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292028685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测量学试题及答案很经典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计 测量学试题集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 参考椭球面 。 4、真误差为真值减测量值 。 5、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 仪器安置,粗略整平,瞄准目标,精确整平,读数记录 7、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 坐标北、真北、磁北 8、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 270度 左右。 11、设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A、B、C、D四个标志,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以B为零方向,那么盘左的观测依次为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2、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 15、水准仪主要由组成望远镜、水准管和轴座。 16、经纬仪主要由组成 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 17、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那么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左右240度 。 19、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那么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 13.86” 。 20、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那么相对误差为 21、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 使竖轴垂直。 使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的视线水平。 22、望远镜产生视差的理由是 目标像与十字丝不重合 。 23、通过黄海平均 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 我国 大地水准面。 24、地

3、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 6371 km。 28、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 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水准支线。 38、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 两次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举行观测 41、象限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线的,取值范围为 090 44、水准面是四处与铅垂线 垂直的 连续封闭曲面。 46、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 500 km。 47、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 平行 。 48、钢尺量距时,如定线不准,那么所量结果总是偏 大 。 49、经纬仪的视准轴应垂直于 横轴 。 50、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 。 51、由于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 不

4、重合之差称为照准部偏心差。 52、天文经纬度的基准是大地经纬度。大地经纬度的基准是 参考椭球面 。 54、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正负 180度 。 55、测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表现状越细致 57、用经纬仪盘左、盘右两个盘位观测水平角,取其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可以消释 视准轴误差 、 横轴 误差、照准部偏心误差 对水平角的影响。 58、距离测量方法有 。 59、测量误差产生的理由有 人为因素 仪器误差 外界环境 。 1、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解】水准

5、仪的仪器高为Hi?15.023+2.23=17.363m,那么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md?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及中误差mD。 【解】D?dM?23.22000=464m,mD?Mmd?20000.1=200cm=2m。 3、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B1?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1074452+1061632-180=34012

6、4 ?23?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1245412+2993546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独立丈量了两条直角边a,b,其中误差均为m,试推导由a,b边计算所得斜边c的中误差mc的公式? a2?b2,全微分得 11?121222dc?(a?b)22ada?(a?

7、b)22bdb22 ab?da?dbcca22b22a2?b222m?m2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得mc?2m?2m?2ccc6、已知?AB?891201,xB?3065.347m,yB?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B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323012,?1?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DB1?123.704m,D12?98.506m,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斜边c的计算公式为c?【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B1?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xB1?1

8、23.704cos2364149=-67.922m, ?yB1?123.704sin2364149=-103.389m。 ?x12?98.506cos1553533=-89.702m, ?y12?98.506sin1553533=40.705m。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x1?3065.347-67.922=2997.425m y1?2135.265-103.389=2031.876m x2?2997.425-89.702=2907.723m y2?2031.876+40.705=2072.581m 7、试完成以下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

9、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一测回 B A C A C 竖盘 位置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0 06 24 111 46 18 180 06 48 291 46 36 111 39 54 111 39 51 111 39 48 8、完成以下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 测站 A C 目标 B 竖盘读 ( ) 81 18 42 278 41 30 124 03 30 235 56 54 半测回竖直角 ( ) 8 41 18 8 41 30 -34 03 30 -34 03 06 指标差 () 6 12 一测回竖直角 ( ) 8 41 24 -34 03

10、18 09、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其中仪器高i1.52m,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90?L。(水平距离和高差计算取位至0.01m,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目标 1 点名 1 2 上丝读数 (m) 0.960 X(m) 44810.101 44644.025 下丝读数 (m) 2.003 Y(m) 23796.972 23763.977 竖盘读数 () 83o5024方向 12 水平距离(m) 103.099 高差(m) 11.166 10、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12,计算取位到1。 方位角() 191 14 12.72 11、在测站A举行视距

11、测量,仪器高i?1.45m,望远镜盘左照准B点标尺,中丝读数v?2.56m,视距间隔为l?0.586m,竖盘读数L=9328,求水平距离D及高差h。 2【解】D?100lcos(90?L)?1000.586(cos(90-9328)2=58.386m h?Dtan(90?L)?i?v?58.386tan(-328)+1.45-2.56=-4.647m 12、已知操纵点A、B及待定点P的坐标如下: 点名 A B P X(m) 3189.126 3185.165 3200.506 Y(m) 2102.567 2126.704 2124.304 方向 AB AP 方位角() 99 19 10 62

12、21 59 平距(m) 24.460 24.536 试在表格中计算AB的方位角,AP的方位角,AP的水平距离。 13、如下图,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为33.012m,1、2、3点为待定高程点,水准测量观测的各段高差及路线长度标注在图中,试计算各点高程。要求在以下表格中计算。 计算题13 点号 A 1 0.3 2 0.5 3 A 0.3 -3.366 0.006 -3.360 +2.385 0.009 +2.394 36.372 33.012 +2.376 0.006 +2.382 33.978 L(km) 0.4 h(m) -1.424 V(mm) 0.008 h+V(m) -1.416 31

13、.569 H(m) 33.012 ? 1.5 -0.029 0.029 0.000 辅佐计算 fh容?30L(mm)=36.7mm 14、下图为某支导线的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试在以下表格中计算1、2、3点的平面坐标。 y x ?y 水平角 方位角 水平距离 ?x 点名 m m m m m A 237 59 30 B 99 01 08 157 00 38 225.853 -207.915 88.209 2507.693 1215.632 1 167 45 36 144 46 14 139.032 -113.568 80.201 2299.778 1303.841 2 123 11 24 87 5

14、7 38 172.571 6.141 172.462 2186.210 1384.042 3 2192.351 1556.504 计算题14 16、已知1、2、3、4、5五个操纵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31,?32,?34与?35计算取位到秒。 X(m) Y(m) X(m) Y(m) 点名 点名 1 4957.219 3588.478 4 4644.025 3763.977 2 4870.578 3989.619 5 4730.524 3903.416 17、在一致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13、139.435、139.420、139.428m、139.444。试求: (1) 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2) 观测值的中误差; (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