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90701563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解读及专题训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高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 【历史解读】一、公元605年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公元605年,隋朝营建东都洛阳。公元605年,赵州桥建成。公元605年起,英国设立了大法官(LordChancellor)一职,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二、京杭大运河历史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2、。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

3、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

4、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隋朝时分为四段:(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第3期运河。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公元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

5、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

6、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终点,入钱塘江。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地区、邢台地区,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

7、州市18个市区。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

8、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三、大运河开凿的利弊分析1、总的评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危害:为贪图享乐,耗费大量人力、国力,造成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3、积极性:大运河沟通了中华南北的水系,方便了南北之间的物质流通,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南北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四、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和影响:(简略版)1、原因:(1)政治上,是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抵江淮,为加强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和东都洛阳与南方的联系。经济上,江南地区经过六朝人民的辛勤劳动,成为了富庶的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质不足以供应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从南方转运,陆路运输,运输量小,

9、费用又高,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选择。(2)从军事看,由于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军需物资,利用河道快速便利。(3)从个人因素上看,开运河也与隋炀帝本人游玩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联系。2、影响:(1)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疑难解析】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

10、河的原因和条件隋代大运河的出现,当然不是隋带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必然的产物。一、开凿大运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东晋南朝以降,江南经济已有长足发展,南朝宋齐时人沈约在叙述江南经济发展概况时说:“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复衣天下。”迨至隋初,“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放商旅并凑”。江南地区的开发,贸易的发达,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日

11、益重要起来。隋朝统一王朝的重建,长安、洛阳等城市,士民麇集,商贾幅凑,在“升平盛世”下,封建统治阶级追求享受挥霍的欲望也不断扩大,而中原、关中由于屡遭战乱,粮食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尤其京都长安,供应更感匮缺。隋朝初年,文帝虽然力行省徭息役,但为“晨昏漕运”,仍于开皇四年命宇文恺调发民夫开凿广通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长三月余里,“转运通利”,把关东的粮食布帛运往长安。此后,“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板,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息者数月”。虽然如此,每逢水旱,仍不免于饥馑。例如开皇四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宫位为限”。这是隋文

12、帝亲率长安百姓和官吏、军卒去洛阳逃荒,足见粮食供不应求现象依旧相当严重。因此,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决南粮北运问题,便成了隋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二、开凿大运河是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南北朝后期以来,长期垄断政权的门阀士族已经腐朽没落,但各地强宗大族犹拥有相当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社会影响更大,仍属破坏社会安定、乃至肢解统一王朝不可轻视的社会政治势力。尤其山东、江南两大士族集团,与关陇集团为核心的隋朝中央政权矛盾相当尖锐,斗争异常激烈。北周武帝平齐前后,对河北、山东著姓广肆拉拢,极尽优容,部分高门显族固已投靠长安,且有不少士人并不甘心自己处于从属、依附地位,时刻觊觎摆脱朝廷

13、控制,故当北周旧将尉迥等发动叛乱时,“东夏、赵魏之士,从者若流,旬日之间,众至十余万”。隋有天下,山东地方势力与朝廷的斗争并未停息,他们或则疯狂兼并土地,隐蔽户口,规避赋役,甚至刁难官更,继续与朝廷对抗;或则“毕忘不仕”,“不应辟命”,采取不与朝廷合作的态度。凡此种种“离心力”的广泛存在,不能不引起隋朝统治者的关注。隋代大运河的出现,当然不是隋带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必然的产物。江南远离中土,素与中原王朝关系比较疏松。隋文帝平陈第二年,便发生了土豪汪文进等人的武装叛乱,“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各地大小豪强,有的“自称天子,署置百官”;有的“自称大都

14、督,攻陷州县”。这次武装叛乱虽然被迅速平息,但图谋作乱迹象继续存在。为此,隋文帝除留派重兵镇守外,并于开皇十八年下诏:“吴越之人,往承敝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隋炀帝杨广曾任平陈统帅、扬州总管,出镇江都多年,对于江南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当然有所悉察,因而即位伊始,使下令建东都、开御河,明自宣布要往江南“审刑政之得失”,接着便带领几十万人的队伍“巡幸”江都,显然是为了向江南炫耀武力,实行军事威慑,以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三、隋代的政治统一和武库充实,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沟通黄河、淮河与长江三大水系,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15、。早在北魏时,孝文帝就冒提出过沟通河、洛、汴、淮的计划:“朕欲从此(指洪池)通渠于洛。南代之日,河谷不从此入洛,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泗),以至于淮?下船而战,犹出户而斗,此乃军国之大计,宜以渐修之”。这个计划,由于条件还不成熟未能实现。到了隋代,经过隋文帝二十多年的经营,政治空前统一,经济实力强大,史称炀帝即位,国家承平日久,“户口益多,府库盈溢”。这是符合事实的。据通典食货典丁中载:”隋氏西京太仓,东都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猪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师及并州库,布帛多至数千万。”这些大仓,唯东都含嘉仓、洛口仓建于大业年间,余皆文帝所

16、置,表明文帝时期的积蓄确实相当可观。据唐初时人估计,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如上所述,长期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到了隋代,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了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且拥有相当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于是,这条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便应时而生了。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示意图 【能力提升】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大运河一开通,虔立即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尤其御河。在大业年间,不仅担负着南粮北运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南北贸易的重要商道,例如徐世绩参加翟让起义军,在向翟让的建议中谈到。“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就彼缴截,足以自相资助。大运河在当时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受益最大者当首推唐代。杜佑在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