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

上传人:Fishf****irin 文档编号:295227343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教育集团xx项目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目录一、选址与场地临时改造21.1选址21.2场地临时改造3二、建筑设计52.1一般规定52.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52.3室内装修和其他设计建议92.4相关技术方案及建议10三、结构设计143.1一般规定143.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14一、选址与场地临时改造1.1选址1.1.1用作临时医院的体育馆应尽量避开城市人口稠密区,如学校、住宅等人口密集的居住与活动区域,尽可能在城市区域常年主导下风向。确实无法避开的下风向附近居民宜考虑暂时搬离。1.12用作临时医院的体育馆应交通便利,能满足大规模转移人员和运送应急物资、建设物资的需要,同时

2、尽量避开交通繁忙地段。1.13用作临时医院的体育馆,其场地周边应能设置不小于20米的卫生隔离距离。1.1.4用作临时医院的体育馆应有宽敞的室外空间用于形成医疗配套及辅助设施区,室外应有搭建帐篷、安装相关医疗设备(如用于患者的诊断治疗、检测监护、供氧等设备)的场地。1.1.5场地出入口不宜少于3处,且不应少于2处。1.1.6用作临时医院的体育馆,其周边的给排水、供配电、通讯信息等市政配套设施应能够满足临时医疗设施的使用要求,其现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具备改造条件。1.1.7体育馆建筑现有条件好,便于改造实施,可利用空间宜位于地面层。结构安全可靠。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安全可靠且运行正常。1.1.8

3、宜采用建筑内具有使用面积不小于2000大厅的既有体育馆。1.1.9不宜选用学校体育馆作为临时医院。1.2场地临时改造1.2.1用作临时医院的体育馆场地,应根据医疗设施规模设置出入口,出入口的设置应做到医患分离、洁污分离,主要出入口应避免安排在交通主要干道上。1.2.2临时医院运行期间,场地应进行全封闭管理,出入口实施防疫管制。1.2.3场地入口处应有停车及回车场地,应能满足救护车辆的快速抵达以及快速撤离的需求,做到对外交通便捷、无障碍设施齐全、为临时停车和物资周转留出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好病患就医或转诊的交通工具。1.2.4人行出入口应分别设置医护人员出入口、病患及家属出入口,并应实行防疫

4、管制。1.2.5应根据需要设置足够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非医疗车辆与医疗用车辆应进行分区停放,其间宜设置隔离带。如采用摆渡车方式转运病患时,应设置摆渡车专用车位。1.2.6临时医疗设施院区内应严格划分限制区与隔离区,限制区主要规划医务人员临时休息、应急指挥、物资供应的区域,卫生安全等级划分为清洁区。隔离区为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对患者进行诊疗和患者涉及的区域,卫生安全等级划分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主要规划病患收治用房以及医用真空机房、垃圾处理、临时太平间、污水处理等配套用房。分区之间应采取物理分隔,并对相联通道实施管控。限制区应布置在上风向。图1.2.6院内布局示例1.2.7隔离区内应设置独立

5、的医疗废物暂存与处置间,暂存间具备就地封装的条件。疫情期间隔离区内医疗废物处理与运送流线应避免在地下室组织。1.2.8宜在场地内设置室外帐篷,室外帐篷内可配置少量门诊区及小型移动CT等移动医疗设备,相关医疗设备应符合表1.2.8的规定。室外帐篷应与方舱医院做好通道对接。表3.2.8相关医疗设备表(CT等大型医技设备可采用室外移动方舱车。)1.2.9医用真空供应机房应设置在隔离区内。1.2.10宜采用氧气瓶供氧。如设有医用氧气供应机房、医用空气供应机房和其他气体供应机房,不应设置在隔离区。1.2.11病患流线应和医护流线严格分开,避免交叉。病患经最短路径通达接诊区,通道流线宜为单向,避免病患在院

6、区内无序流动。1.2.12室外医护、病患流线宜配置连续雨蓬。1.2.13场地内临时设置的医护人员卫生通过用房、病人卫浴用房等,应严格做好防护。1.2.14应妥善处理废水、废弃物,满足卫生防护和环境安全要求。患者出入口及室外场地应加强地面防护及消毒措施。二、建筑设计2.1一般规定2.1.1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方式,尽量利用既有体育馆的空间布局、防火分区、建筑结构、设施设备、机电系统等,在满足临时医疗设施医疗功能的前提下,对既有建筑的改动应尽量釆用可恢复的快速改造方式。2.1.2根据医疗功能要求必须新增的医疗辅助设施宜设置于体育馆建筑外部,宜通过连廊通道的方式联接。2.1.3空间划分与流线组织

7、应符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相关要求。2.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2.2.1应严格按照“医患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设计,根据被改造的既有体育馆平面情况,结合卫生安全等级将平面布局划分为“三区两通道”,包括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医护通道及患者通道。2.2.2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严密分隔,并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和缓冲间。各分区应在分界处设置明显标识。原建筑中的地沟、变形缝或上部有检查廊等不间断设施,在跨越分区时应做好必要的封堵,形成严密分隔。2.2.3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宜与既有体育馆的的防火分区结合布置,以减少分隔改造工作量。2.2.4医护人员、患者出入口

8、应独立设置。2.2.5医患不应共用垂直交通,污物楼梯或电梯应单独设置。2.2.6患者出院和入院口应独立设置。患者入口处应设置接诊区,提供分诊筛查空间。患者经专用入口进入收治区,待病情痊愈后,通过出院患者清洁间,进行卫生洗消措施后经独立出口出院。重症患者转运出口应独立设置,并与康复患者区域及出口通道保持20米以上距离。2.2.6患者流线应遵循相应的医疗流程。图2.2.7-1流线与分区示例图2.2.7-2流线与分区示例医护人员应经过卫生通过或缓冲间进出不同区域,卫生通过的进出流线应独立设置,且男女分设。进入与离去通道数量宜大于1:3。缓冲间房门彼此错开,不宜正面相对,开启方向应由清洁区开向污染区。

9、2.2.8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区流线布局流程应符合示意图:图2.2.8-1同一通道进出流线布局流程示意图图2.2.8-2不同通道进出流线布局流程示意图2.2.10各功能区设计要点应满足以下要求:清洁区包含医护生活区和物资保障区,设有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备餐开水间、就餐室、货物接收区、物资库房、洁净库房等主要用房,其中医护人员的值班宜安排在独立区域或附近其它独立建筑内。医护人员换班后准备离开医院休整的隔离住宿区,宜安排在临时医疗设施病房区域之外的独立区域,或临时搭建的建筑内;潜在污染区包含医护工作区,内设有护士站、治疗准备室、库房、配液室等;污染区为患者收治区。患者收治区应设置病床区、抢救室、

10、处置室、备餐间、饮水处、临时污物存放间等;病人入口为接诊区,应设置个人物品的寄存、消毒和安检用房,患者男女更衣室等。转院患者和康复患者的出口要有消毒和打包区域;患者收治区可分组设置,每组设置32-42张床位,平行的两床间净距不小于1.2米,护理组内通道宽度不小于1.4米,护理组之间宜采用2.5米高的轻质不透气隔断进行分隔,有条件的可在病床间増加隔板或隔帘,来满足患者之间的隐私需求;护士站及紧急抢救床位应紧邻患者收治区,护士站到最远病床的距离不宜超过30米,当患者收治区规模较大时,可设多个护士站及紧急抢救床位。紧急抢救床位应相对隔离,设置遮挡措施并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保障端口;宜在靠近患者出口处设

11、置康复观察区,区域相对独立,为患者康复出院前提供临时观察区;应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置少量负压隔离单元,为待转院的重症患者提供的隔离空间和救治空间。负压隔离单元宜采用模块化、可移动式成品装置;废弃物暂存间应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集中放置,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收集于不同容器内,专人负责,做到日产日清;医护人员和患者使用的卫生间应分开设置,医护人员卫生间可利用原建筑内的厕所,患者用卫生间应另设临时厕所;患者盥洗卫生间应设盥洗区、男女卫生间、男女淋浴间。男厕宜每20人配备一个蹲位和一个小便斗,女厕宜每10人配备一个蹲位;隔离区内用水设施宜靠外墙布置,便于排水管道敷设。2.3室内装修和其他设计建议2.3.1改造时

12、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燃烧性能等级。墙面、地面、各类隔断及各面交角使用材料应表面光洁、易于清洁,避免污物残留,耐消毒水侵蚀。2.3.2标识设计应采用醒目清晰,色彩分明,大小适宜的标识系统,标识区分各功能分区、方向路径、位置导示和关键作业流程要求等。制作标识系统的材料应耐用可靠,避免脱落掉色等。医疗流线标识宜设于墙面,应与疏散指示标识易于区分。2.3.3患者主要出入口、更衣室、卫生间等主要使用空间及患者转运路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相关规定,有高差的部位应用坡道相连接,无障碍道路宽度和坡度应满足转运患者配置的电瓶车和带有防护罩的推床的要求。2.3.4改建中

13、可考虑机器人物流系统的设置,主要作用为物品、药品、餐食运送等辅助工作,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设计中宜考虑机器人物流充电、信号信息传输的相关配套机电设计及物品交接的相关空间预留。2.3.5污染区场地应加强地面防护及消毒措施,存在防渗要求时,应对首层地坪做好充分的防渗处理工作。2.3.6临时医疗设施应经过消毒处理措施后方可恢复原功能并投入使用。2.4相关技术方案及建议2.4.1改造应结合既有体育馆现状并满足以下要求:改造技术方案应合理利用体育馆现状建筑空间及设施设备,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宜利用既有体育馆的防火分区、空调系统分区划分临时医疗设施的“三区两通道”;宜利用体育馆赛

14、场空间设置患者集中收治区(污染区)。可根据医疗功能需要设置必要用房;宜利用体育馆的辅助用房设置医护工作区(潜在污染区),可根据医疗功能需要设置必要用房;宜利用体育馆的辅助用房或在体育馆外增建临时帐篷、可移动房屋等,设置医护生活区和物资保障区(清洁区),可根据使用功能需求设置必要用房。既有体育馆改造示例:图2.4.1-1既有体育馆原始平面及功能分区图2.4.1-2改造设计一“三区分区示例图2.4.1-3改造设计一医疗功能设置示例图2.4.1-4改造设计一流线示例2.4.2优先利用室外场地设置必要增设的医疗辅助设施.增设的医疗辅助设施宜在体育馆外增建,并宜釆用集装箱式装配建造方式,根据使用需要可通

15、过连廊通道与既有建筑相联。2.4.3根据医疗工艺需求,如选用负压隔离单元,宜采用模块化、可移动式成品装置。图2.4.3-1负压隔离单元示例一图2.4.3-2负压隔离单元示例二图2.4.3-3负压隔离单元示例三三、结构设计3.1一般规定3.1.1结构设计内容包括既有体育馆结构改造与馆外新建临时性结构,设计应做到结构安全、施工方便、节约工期。3.1.2既有结构改造与新建临时性结构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3.1.3既有结构改造的抗震设防类别、结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等参数宜保持不变;新建临时性结构安全等级不宜低于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不宜小于5年,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宜小于1.0。3.1.4结构设计应注重与建筑、设备专业的配合,施工阶段应加强与改造施工单位、深化设计单位及加工厂的配合。3.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3.2.1既有结构安全性鉴定应满足以下要求:用于改造的既有体育馆应状况良好,原设计图纸、施工及验收资料宜齐全;宜由专业鉴定单位对该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并出具相关鉴定报告。3.2.2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既有结构地基基础不宜进行加固设计。考虑到地基基础加固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的特点,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