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山的诗句]登山的诗句 【散文诗歌】 第一篇登山的诗句:励志的诗句集锦 励志的诗句让你的志气不被磨灭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励志的诗句集锦盼望能够帮到大家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经典励志诗句孟子公孙丑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愿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超琵琶记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经典励志诗句 宋苏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升鹧鸪天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不塞不流,不只不行韩愈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不到长城非英雄,屈指行程二万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其次篇登山的诗句:《望岳》解释及赏析 【作品简介】 《望岳》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讴歌东岳,讴歌造化盼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更多唐诗赏识敬请眷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杰出,先写对它的爱戴,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奇妙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雄伟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终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头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月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望不到终点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奇妙和俏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制造化育, 指自然 11、钟:给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归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 泰山呵,你毕竟有多么雄伟壮美?你既挺立青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奇妙,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四周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题解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与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忱赞扬了泰山的宏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巡游,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固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
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线四射,乐观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毕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青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由于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青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呈现了泰山山脉连绵起伏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好像对泰山情有独钟,把奇妙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似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伸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丽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齐翱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更多唐诗赏识敬请眷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专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必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许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现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睦概。
评解 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体诗,不管全诗为五言八句四十字,且中间两联对仗,但句中平仄声调未按规定挨次演排,各句之间也不粘缀,所以历代选本都归入五言古诗这首诗的结构,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分析得极好: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借歌颂泰山之宏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乐观用世的思想,眼下固然未得志,但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所以《唐宋诗醇》卷jiu评价说:四十字气概,欲与岱岳争雄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则感叹: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望岳》解释及赏析]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