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

上传人:天****步 文档编号:299206398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试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新课标过关测试 学校 : 教师姓名: 劳绩: 新课标公共片面测试题 填空:1、,新课程改革的概括目标包括六项措施:变更课程功能, ,精选教学内容, , 和评价制度, 。 2、纲要提出,要实行 、 、 三级课程管理,巩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 , , 。 4、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包含三层含义即以人的进展为本, ,追求 。 5、本次课改要求建立一种 的新型师生关系。 6、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学习, , , 。 简答题:1、新课程标准中介绍的国内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

2、(至少写出4种) 1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标测试题 一、问答题: 1、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天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基。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喜欢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喜欢科学、喜欢劳动、勤俭俭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忠诚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喜欢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矩意识。 4喜欢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崇敬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

3、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养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才能 1能够初步熟悉自我,操纵和调整自己的心绪和行为。初步掌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才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领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观法,能够与他人对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查看、熟悉、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学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矩,初步懂得规矩、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根本的地理学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朴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2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进展的重大历史事情。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创办的宏伟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进展的一些重要学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气相处的重要意义。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本理念是什么? (1)扶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

5、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进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表达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导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才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天性品质的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根基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熟悉、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导的内容和形式务必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启程,用自己的眼睛查看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根基,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朴翻版,课程的教导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导内容教导

6、儿童。 (3)教导的根基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进展的启蒙阶段,教导务必从他们进展的现实和可能启程。同时,有效的教导务必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采纳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扶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进展与完善奠定根基。 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举行综合性评价,其概括内容如下: 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学习才能和方法:包括学习中查看、探究、斟酌、表达的才能; 3 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才能;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才能等。 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4、品德与

7、社会课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 教师查看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才能、行为举行查看,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举行充分交流的根基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激励学生稳定进步,修正缺乏,持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扶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举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熟悉、自我调控的才能。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确定的标准彼此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扶助学生逐步养成崇敬、理解、赏识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举行表示和交流,师生共同举行评析。 5.

8、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 6.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什么?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错,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错,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 4 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错;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展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7. 品德与社会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学生

9、、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 博物馆、教导基地、图书馆、测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课程资源的利用理应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招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二)利用现代化教导技术手段 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导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8.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管理。 1各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筹划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不得肆意裁减课时或提前终止课程,并按照班级数额和

10、课时要求配齐教师。 2各学校应安置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相关专业学识和较强教学组织才能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支持教师加入学习培训,激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革进取、不断成长,提高教导教学质量。 3各学校领导应留神本课程与学校日常行为模范教导、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各科教学精细结合,充分发挥其德育主导渠道的作用。 4教导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在教学资源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赋予支持和扶助,有关的政府机构也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校外教学活动场所安置等方面做出统筹协调、供给便利条件。 9. 教材编写要留神什么? 1教材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切实、完整地反映、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但是,内容标准的条目、依次与课文的安置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教材编写要表达综合课程的特点。要突破按学科体系构建的传统模式,统整各相关学科的学识内容,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呈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使之有利于学生形成熟悉社会的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才能、学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进展。 5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