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可编辑)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8844240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骨伤科(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骨伤科(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骨伤科(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骨伤科(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伤科(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可编辑)(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伤科第一篇:骨伤科 1. 疼痛弧* 答:是指患肩外展未到60度时疼痛较轻,被动外展至60120度范围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度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因而对60120度这个范围称为疼痛弧 ,疼痛弧试验阳性,提示冈上肌肌腱炎。 2. 挤压综合征* 答:肌间隔综合征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的,以高血钾、高血磷、肌红蛋白血症及肌红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 关节脱位的晚期并发症* 答:(1)骨的缺血性坏死(2)骨化性肌炎(3)关节僵硬(4)习惯性

2、脱住(5)创伤性关节炎 4. 骨科疾病治疗原则 答: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是从整体出发,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为基础,正确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5. 踝关节骨折分型 答:内翻型、外翻型、外旋型、纵向挤压型。 6. 股骨头血供主要来源 答:(1)关节囊支,主要来自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部至关节囊附着部,分为骺外动脉、上干骺端动脉和下干骺端动脉,进入股骨头,供应股骨头、颈部大部分的血运; (2)圆韧带动脉支,由闭孔动脉发出,较细,仅能供应股骨头下部血供;

3、 (3)股骨干滋养动脉支,仅达股骨颈基底部。 7. 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 答: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要不疼痛剧烈,部分患者上市腰部有点击感、组织撕裂感或响声;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均可诱发腰痛或加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一侧或两侧的臀部及大腿反射痛;部分患者不能指出明确的疼痛位置;腰部活动受限,体位变动困难,立行时常用手托腰部。 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大多数患者均有明显而固定的压痛点,严重者可出现腰椎生理弯曲消失或功能性侧弯。X片可能示:腰椎生理弯曲的改变或侧弯畸形;一般无骨质病变,但中老年患者可能有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等退行性改变。 8.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及部位 答:(1)头下型,部位股骨头、

4、颈交界部。 (2)头颈型,部位由头下斜向颈部,常为外上斜向内下。 (3)经颈型,部位骨折线横过颈中段。 (4)基底型,部位骨折在颈基底部。 9. 颈椎损伤患者的现场救护及搬运 答:要有专人托住头部并沿纵轴略加牵引,使之与躯干保持一致做平行移动,严禁将患者头颈部屈曲或旋转。转运过程中要观察呼吸道有无阻塞并及时排出,检查呼吸、心率和血压等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10. 髋关节外翻与髋关节内翻的含义 答: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之间相交成角,称为颈干角颈干角小于110为髋内翻,大于140为髋外翻。 11. 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答:伤后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查体可见:肩部有擦伤或挫伤痕,锁

5、骨外侧端高于肩峰而呈“台阶状”畸形。压痛部位以肩锁关节处为著,全脱位者喙锁间隙亦有压痛。 半脱位者触压时有浮动感,锁骨外端前后方向活动度加大;全脱位者可扪及关节处间隙增大外,并可触及弹跳感(琴键征),锁骨外端上下及前后方活动度明显增大。X片可明确脱位的类型及程度。 12. 颈椎病的分型 答: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13. 骨组织愈合的分期 答:(1)纤维愈合期(血肿机化期) (2)骨痂形成期(原始骨痂期) (3)骨性愈合期(成熟骨板期) (4)改造塑性期 14. 关节脱位后有哪些特殊体征* 答:(1)畸形:脱位后关节处明显畸形,在异常仿置摸到移位的骨端短缩或延

6、长。 (2)弹性固定:脱位后致使夫节周围肌肉保护性痉孪,关节囊与韧带招曲,将患肢固定于异常位置上,被动活动时可感到一种弹性抵抗力,称弹性固定。 (3)关节孟空虚:脱位后关节内原有骨端移出,触诊时关节盂内空虚,在关节附近的体表尚可触及脱出的骨端。 15.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 答:(1)四肢闭合性骨折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需配合持续牵引治疗 (2)关节内及近关节内骨折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3)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4)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16. 腕管综合征 答:指由于某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

7、群。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17. 骨折的移位方式 答:(1)成角移位 (2)侧方移位 (3)缩短移位(重叠移位) (4)分离移位 (5)旋转移位 (6)背向移位 18. 清创术含义 答:清创术是处理新鲜污染创口的一种手术办法。具体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 19.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答:临床愈合标准是: (1)骨折局部无压痛以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反常活动; (3)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4)功能测定:在外固定解除以

8、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一分钟;下肢能在平地不扶拐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愈合日期。 骨性愈合标准: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 (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20. 石膏固定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答:(1)缺血性肌痉挛及坏疽 (2)压迫性溃疡 (3)化脓性皮炎 (4)坠积性肺炎 (5)费用性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和肾结石 论述题: 1. 外翻型踝部骨折、脱位的类型及骨折线特点 答:度(单踝骨折):内踝骨折 度(双踝骨折伴距骨半脱位):内外踝骨折合并距骨向外侧移位 度(三踝骨折伴距骨全脱位):内踝、腓骨下段

9、骨折,下胫腓关节脱位,距骨外侧脱位 骨折线:内踝骨折线为横行;外踝骨折线为斜行。 2.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夹板固定方法 答:维持牵引下用夹板超腕关节固定。 伸直型骨折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其桡侧及背侧夹板应超腕关节,置关节于轻度屈曲位固定。 屈曲型骨折垫置于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桡侧夹板和掌侧夹板超腕关节,置关节于轻度背伸位固定。 压垫夹板置妥后用34条布带捆扎固定,将前臂悬吊固定46周。 3. 骨折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答:(1)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 (2)观察患肢的血运,特别在固定后3天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肿胀、动脉搏动及被动活动情况。 (3)调整扎

10、带的松紧度,一般在固定后的4天内,因复位的继发性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损伤性反应等,夹板内压力有所上升趋势,应将布带及时放松一些;以后随着肿胀消退,夹板内压力日趋下降,扎带会变松,应及时调整,保持1cm左右的正常移动度。两周后夹板内压力趋向平稳 (4) 定期做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移位。 (5)若在压垫骨突起处出现固定性疼痛时,应即使拆开夹板进行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6)固定后及时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并医嘱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4. 脑震荡诊断要点 答:(1)意识障碍,损伤后有短暂的昏迷,持续时间可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三十分钟,意识清醒后可恢复正常 (2)近

11、事遗忘,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时或受伤前后的情况,但对往事却能清楚回忆,故称“逆行性遗忘症” (3)清醒后可有头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搬动头部或坐起时症状加重 (4)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在意识障碍期间可出现变化,清醒后恢复正常。 (5)脑脊液,颅骨摄片均正常。 5. 尺桡骨干双骨折手术适应征 答:(1)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特别是一个肢体多处骨折者; (2)多段骨折或不稳定骨折,不能满意的手法复位或不能手法维持整复骨折 端的对位者 (3)尺桡骨上1/3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或难以外固定者; (4)畸形愈合的陈旧性骨折,可切开复位以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 6. 鉴别腰

12、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 答: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见于青壮年,起病较急,咳嗽及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有反复发作的病史。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体征上多显示脊柱侧弯,生理前凸减弱或消失,下腰部棘突旁有压痛及下肢放射痛,支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腰椎管狭窄症:亦有腰腿痛,但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卧床休息后一般症状可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后伸时腰腿痛加重。如为原发型者X线可协助鉴别。属继发者,病因复杂。腰椎间盘突出也是造成此病的一种常见因素,鉴别时除根据症状体征外,必要时还应做椎管X线造影、CT、MRI检查。 7.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 答:(1)骨折经手法复位与内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影

13、响功能者 (2)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手法整复难以达到满意复位,日后影响关节功能,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者 (3)有严重移位的骨骺分离的骨折,如不能正确复位、牢固固定,易发生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骨骺发育停止 (4)有严重移位的撕脱性骨折,用闭合的办法难以复位和维持复位的骨折,如髌骨、尺骨鹰嘴、肱骨大结节等处骨折 (5)骨折端有肌肉、肌腱、骨膜或神经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6)骨不连接或骨折畸形愈合造成功能障碍者 (7)断肢(指)再植术时,需先行固定骨折,以利于血管、神经的吻合 (8)骨折延迟愈合需植骨时,应同时做内固定 (9)多发骨折和同一肢体多处骨折,可采用内固定,即可消除各损伤在治疗上的

14、相互干扰,又便于护理、预防严重并发症和病人早期活动。 (10)其他骨折。 8. 筋膜间隔综合症的诊断要点 答:病史: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病史。症状体征:局部症状:(1)疼痛,初期以疼痛、麻木与异样感为主,疼痛为伤肢深部广泛二剧烈的进行性灼痛,晚期因神经功能丧失,则为无痛。 (2)皮温升高,局部皮肤略红,皮温略高 (3)肿胀,早起不显著,但局部压痛重,可感觉到局部组织肌张力高 (4)感觉异常,受累区域出现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丧失 (5)肌力变化,早期患肢肌力减弱,进而功能逐渐消失,被动屈伸活动患肢可引起受累肌肉剧痛 (6)患肢远端脉搏可因肌内压力继续增高导致最终无脉,肢体远端

15、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全身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尿黄、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9. 踝部内翻损伤的原因 答:患者从高处坠下,足外侧先着地,或行走时足底内侧他与凸出部,引起足踝部强力内翻,此时踝关节收到由外下方向内上方的弧形暴力,外侧副韧带首先紧张产生撕裂,或形成外踝撕脱性骨折。 如暴力继续作用,迫使距骨体内移而撞击内踝,则可发生内踝斜行骨折及距骨体内移。若受伤时踝关节同时处于跖屈位,则可导致距骨向后撞击胫骨后唇而骨折,但临床少见。 10. 肌力评定标准 答: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活动; 1级:肌肉能收缩,关节不活动; 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稍有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中重力; 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使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外来阻力; 4级:能对抗外来阻力使关节活动,但肌力较弱; 5级:肌力正常 11. 股骨干骨折的移位方向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