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95215709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版4号黑体打印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备课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掌握豪放词 的特点;2.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词。3.诵读全词并背诵。必备知识:1、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2、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3、写作背景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

2、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胄(zh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4、 词牌名解说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怀古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5、关于豪放词常识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 婉约派 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 气势豪放 , 意境雄浑 ,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3、用事较多 , 不拘格律 ,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 悲壮慷慨 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 苏派 、 辛派 、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 清放 ,辛词 雄放 ,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孙仲谋( zhng)舞榭(xi)巷陌(xing m)金戈(g ) 元嘉(ji )狼居胥( x )仓皇( cng)可堪(kn ) 佛狸祠(b)拓跋焘(b to )张浚(jn )王玄谟(m )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其在词中的意思无觅: 寻找不到。 气吞: 形容气势很大,气

4、概非凡。风流: 繁华景象或英雄业迹。 寻常: 平常;普通。草草: 引申作草率马虎。 赢得: 落得、剩得。北顾: 回头向北望。这里指失败。 可堪: 不堪;哪堪;怎堪;即怎能忍受。凭谁问: 难道(还有)谁会问?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赢得仓皇北顾 北:名作状,向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名作动,吃饭。4.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文言句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动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倒装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倒装句)【合作探究】【审问 慎思】诵读课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5、/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听录音2.集体齐读二、译读课文1.参看课文注释,笔译课文2.展示译文(朗读或板书)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找不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舞榭歌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风雨的吹打而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杂草树木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刘寄奴)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那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是何等的威猛!

6、元嘉年间,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草率出兵北伐,想要像汉朝霍去病远征匈奴那样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欢庆成功,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败逃的下场。我登上山亭,向北遥望,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往事不堪回想,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拓跋焘(佛狸)的庙前,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目标检测】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7、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

8、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有“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8.词中作者借“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这首词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3.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和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一)关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 古事、古人 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

9、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 用典 。用典的好处在于 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 。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 富有文采,含蓄深刻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例如:锦瑟引用了蓝田玉烟、鲛人泣泪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马嵬用卢家莫愁的典故,玄宗贵为天子,却得不到平民般的幸福,讽刺了玄宗虚伪自私的爱情。【合作探究】【审问 慎思】学生自读全词,找出词中总共写了几个典故?并谈谈词人借这些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赏析时,可

10、以细化为以下问题: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明确:因为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指什么?明确:“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倒装句)又从“无觅英明确: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明确: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惋惜 抗金,收复中原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

11、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刘裕有何表现? 明确: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明确: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明确:该句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明确: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板书:赞叹与惋惜 抗金北伐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是写刘义隆的。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明确:刘义隆好大喜功,北伐结果如何?明确: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

12、败还 。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明确: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明确: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答: 用刘义隆草草北伐失败典故,意在借古讽今,委婉规劝南宋朝廷韩侂胄,不要急功冒进,不能草率行事,要汲取历史的教训,表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板书:批草率出兵 批评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段话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明确:“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烽火扬州路

13、”指什么?明确:“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表达自己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的处境如何?明确: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明确: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明确:“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明确:最后用廉颇思国一事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14、,却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突出主旨,而且集中地、鲜明地再现了词人忧虑国事、悲愤难抑的精忠形象。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廉 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凭谁问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拓展研究】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都和“京口”有关,都建功立业,令人羡慕。2、这首词上阕写孙

15、权、刘裕两个人,词人通过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这样安排?答:(1)这两个人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作者借此表达出自己力主抗金救国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2)上阕在塑造这两个人时,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二)总结归纳1. 齐声朗读课文。总结归纳上下两阕内容大意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作者借用孙权和刘裕的故事,表明了词人的北伐雄图,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用刘义隆草草北伐失败意在委婉规劝韩侂胄,不要急功冒进,要汲取历史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