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8页例3及做一做内容简析通过刘阿姨摘桃子装盒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出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掌握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2.通过对比、分析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符号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相关试题2.体会括号在改变运算顺序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使用括号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教法与学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分析、计算、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掌握运算顺序理解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计算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更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带中括号、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等),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回顾之前学习的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展示:呈现刘阿姨摘桃子的情境图,同时出示文字信息 “刘阿姨摘了两篮桃子,一篮有25个,另一篮有15个,每8个装一盒”师:同学们,看!刘阿姨摘了好多桃子,她想把这些桃子装盒,大家能帮她算一算一共能装几盒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算式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一)分析问题,列出初步算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明确要先算出桃子的总数,再计算能装几盒学生可能列出分步算式:25 + 15 = 40(个),40÷8 = 5(盒)问: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呢?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可能出现 25 + 15÷8二)发现问题,引出括号引导学生观察 25 + 15÷8 这个算式,按照之前学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这样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先算加法呢?引出括号的概念,告诉学生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正确的综合算式应该是 (25 + 15)÷8三)学习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25 + 15)÷8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确: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师板书计算过程:(25 + 15)÷8= 40÷8= 5(盒)(四)对比练习,深化理解出示两组对比题:第一组:3 + 6×7 和 (3 + 6)×7第二组:24 - 18÷6 和 (24 - 18)÷6第三组:63÷7 + 2 和 63÷(7 + 2)让学生先说一说每组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计算这几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括号的作用和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比练习能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异同,分辨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师生共同总结: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3.拓展学习任务: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多层括号,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五、 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本节课教学时,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参与度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来理解括号的作用,效果较好2.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忽略括号的存在,导致运算顺序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多进行针对性练习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反思:板书设计: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刘阿姨摘桃子问题:25 + 15 = 40(个)40÷8 = 5(盒)综合算式:(25 + 15)÷8 = 40÷8 = 5(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