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01728485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探析 【摘 要】基于目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教育合力凝聚机制、教育主体互动机制、教育生态营造机制、教育介质拓展机制以及教育价值追寻机制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全方位保障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保障机制 构建G A0450-9889(2014)07C-0025-03目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不少的问题,既有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失当问题,亦有教育内容错位之失,以及学生价值追求消极、功利之误区。因此,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体系教育实效性,需要教育者与学生这对“双主体”共同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多种教育机制齐头并进,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建构和发展作用提供科学保障。一、教育合力凝聚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与践行教育中,教育者“以往对教育实践的整体性把握不够,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育人观念,教育行为中的自发性、经验性和理论性较多”,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管理者、教学者与学工服务人员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实现无缝衔接。三方都应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时段育人的整体育人观。在高校内部,工作职能差异并不影响教育职责的共同承担。管理者要认识到,

3、高职学生成才的先决要素必定是健康的人格心理与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因此,办学定位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成才教育并重看待,使两者发挥对学生身心与技能的共同促进作用。专业课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行为不仅承载着对学生知识的传输功效,也蕴涵着学生以何种信念、意志应用专业知识,服务他人和社会,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问题。由是观之,专业课专兼职教师也应该将理想信仰、道德信念、价值坚守等思想理论融合于知识讲解与实训中,因为知识传授与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本来就是教学活动不可分离的两面。必须摆脱偏隘的单一的教育思维,也不宜为了获得某种所谓“心理共鸣”,在学生面前随意讽刺政治、讽刺社会,这

4、样反而会弱化甚至消解学生认知中初步形成的社会思想价值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不要妄自菲薄,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思想获得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在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应力求做到“三化”:化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智慧、化规范为德性。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关系,作为综合性、系统性的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涵括思想信仰、社会理想、群体精神和伦理道德在内的观念集合,其中社会理想是核心,思想信仰、群

5、体精神和道德规范是社会理想实现的牢靠依托,进而通过深刻理性的认知,达致理性共识,并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功能来尝试剖析当前社会中因种种事件引发的思想困惑,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取向、价值奋斗和价值实践。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尽可能做到情理交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情入理,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把握学生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诸环节,从各个环节寻求对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从教材体系、课堂体系转化为学生的心灵体悟与触动,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对这一理论体系的了解、认可、体验、赞同和支持。从事学生工作的群体也要有效承担工作育人、形象育人的责任。较之管理者和专任

6、课教师,学工群体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常态感知更深一些,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也稍小些,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状态、工作方式、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甚大,因此,除去从语言、理论方面在合适的场合对大学生进行适度教化外,更应努力以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教育主体互动机制各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基于互信的“双主体”意识。教育者需要摒弃工具性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因此,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关涉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目前,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内的

7、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通过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再加上社会化的教育内容强势呈现给学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虽然身处校园,但终究作为“社会人”,会受到社会思想道德复杂因素影响以及自身心理状态的支配,由此而言,教育者应该首先建立起对学生的教育信任,也即认识到学生置于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化的学习生活场域中,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如何辨识、怎样选择,通过教育培育他们独立的道德认知、道德选择与道德践行能力,要留给学生自主判断、独立选择的机会,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厘清是非荣辱界限,增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理性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否则全程单向的说教,课堂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完全割裂,一定程度上催生双向人格,出现越来越多“精致的利

8、己主义者”,完全背离了教育初衷。其次,目前教育中,就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来说,大学生与教育者的互动兴趣不够浓厚,缺乏积极回应的愿望。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意识自觉追寻度过低,同时,反观现实教育层面,以社会价值需求为轴心,强调秩序规则、道德规范的重视与严守,却往往忽略大学生内心真实情感和价值诉求,使得教育全过程中,学生的话语得不到表达的机会。因此,增强教育“双主体”间的互动,还要不断体察学生内心情感变化规律,在教育内容方面,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社会信仰的原则下,不断引入更多典型的、鲜活的、生活化的,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与大学生身份相关的教育文本,运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呈现模式,

9、使学生在消化生疏的教育理论内容的同时,引发思考进而在情感层面作出价值选择,以期笃定自我践行,达至显性引导与隐性教育的有效融合。endprint三、教育生态营造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具有意识形态性与教育性表征,同时作为向全体国民倡导的主导思想文化,无疑也具有生活化的质性。由此而言,如果将视阈聚于校内,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效果无疑与校园文化氛围密切关联。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环境优势。从校园文化的外在结构来看,主要蕴涵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和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制度环境的营造就是要制定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校规,以及着力确保在管理和服务中严格执行,从而对学

10、生的思想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导向作用;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展现,它彰显着校园群体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校园精神的培育,需要不断挖掘学校文化历史,发展历程以及社会影响力,并通过强化校训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学校产生由衷的敬重,坚定信念,增强学习的使命感。从校园文化的应用结构来看,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智能型知识文化。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校园知识、学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而知识的熏染对个体的人格气质养成以及开阔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甚为关键。因此,学院相关组织及社团应该开设文化讲堂,定期邀请各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开讲;举办知识问答、辩论会、研讨会、征文

11、比赛、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体悟个体的价值感。第二,素质型心理文化。要让心理指导讲座活动长效化,其中应加强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方面的讲授,为学生未来更好投入社会做好心理引导;当然也应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尤其重视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陷入困境的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举办以“谁的青春不奋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邀请校内外优秀大学生、社会励志青年通过讲述他们的奋斗历程,在真切互动中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进而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第三,情感性审美文化。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文学创作展、摄影作品展、书画创作、音乐会等,并在系列活动中融入受年轻人欢迎的流行元素,激发大学生审美情感,培育丰富

12、向上的审美情趣。四、教育介质拓展机制要运用新的教育载体营造极具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氛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互联网与无线通信融合的产物,被称为“第五媒体”。就普遍情况而言,手机媒体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学习工具,不少大学生将手机媒体作为学习、娱乐工具,因此,在教育中应着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文化,不浏览、不传播色情信息,不散布、转发虚假信息和有碍社会稳定和谐的信息,以增强自律意识,做到合理、适度、文明使用手机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机媒体对自身学习生活的辅助价值。同时,在构建舆论引导机制中,注重用微博、贴吧等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信息交流媒介与学生沟通,引领学生渐次培育起大学

13、生应有的理性思维与高雅的情怀。尤其是微博作为目前流行的信息分享及传播载体,其特征之一是互动性很强,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微博信息的发布中,首先,学院官方及各种学生社团的微博应当遵循定位清晰、内容进取、风格活泼、形式多元等基本原则,原创抑或转发内容,应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内容及思想政治理念和基本道德规范蕴涵其中,在充满正向能量的信息熏染中,使学生在对相关信息的认知、认同、体悟中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他们在复杂多样的信息网络和舆论环境中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五、教育价值追寻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一项整体化、系统性工程,要保证

14、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发挥其应然性引领价值,重要的环节就在于教育中应当呈现给学生科学的内容,进而在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中,才可能帮助学生塑造思想,促生理念,培育行为,否则教育本身就可能陷入宏大却空洞的说教,反而引发学生对教育理论本身的误解。因此,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观确立来看,应该主要涵括理想信念教育、义利观教育、守朴意识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起应有的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人既是个体存在,又是社会存在,理想使人进取,信念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情感支撑,因此,要确立崇高的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只有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悟个体的价值存在。在教育中引导高职学生摒弃“唯就业论”的偏隘

15、认知,帮助丰富其理想目标,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涵养,才可能更好立足于现代社会。义利观教育中,着力引导学生应该摆脱实然的重利轻义、择利舍义等功利性价值选择,树立以义得利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的义利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至为关键。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义利观信念的塑造过程中,应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他们随时以荣辱观为衡量尺度,审视自己的言行,知道什么是当得之利,什么境遇中应舍利取义,行荣拒耻,以身作则,践履社会主义义利观,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在守朴意识教育中,首先使学生学会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习,尊重师生,尊重学院制定的各项章程。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持久

16、的学习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进而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教导,有些甚至对学院的管理制度有抵触心理,只有帮助他们学会尊重,才能有效规制自己的行为,做到利他利己。其次应加强道德底线教育。至少不能出现突破道德底线,破坏法律的行为。人一旦确立心理底线,才能触发敬畏感,敬畏生命、善待一切。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政治思想强化与德性养成的双重使命。在此过程中,除一系列保障机制的协同运作外,还应注重教育价值的践履,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产生良性循环,使学生从心理认同转化为自觉行动并形成行为习惯,再内化为成熟的心理品格和坚定的信念意志。【Reference】1施敏发.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2北京大学课题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J.河北学刊,2010(4)3张建忠,陈锡喜.方法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