打开我们全面认识鲁滨逊的大门。(板书:引用原文 借助事例 证明观点)(2)根据评价标准,客观点评。过渡: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不仅要会讲,还要会听。根据这些评价标准,我们分别给自己的“听”和同学的“讲”打打分。听能认真、耐心地倾听讲勇于表达真实的想法、观点能判断别人的观点是否准确借助典型事例说明观点能根据评价表评价对方的观点事例充分、能逐条说明小结:在交流的时候,讲的同学要按照标准逐一评价

8、。听的同学更要认真倾听,辨别合理性,针对别人发表的观点,根据评价的标准,进行评价。(板书:认真倾听 合理评价)四、交际演练过渡: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深入地了解了鲁滨逊这个人。那么还有哪些话题你比较感兴趣?和大家继续交流。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根据读书讨论单,选择其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作出合理评价。2.探究方法(1)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完成读书讨论单。(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观点,进行交流。(3)根据评价标准合理评价。3.探究活动(1)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完成读书讨论单。讨论话题我的想法和观点原文依据(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观点。交流故事内容。预设: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

9、因为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让我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文中的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他只身漂流在一个无人的荒岛后,能够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活了28年多。最终返回故乡,真是了不起。交流故事情节。预设:我感兴趣的是这个故事情节。“接着又是一阵阵断断续续的声音,好像在半吞半吐地说话,然后紧接着又是一声深深的叹息。我马上向后退,吓了一身冷汗。如果我头上是戴了一顶帽子,我的竖起来的头发说不定就会把他冲了下来。”这里用上动作描写把鲁滨逊当时的恐惧和无以言表的惊悚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交流生活经历。预设:鲁滨逊的生活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要向他学习。

10、生活中的我有时候也像鲁滨逊一样固执,不听爸爸妈妈的话,犯了不少错误,以后我要改正。我还要学习鲁滨逊的勇敢和不怕困难。有时候我遇到难题就会放弃,以后我不会了。交流阅读困惑。预设:我在读书时有个疑问鲁滨逊在岛上这么多年,万一生病了怎么办?读到后面,我找到了答案。原来他在岛上得过疟疾,也发热过,后来用烟叶治好了。他的生存能力可真强。交流故事结局。预设:我想交流的是故事结局,书的结尾这样写到:所有这些事情,以后我个人后来10多年的惊险历程,我将在以后一一细述。读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鲁滨逊后来十年发生了什么?还想知道鲁滨逊最后回到了家乡,还会不会再去出海,以后的命运会怎样?(3)根据评价标准合理评

11、价。听能认真、耐心地倾听讲勇于表达真实的想法、观点能判断别人的观点是否准确借助典型事例说明观点能根据评价表评价对方的观点事例充分、能逐条说明预设1: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我对鲁滨逊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虽然不大可能会有他那样的经历,但我们却可以学习他的精神,像他那样的勇敢顽强,坚持不懈。预设2:我同意你的观点,鲁滨逊的生存能力确实非常强,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寂,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设计意图:在前期学生围绕人物形象展开交流并获得口语交际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分享其他阅读心得。注意观点是多元的,重在体验口语交际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感受,以及阅读一本书的真实体验。五、课堂小结小结:读一本书,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抓住故事中的主要内容、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自己的阅读困惑和故事结局来聊。交流时要引用原文,借助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同时还要学会倾听,辨别别人的观点是否合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作出合理的评价。六、布置作业围绕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口语交际,分享心得,并且能够根据标准合理评价。【板书设计】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认真倾听听 合理评价 引用原文说 借助事例 证明观点主要内容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阅读困惑 生活经历 故事结局 7/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