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

上传人:啧**** 文档编号:299206295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版本)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1.初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第单个声音铁中来,其次个声音水中来,第三个声音空气中来A听到一声,说明第三个声音比第单个声音的延迟小于0.1S(LAV空)-(LAV铁)0.1sLA36.43mC听三声,说明第三个声音比其次个声音的延迟大于0.1S,其次个声音比第单个声音的延迟大于0.1S,第三个声音比第单个声音的延迟大于0.2S(LCV空)-(LCV铁)0.2sLC72.86mB的位置在36.43m和72.86m之间解错了,订正下C听三声,说明第三个声音比其次个声音的延迟大于0.1S,其次个声音比第单个声音的延迟大于0.1S

2、(LCV空)-(LCV水) 0.1sLC42.5m(LCV水)-(LCV铁) 0.1sLC255m因此LC255m结论A小于36.43mB在36.43m-255m之间C大于255m2.求八上物理复习资料第一章至第四章(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咱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咱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

3、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 镜面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转变光路。 第六章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转变。(折射光路也是可

4、逆的)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光路图: 6。 作光路图留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依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

5、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肯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一。温度 1。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见的温度计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 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6、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熔化现象: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 答:用0的冰效果好,由于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单个吸热的过程,可汲取更多的热量。 3。凝固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现象: 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 答:

7、由于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似乎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 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状况。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汲取的热不会快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因此手

8、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4。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汽化现象。 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四周的空气流淌越快,蒸发越快。 沸腾:沸腾是一种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水的沸点:100 汽化现象: 有些水果和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起来,并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中,这么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削减水果和蔬菜中水分

9、的蒸发。 这是由于用纸或塑料包装起来后,削减了外面空气的接触面,使蒸发速度减慢;把水果或蔬菜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使液体温度降低,可以使蒸发变慢。 盛暑季节,大伙常在地上洒水,这么样就感到凉快了。 3.初二物理声现象学问点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么样的物质叫做介质。跟水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一个波叫声波。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上升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10、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耳另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由于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因此,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得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咱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响度是大伙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声学上,大伙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分贝的符号为dB。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发声体的性质、外形、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11、。4.八班级上苏科版物理复习的重点内容1)声现象 1。物理学是讨论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打算,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打算,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打算,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 大伙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颌骨、头骨 听觉神经 大脑 5。 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大伙正常的研习和生计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爱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劳动和

12、研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遇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

13、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14、: a。定义:在肯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猛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达到沸点; 连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淌的快慢:空气流淌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凹凸: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 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 能解释日常生计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

15、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 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学问 1。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留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像到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