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301790228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生)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2学习本文比较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领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 【学习难点和重点】 1.在教师的指示扶助下自己归纳整理文言学识。理解并领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的思想。 2.学习本文运用比较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的写作手法。 【学识链接】 1.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著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

2、论积贮疏(贾谊)等。 2.与作品 魏征,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加入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屡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人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冲突,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

3、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役后的养息生息,经济得到了进展,人民生活也丰饶起来,加上对外战役连年告成,边防稳定,唐太宗逐步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其次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以下加横线的字注音: 塞( )源 殷( )忧 懈怠( ) 壅( )蔽 谗( )邪

4、黜( )恶 谬( )赏 2.积累以下成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鲜克有终、 垂拱而治 纵情傲物、 载舟覆舟、 长治久安、 竭诚待下 3.谏太宗十思疏课文思路梳理: 这篇谏文主旨明确,论证思路缜密,环环相扣。文章论说的中心是:“ ”。文章先从“ ”“ ”“ ”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说起;接着从它的反面“ ”会导致流失民心、危及社稷来间接阐述论点;道理既明,然后据此提出“ ” ,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进一步概括化,用以说明“积其德义”的落实方法和实践手段;同时指明长期保住人心归向,便会达成国家的长治久安。 4.研习第一段,斟酌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5.研习其次段,斟酌(1)认为天

5、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2)如何断定了人民的气力? 二、课堂探究 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选做题】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其劝谏的特点吗? 三、拓展延迟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复文后的问题。 帝宴群臣积翠池,酣乐赋诗。徵赋西汉,其卒章曰:“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它日,冷静问曰:“比政治若何?”徵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谏。三年以后,见谏者悦而从之。比一二年,勉强受 谏

6、,而终不平也。”帝惊曰:“公何物验之?”对曰:“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曰:赏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人使谏也。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徙,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从谏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方法,激切即近讪谤。于时,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此难于受谏也。”帝悟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觉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其

7、次十二魏徵 )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戴胄奏罪当徙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比政治若何 比一二年 C见谏者悦而从之 陛下虽从臣言 D不激切不能起人方法 意终不平 2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凡百元首 B、比政治若何 C、勉强受谏 D、人苦不自觉耳 3不属于介宾布局后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B、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 C、导人使谏 D、帝宴群臣积翠池 4翻译: (1)见谏者悦而从之。 (2)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 5对语段透露出来的信息的筛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魏徵指唐太宗纳谏三阶段的表现分别是:“导人使谏”、“见谏者悦而从之”和“勉强受谏”,与此相关的人物分别是:孙伏伽、戴胄、皇甫德参与魏徵。 B、唐太宗虽为明君,但文中也提到,他因国力承平已久而心生过怠惰忽慢。 C、魏徵在积翠池宴上借赋西汉寄讽谏之意,当时唐太宗没有领会,所以后来又追问此事,才有君臣一番论谏的对话。 D、魏徵言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条分缕析,不仅达成进谏的目的,而且使唐太宗番然省悟。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