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95216104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导 学 案(教师版)备课人: 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2.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 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重点: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内涵及其意义;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学习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学习迁移法。【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安,汉族。1954

2、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同时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等。 2、探寻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如何处理好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现代著名学者庞朴从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入手,对文化遗产去芜存精,让民族精神重放光彩,并在文中作了深入的

3、分析和探讨,是新时期下继承传统文化、发扬文化传统的理论指导,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3.艺术技巧 (1)说理全面,论证严密 本文讨论的是既不相同又有关联的两种文化意识与现象,为了能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它们,作者先分别从外延及内涵两方面论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再论述二者之于我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我们应如何继承传统、发扬传统。这样,从二者各自的特点到共同作用,再到我们应如何对待它们,既由浅入深,论证严密,又说理全面透彻。 (2)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讨论范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然后用两个部分分别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最后用“财富和包袱”讲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对

4、待它们。二、三部分为并列关系,二、三部分与第四部分之间又是层进关系。这样的论证结构做到了层次清晰,由浅入深。4、 释题: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题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不妨把它们简化为“文化与传统”。本文就是从“文化”与“传统”的关系着手来论述自己观点的。那么,请问:“文化”、“传统”,哪一个概念是本文最具核心意义的概念?(传统)5、 该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在阐述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把“文化传统”作为重点?明确:C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的载体,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一、【积累与运用】字词识记:辨形注音:角落( ) 媲美()

5、 烙印( ) 应运而生( ) 贬褒( ) 威慑( ) 销声匿迹( ) 筛选( ) 一蹴而就( ) 攻讦( ) 钳制( ) 刮垢( ) 蜕除( ) 得逞( ) 合拢( ) 稂莠( ) 成语积累:应运而生: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后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时过境迁:境,环境,境遇。迁,改变。时间推移,境况随之发生变化。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事情发生的环境也改变了。与时俱进:观念、行动与时代同进步,站在时代的前列。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守旧,不知变革。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昙花一现:比喻没有生命力或人物经不起历史考验,偶现即

6、逝。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孤芳自赏:比喻人品清高,性情孤傲,独自欣赏自认为出众绝伦的那一套。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二、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別传统文化 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文化传统

7、”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 统。全文是总分总结构。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三、 文本研习,合作探究。四、 1、研读引子部分:思考:A、提问: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來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2、 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这里采用了什么

8、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明确: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贴切、形象,增强说理的生动性。虽然字相同但内涵不同, 差异很大,引出下文。(提示:类比手法。化抽象为具体,贴切、形象,增强说理的生动性。说明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复杂的、可以变动的。)3、研读课文“传统文化”部分,完成下列表格:解说:传统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或“通常称文化遗产”;定义:传统文化是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特性:“时代性”、“民族性”。举例: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 五、课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9、 C ) A.攻讦 胁从 协力 干将莫邪B.枢纽 倏忽 纾难独出机杼C.绚丽 炫耀 旋风 头晕目眩D.畸形稽首 讥讽无稽之谈答案:C A讦读,邪读,其余读;B杼读,其余读;D畸、讥读,“稽首”的“稽”读,“无稽之谈”的“稽”读。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 A.进升晋 世故 急湍 抱残守缺 B.辐射 汇兑 抉择 打报不平抱 C.蝉蜕 负荷 般配 察颜观色言D.矫情 证券 盘桓 集腋成裘 答案:D A进晋;B报抱;C颜言。3.为下列横线空白处选择正确的一项( C )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制约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支配 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控制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左

10、右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悬置 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控制 支配 制约 规定 左右 悬置 B.支配 制约 控制 规定 悬置 左右 C.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规定 悬置 D.支配 控制 制约 左右 悬置 规定 答案:C4.下列句子排列合理的一项是(B ) 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 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的后果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 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A. B. C. D.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辉

11、煌成就,搅热了中国的体育幼教事业,许多家长都想好好培养孩子,希望孩子能成为体育界的明日黄花(“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B.他不愿摘掉肩上那枚显露身份的少将肩章,摆出一副自命不凡(“自命不凡”是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意思。)、目空一切的架势。C.这款手机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效应,人们争相购买。然而时过境迁(“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不足十个月光景,这款手机就被人们遗忘了。 D.巴塞罗那市区没有一座超高建筑,只是完整地保留了古代建筑的格局,而且对古建筑也不粉饰刷新,仍裸露着断砖残瓦,显得斑驳陆离(“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一派古老沧桑。 答案:A A项“明日

12、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B项“自命不凡”是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意思。C项“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D项“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6.(2010威海质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性、先进性的特点,这使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而持久地传播。 B.最近,一部名叫娃娃新娘的电视剧在印度创下7 400万观众的超高收视率。制片人说,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故事情节现在依然在印度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C.近年来,南翔镇党委、政府从传承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两大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努力形成人文历史文化景观,连

13、续三年举办小笼文化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D.当“东边画廊”艺术家协会抱怨80%的绘画已面目全非时,柏林市政府决定用多方筹措的220万欧元修缮这段柏林樯的樯体,并请艺术家们重绘和创作。 答案:B A.语序不当,应为“这使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而持久地传播,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C.句式杂糅,应为“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出发点”或“从传承民族文化出发”。D.语意重复,“重绘和创作”保留一个即可。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文化传统”部分:1、完成下列表格:解说:“落脚在传统”,“对应于传统文化”或“简单称民族精神”。定义:文化传统是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的一种民族的集体

14、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特性:实践性指向文化传统的产生;全民性指向文化传统的形成;稳定性指向文化传统的作用;变化性指向文化传统的发展。举例:犹太民族经商意识,竞争意识;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等。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有着怎样的不同?提示:(1)内容形式:传统文化表现为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精神意识,或者是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即一种民族精神。(2)作用:传统文化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与时俱进,有的播迁他邦,有的昙花一现,作用不一样,但均曾经是合理的;文化传统总体上说既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社会稳定、国家巩固的基础。(3)发展变化:传统文化有的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有的消亡,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文化传统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变化,也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这种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4)态度:对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对文化传统应该学会吸收、借鉴、整合。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这两个概念?明确:因为作者的意图(中心论题)就是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读者能够正的看待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