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送你****花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93.10KB
约5页
文档ID:288492780
《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_第1页
1/5

课题 爱莲说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 复备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 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出示课题:爱莲说)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二、二、预习检测预习检测了解体裁,简介作者了解体裁,简介作者 了解体裁 点拨:“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简介 明确: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三、走进文本,讲授新课走进文本,讲授新课 第一学程:第一学程: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积累字词,理清内容 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听录音,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围绕学习任务先自主阅读,边读边标注自然段,勾画重点字词 2.认真思考学习任务,并把答案写在导学单上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小组内相互交流, 相互补充, 形成本组统一答案。

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小组展示,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答案预设:答案预设: 蕃蕃 淤泥淤泥 濯濯 清涟清涟 妖妖 不蔓不枝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香远益清 亵亵 鲜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积累字词,帮助学生快速理清课文内容,了解莲的可爱之处,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二学程:第二学程: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主问题:主问题: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我”爱莲花什么呢?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主标画课文有关语句,边读边思考,并做好批注,把答案写在导学单上,准备小组内交流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 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 2. 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答案预设:答案预设: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主问题中的几个小问题,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学程:第三学程: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主问题: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 “牡丹” “莲” 比喻象征哪三种人?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主思考后把答案写在导学单上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 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

第三步:展学方式:以个体接力的方式展学 答案预设:答案预设: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四、四、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以 “我爱 ”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托物言志 (莲)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