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7336462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最新初中物理《力》教案_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力教案初中物理力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

2、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

3、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测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明确实验器具,而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实施实验: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确实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况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观察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况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四、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案2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

5、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 教学重点 】 力的测量原理。 【 教学难点 】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

6、用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

7、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 实践

8、活动 】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 教学反馈 】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初中物理力教案3 教学目标 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图片引入,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人们最早对力的认识

9、,就是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图片和视频欣赏,学生与教师归纳: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力的认识: 学生活动认识,师归纳升华。 (1)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产生力的条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并交流,教师纠正学生误区。 同时明白力的分类:直接作用的力、间接作用的力。 举出实例,强化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准备好的海绵、橡皮泥、文具盒等,对

10、这些物体施加力,观察并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得出结论: 结论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结论二: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举出实例反推: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 小组分组操作,请学生上台演示 演示1: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 演示2:用同样大小的力拉、压弹簧 交流归纳: 用的力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用的力小,弹簧被拉得越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拉弹簧时,弹簧被拉长,用力压弹簧时,弹簧被压缩。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力的示意图 师表述引入示意图的目的 力的表示方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示

11、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练习(见课件) 师生共同归纳作图方法:三“标”一“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压桌子、同学间相互推等,然后交流实验的发现。 师结合课件表述: 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中物理力教案4 1力的概念教学 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 (1) 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

1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首先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必然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讲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第二,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2)进行必要的反复 抓住本节课知识体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复论证一个概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从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等不同深度反复强化,使学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13、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节教学难点,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以后二力平衡的教学造成困难,因此对这段教学内容除应列举大量事例外,应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板图或者投影,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力 2通过观察磁块与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亲自体验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观察并讨论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磁铁、铁块、大头针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 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人将大铁块拿到讲台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力最早的认识,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1力的概念的教学 用投影仪打出人举起杠铃、人推车、人提物体的幻灯片幻灯片表现了人用力举起杠铃,人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