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最全)

geb****qin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19MB
约11页
文档ID:291292805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最全)_第1页
1/11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第一单元:走进物质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观察实验的方法就是:重点观察试剂颜色、气味、状态在实验前后的变化2、实验现象描述的三忌:、把将生成物名称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脱离实验实际片面描述实验现象3、观察实验分三个阶段: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4、【 “物理、化学”的变化与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她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有其她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判断:有无其她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表示方法:文字表达式:例如:硫酸铜+(读作:与)氢氧化铜(读作: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有: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密度二者区分依据与判别依据:就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同时对物体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感知与仪器测定。

例如水的沸点由灯加热,而后用温区别:性质就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变化就是一个过程度计测量)总结总结: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描述性质一般用:可以、能够、容易、与不能、不容易、不可以等)联系: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变化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实验、查资料、实地调查)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交流正确的闻气体的方法:闻气体就是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能直接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实验: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现象:燃着的木条深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带火星的木条深入氧气,木条复燃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两种气体本身不燃烧,无可燃性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组成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变化规律课题 2: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 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现象:通常为乳白色,圆柱状固体,手感滑腻,由烛芯与石蜡组成用小刀切下一部分放在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结论:质软,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点燃时)现象:石蜡融化,之后燃烧产生明快亮的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的中心部分较暗,两侧较亮,并有黑烟产生。

结论:(熄灭时)现象:熄灭时有白烟点燃白烟进而引燃蜡烛结论:蜡烛燃烧就是石蜡蒸汽在燃烧附加:对蜡烛火焰的探究:现象: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一秒,中心部分颜色几乎没变,向两侧逐渐变黑结论:中部温度较低,向两侧逐渐温度变高T-1(火柴分层,由内到外依次就是: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探究生成物:现象:、干冷的烧杯罩到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形成水雾T-2、将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点燃2、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伴有现象3、实验:实验过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 1:向 1 瓶空气与 1 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震荡现象: 呼出的集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比吸入空气中多 步骤 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现象:吸入空气中木条比呼出气体木条燃烧时间长结论:空气中含氧气量多,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少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步骤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现象:玻璃片上有水雾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水量大,空气中水蒸气少。

课时 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 1-2 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二、药品的取用方法:1、固体:*固体药品的存放及其取用:仪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钥匙或纸槽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要钥匙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一次使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使用: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树立起来,滑到容器底部简单总结为(一横、二放、三慢滑)*取用固体粉末的方法: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钥匙小心放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不能直接装入直立试管,以防止试管底部砸碎,损害试管】【粉末状药品也不能直接装入直立试管,以防止药品粘在试管壁上】2、液体: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少量的液体取用:【使用的仪器为胶头滴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

要求就是垂直容器上方滴加,不能深入容器内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用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一定量液体的取用: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比实际偏小,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偏大)注意问题:毕,轻轻转动试剂瓶,盖上瓶盖,放回原处,标签朝着实验者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以防止污染塞子,进而污染整瓶药剂】倾倒要领:打开细口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并且标签贴手心,试管稍微倾泻,试管口紧挨瓶口,缓缓倒入,倾倒完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倾倒液体,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洒落试管外而且应该缓慢倒入原因有二,一就是好控制药品取用量,其次就是不一倒洒】【手拿细口瓶,标签面朝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品流到标签上,腐蚀标签】【倾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最后一并盖盖时,将瓶盖混乱,造成药品交叉污染】二:酒精灯的使用: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少于酒精灯溶剂的 1/4,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4、使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正确的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就是:用酒精灯冒盖灭之后,轻轻提一下灯冒,再重新盖好】5、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或者沙子。

探究酒精灯的火焰:将火柴梗平方酒精灯火焰中约一秒,取出后,熄灭酒精灯,观察现象现象:中间颜色基本不变,向两侧变黑结论: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由实验可得:给物质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6、物质的加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间接加热的要垫石棉网,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给固体加热可以用试管、坩埚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7、液体的加热:、加热用到的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液体加热应注意的问题:【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溶剂的 1/3,防止液体溅出】【加热时要保持使馆外壁干燥,防止试管不均匀而炸裂】【给试管套上与取下试管夹时,应自下而上,结束后从底部取下】【试管夹应在使馆的中山部,距口 1/3 到 1/4】【加热时应先就是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预热),在用外焰固定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从而炸裂】【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 45角,试管口不能对自己或她人,防止蒸汽或液体溅出烫伤人】【加热后,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者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总结:向试管加液体不超过试管的 1/3,保持水管外壁干燥,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距离试管口 1/3 到 1/4 处,先对试管底部均匀加热,在用外焰固定加热,前提就是试管与桌面保持45角,试管口不能对人,加热后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取下,不能立即使试管用冷水冲洗或接触冷水。

延伸:给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原因有哪些?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试管外壁不干燥试管接近灯心,受热不均匀加热不均匀驾驶后立即用冷水冲洗或者就是接触冷水三、连接仪器装置1、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将玻璃管与带孔橡皮塞连接时,应先把玻璃管管口用水湿润,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将其插入2、连接玻璃管与橡皮管:将玻璃管与橡皮管连接时 ,应先把玻璃管关口用水湿润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这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4、检查仪器气密性【原理:热胀冷缩】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试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漏气四、玻璃仪器的洗涤:步骤: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在注入半试管水,震荡后把水倒掉,在注入水,重复一次如果内壁附有不宜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必须转动或者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试管刷应注意防止损坏试管】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凝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水垢加强酸,醋,洗洁精都可】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空气1、两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2、试验中拉瓦锡采用的装置的特点就是密闭3、试验中生成物的特点就是:红色粉末状固体4、试验中拉瓦锡观察到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 1/5,通过分析她得出结论就是:空气就是由氧气与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的 1/55、含量的含义就是什么:氧气在空气中所占比例要测准氧气的含量需要测几个量:2空气体积与氧气的体积先测空气体积6、选择什么物质除去空气中的氧气?红磷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实验:【原理方程式:】: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等份,用弹簧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深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现象:红磷发出黄光,发出大量热,生成白烟,燃烧一段时候时间后熄灭,待集气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否则热胀冷缩,集气瓶内压强为外界大,水进入集气瓶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思考:倘若体积小于 1/5,原因何在?装置气密性不好 没有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 弹簧夹内有氧气7、空气组成:成分化学式【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她气体杂质0、03%空气与氧气组成不同:空气含多种物质,氧气只有一种物质。

8、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成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区别就是:就是否友同种物质组成9、空气就是宝贵的资源: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例如:医疗急救时需要纯氧;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氮气的用途有:生产硝酸与氮肥;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其用于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延长生命;防腐液氮用途:创造低温环境与医疗上的冷冻条件氮气的物理性质就是: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化学性质有不支持燃烧、自身不燃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活泼)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性质为:无色无味气体(物理),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不与其她物质发生反应 稀有气体用途:电光源,航标灯,保护气,氦用来制造低温环境等10、保护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以及含氮氧化物、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解决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种树造林种草等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随手关灯等课时 2: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温度降低由淡蓝色液体变为淡蓝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