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99206293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10 职教城片区市政道路工程勘察设计纵二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本次设计市政路网位于巴南高职城,渝南大道以西,箭滩河以东,龙洲湾隧道项目以南,绕城高速以北区域。该片区周边交通条件优越,位于内环南面,渝南、内环高速、鱼洞长江大桥、李家沱大桥、马桑溪大桥等城市主干道环绕区域,通过长江大桥、内环快速路能快速到达主城各区。项目所处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其招商引资和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建设。本片区路网工程包括两条横向主干路(横十一路、横十四路),三条横向次干路(横十二路、横十三路、横十五路),六条片区内支路(纵二路、纵一路、尚文大道一四支路),全长9803.1

2、21m。本次设计项目纵二路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起点接本次设计横十三路、向北依次与横十二路、横十一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横十路,终点接马坝坪支路。全线长1062.039m,无平曲线,平面线型与规划保持一致。纵二路平纵缩图2 设计依据与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新测提供1:500地形图(2021年3月测量)。3)纵二路道路施工图设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1年4月4)纵二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1年09月5)由业主方提供的其它的资料。2.2 技术规

3、范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3 高边坡分布情况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本次设计填方高度大于或等于8m,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或等于15m,岩

4、土混合边坡高度大于或等于12m且土层厚度大于或等于4m的边坡划分为高边坡。高边坡具体分布如下表:桩号范围边坡/支挡结构高度(m)长度(m)边坡类型安全等级边坡性质包含剖面治理方式K0+345-K0+524.3左侧826179.3土质填方一级临时21-2125-25、28-28分级放坡+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排水K0+340-K0+524.3右侧818.5184.3土质填方一级临时21-2125-25、28-28分级放坡+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排水K0+584.4-K0+760左侧826175.6土质填方一级临时12-1216-16、19-1920-20分级放坡+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排水

5、K0+584.4-K0+790右侧826205.6土质填方一级临时11-1116-16、19-1920-20分级放坡+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截排水K0+895-K1+000左侧1525105岩质挖方一级临时3-36-6分级放坡+绿化基材混合物护坡+排水+截排水K0+850-K0+910右侧812245土质填方二级临时7-78-8分级放坡+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截排水4 高边坡路段地质评价本节内容截取自纵二路、横十一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4.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势整体呈波状起伏,局部原始地貌已被人类破坏。总体趋势东高西低,地形宏观坡角一般530,场区内高程在1

6、76.02258.19m左右,相对高差约82.17m。 4.2 气象水文据巴南区气象站资料,建设区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中的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其主要特点是全年气候温暖,冬暖夏热特征明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根据巴南区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气温为18.7,月平均气温最高32.8(8月),最低6.3(12月)。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0(2006年8月26日),最低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年最大降雨量1502.4mm(1982年),年最小降雨量为819.20mm(

7、1969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其降雨量最高达867.8mm,占年降雨量的76%。场地属长江水系。长江是区内第一大河流,场区内一品河由南向北流经区境,最终汇入长江。据附近水文站资料,长江多年平均流量1.15万m3/s,最大流量8.57万m3/s,最小为0.277万m3/s;场地西侧约200m处为一品河干流,发源于綦江区天台山北麓棋盘石,流域面积367km2,干流全长51.99km,其中巴南区境内长49km,流经巴南区安澜、一品、鱼洞等街道(镇),在鱼洞老大桥处汇入长江;场区内叉河沟由东向西汇入一品,河面宽度约510m,水深约0.52.0m河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

8、90.78m,50年一遇洪水位为189.21m,20年一遇洪水位为187.12m,10年一遇洪水位为185.32m,5年一遇洪水位为183.24m,洪水位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此外,场区内鱼塘和水堰零星分布,鱼塘大小不一,存在一定的地表水。4.3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南段西翼,场岩层产状:倾向在280300,倾角在5262之间,优势产状28556。岩层呈单斜产出,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95120,倾角2030,优势产状:11025,裂隙面平直光滑,张开13mm,无充填物,间距

9、一般24m,延伸性好,结合差很差,属硬性结构面。J2:倾向185205,倾角6075,优势产状:19570,裂隙面较平直,微张,无充填物,间距一般46m,延伸性好,结合差很差,属硬性结构面。4.4 地层岩性经过调查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粉质黏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各岩土层及岩性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紫褐色、灰褐色、黄褐色,主要由黏性土以及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堆渣场无序堆填而成,砂、泥岩块碎石含量2535%,粒径20mm200mm为主,最大粒径超过800mm,结构松散、稍湿,填筑时间小于2年。场地中部局部地带有分

10、布,钻探揭露填土厚度为0.60(钻孔H11-80)19.8m(钻孔H11-63),平均厚13.0m。粉质黏土(Q4el+dl):褐红色、灰褐色,稍湿,残坡积成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主要呈可塑状态,钻探揭露厚度为0.20(钻孔Z2-1)21.8m(钻孔H11-11),平均厚2.6m,主要分布于原始低洼地带(水田、鱼塘、水堰、沟河处局部呈软塑状)及缓坡处(为可塑状,局部地段含砂质成分较重)。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红褐色,主要成分为黏土质矿物,泥质结构为主,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厚0.3(钻孔H11-10)3.7m

11、(钻孔H11-92),平均厚1.7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短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软岩,岩质软,抗风化能力较差。为本场地主要岩石,局部地段砂质泥岩含砂较重。砂岩(J2s-Ss):浅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黏土矿物,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钙质胶结。该层砂岩呈层状形式分布,强风化层厚0.50(钻孔H11-7)3.8m(钻孔Z2-48),平均厚1.9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短中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属较软岩,局部地段砂岩含泥质较重。4.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原始地貌主要为构造剥蚀丘

12、陵地貌,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基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薄层砂岩或泥岩,不具备典型的含水层,场地内地势低洼处填方段素填土为强透水层,其下有一层第四系粉质黏土层。场地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下渗、给通过岩土界面在有条件的切割区排泄。因斜坡储水条件差,故汇集在原始地形低洼地段形成潜水,局部含有上层滞水。通过钻孔静止水位观测,地下水水位不统一。雨季和洪水季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

13、。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区内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基岩裂隙中,裂隙水赋存条件稍差,存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通过本次钻孔水位观测,大部分钻孔内水位多为残留水,未见稳定地下水。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相对贫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工程基础主要位于当地地下水位线以上,但局部地势低洼地段雨季可能存在上层滞水、第四系潜水等,水量较小。基础施工中只要备以常规抽水设备,就能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坑涌水问题。对工程基础施工影响较小。本次勘察选取部分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钻孔一抽既干,静置24小时后,水位恢复缓慢,由此可见勘察期间场地基岩裂隙中含水量不大。如雨季施工,可能会有部分渗透水,应做好相应的地

14、下水抽排准备工作。4.6不良地质现象通过调查访问,拟建线路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亦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7地震效应评价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道路为标准设防类。4.8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岩石名称填土粉质黏土砂 岩泥岩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天然19.523*24.823.5*25.5饱和20.5*饱和20*自然抗压强度(MPa)13.885.25饱和抗压强度(MPa)9.333.20内聚力C(kPa)天然3*天然26.251540108050*饱和0*饱和20.46内摩擦角()天然28*天然13.5036.3433.9118*饱和25*饱和11.29抗拉强度(kPa) 56026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压实有现场试验确定150*500*3230300*1980弹性模量(MPa)330100变形模量(MPa)23070泊松比0.190.31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60*40*40030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