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29202967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 日期:2022-07-21 点击:12 :看论文收集 来源:.SeePaper.Com 字体: 大 中 小 8世纪以后,唐王朝为加强对周边地区内附、臣属的部族、政权的操纵,出台了一些新措施,设臵押蕃使便是其中之一。朝廷授权缘边府州(藩镇)1的长官,负责监视、掌管与邻近地区外蕃的外交事务,2所谓“接蕃国者那么兼押蕃落、押蕃舶等使”。3押蕃使有时还称“押蕃落使”,4或简称“押使”等。5唐朝对渤海的押领机构,体验了平卢节度使和淄青平卢节度使两个阶段。现有的关于渤海与唐朝关系的研究,往往只关注渤海与唐朝中央政府间的

2、交通,即便无意有提到缘边府州对渤海押领制度的,也是列举二三条史料,三言两语带过。实际上,押蕃使对渤海遣唐使节的监视与管理以及渤海与押蕃使间的交涉,是渤唐关系的重要组成片面。中唐之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押蕃使中有些人割据一方,几乎独立于唐朝政令之外。平卢节度使和后来的淄青节度使,都曾存在过此类处境。这样的押蕃使,不成能不在渤海与唐朝关系中产生某种影响。因此,探究渤海与押蕃使之间关系,会多层面地反映渤海唐朝关系。而且,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深化唐代地方史、边政史及对外关系史的研究。以下,按时间依次对唐朝押领渤海的沿革作一梳理,并对此过程中的一些重大时期和事情予以关注,以求得对渤唐关系更全面、

3、深入的熟悉。 一 渤海与平卢节度使 1.平卢军节度使押领渤海的开头 713年,唐王朝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这是渤海唐朝关系上一个划时期的事情,一般认为,以此为契机,渤海即进入了唐朝的羁縻统治体制。但实际上处境并非如此简朴。714年有人向幽州都督薛讷建议重建营州时谈到6: 靺鞨、奚、霫等欲降唐,正以唐不建营州,无所依投,为默啜所侵扰,故且附之。若唐复建营州,那么相帅归化矣。7 据此可知,虽然大祚荣采纳了册封,但实际上唐朝的影响力并没有到达渤海8。此时的渤海是唐王朝心腹大患突厥的附庸,9很可能还不曾真正附属唐王朝。 开元初,突厥汗国内部发生了变化。716年,默啜可汗被杀,突厥陷入内讧,处于土崩瓦解

4、的边缘。一些部落脱离突厥降唐。这时,唐王朝即着手重建营州。开元五年(717年),唐重臵营州于柳城,并臵平卢军,军使由(幽州)都督兼任。开元七年,升平卢军使为平卢军节度,经略河北支度,管内诸蕃及营田等使,兼领安东都护及营、辽、燕三州。10这件事是否与薛讷的筹划有关,因资料缺乏无从确知。不过可以相信,唐朝重建营州,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必定对渤海构成了新的压力,迫使其倒向唐朝一边。从渤海向唐朝派遣使节、送质子值宿卫等处境看,在这一时期,渤海对唐朝是对比接近的。平卢军节度使是代表唐朝政府经略营州地区的派出机构,营州,又是渤海入贡朝唐的陆路通道必经之地,渤海关注这一带的动向是断定的。因此,相信渤海很可能

5、在这段时期已与平卢军节度使建立了联系。 不久,渤唐关系即因唐朝与黑水靺鞨联合以牵制渤海一事而急剧恶化。732年,渤海王大武艺派水军攻打唐之东方门户登州,引发了有史可查的双方关系史上唯一的一次武装冲突。值得留神的是,730年以后,突厥在毗伽可汗统治时期卷土重来,契丹、奚重新成为其属部。可以想 象,正与唐朝交恶的渤海也会回到突厥的阵营中,至少会接近突厥,并将与突厥的关系作为一份筹码与唐朝抗衡。在对唐朝出兵之初,渤海态度极为强硬,这或许与突厥在背后的支持不无关系11。但是,突厥的再次强大并没有持续多久。登利可汗上台后,突厥的内部冲突、冲突激化,连年的内耗使得突厥汗国急剧衰落下去。渤海既失去了突厥的后

6、援,军事上复又遭到唐朝强有力的回击,不得不考虑变更既定政策,着手改善与唐的关系。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晚春时唐玄宗给渤海王大武艺的敕书披露了渤海政策变化的迹象。12 突厥汗国瓦解后,唐朝再度将东北边防的课题交付平卢军节度使。作为这一抉择的一环,从这时起,平卢军节度使开头押领渤海等诸蕃。据新唐书方镇表三(卷六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平卢军节度使兼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处臵使。 该条史料提示,740年平卢军使开头押领渤海。第一任押渤海诸蕃使的当是乌知义。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以下称“曲江集”)卷九所收“敕平卢节度使乌知义书”中载: 敕平卢节度、营州都督乌知义,渤海黑水近复归国,

7、亦委卿节度,想所知之。 曲江集记载了唐王朝令平卢军节度使押领渤海的经纬。自此,渤海、黑水继契丹和奚之后,成为平卢军节度使监领系统下的两个新成员。渤海敢与唐朝结怨,以至出兵登州,使唐王朝痛感对渤海等契丹、奚以远的部族集团、政权举行监视、牵制的必要。这种考虑的结果就是像对待 契丹与奚一样,由距离渤海最近的平卢军节度使押领之。 在乌知义之后相继出任押领渤海使,或代表押领使与渤海有过交涉的,分别有王斛斯、13安禄山、吕知诲、刘正臣、徐归道、王玄志、候希逸等。下文将有涉及。平卢押蕃使下机构设臵处境不大领会,但至少有副使14和判官15。 在唐朝的内外秩序中,外蕃(如契丹、奚等)和远蕃(如渤海靺鞨、室韦等)

8、诸蕃各有其职;其中“常禀正朔,朝贡不绝”是最为重要的;16此外,一般对中央政府还负有入觐、送人质入京、为唐朝出兵征讨并保卫边疆等义务。17而作为唐王朝的押蕃使,拥有怎样的权限,其实际处境又如何,很值得研究。下文结合概括事例作一考察。 2.安史之乱中的渤海与平卢军节度使 议论渤海与平卢节度押蕃使间关系,安禄山和安史之乱,是一个不成绕过的环节,安禄山本人即兼押领渤海使;平卢节度使结果被迫离开营州地区南下,即是安史之乱所致。 粟特出身的“杂胡”安禄山18,在营州以“互市牙郎”起家。此人有着超常的语言和经商才能,同时也长于政治钻营19。开元年间,平卢军节度、营州刺史的使命之一就是阻拦契丹、奚等蕃部的内

9、侵,为此大量粟特人应征充军。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展壮大,成为一代封疆大吏的。据旧唐书玄宗纪下(卷九)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秋七月乙卯条: 幽州节度副使安禄山为营州刺史,充平卢军节度副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另据新唐书安禄山传(卷二二五上)载,天宝元年(742年) 以平卢为节度,禄山为之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由上可知,身为幽州节度副使的安禄山,在741年被任命为营州刺史、;平卢军节度副使,行押渤海、黑水等四府经略使一职。742年,又升任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20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治下的营州已经是渤海的西邻

10、。相信渤海与安禄山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理由是,第一,安禄山身为唐的地方官员,渤海受其辖制,出于政务往来的需要,双方也会有恒常的交往。其次,安禄山身为唐朝封疆大吏,但他同样属于粟特人聚落集团,并且理应是营州粟特人集团的首领。粟特人是个商业民族,他们的踪迹遍布在古代欧亚大陆的商道上。由于营州处于渤海向唐朝入贡的交通要道上,渤海在营州地区的互市断定存在的。但惟利是图的本性,使粟特人不会只得志于在营州一地与唐东北边境以外的诸部族的互市贸易,他们会亲自把交换的触角伸向渤海及邻近地区。事实上,渤海国内就有大量九姓粟特胡人。仅在被派往日本的渤海使节中,就有安贵宝21、安欢喜22、安巴坚、史都蒙、23史道仙等人。其中,安贵宝在759年时已经在使节团中充任判官。可见即便他不是生在渤海当地,作为移民进入渤海也已经有了一些年月。 安禄山在发动叛乱前,为积蓄财力,曾经“分遣商胡诣诸道贩鬻”24,以至“每岁输异方珍货百万数”25。此处的“道”可作两解,其一,指唐前期监察区和军区单位的道,在安史之乱后,逐步蜕变为居于州之上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其二,指交通路。按新唐书地理志收贾耽边州入四夷道里记中提及从唐边境州县启程向蕃夷地区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