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87785387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新风,被誉为中国刺绣中的“绣中之绣”“国宝中之瑰宝”。思考沈绣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沈绣为什么被称为“绣中之绣”?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提示沈绣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沈绣之所以被称为“绣中之绣”,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答案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感受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

2、用、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目标导航诱思自主学习区点拨合作探究区演练当堂检测区答案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的风格。(3)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诱思 自主学习区精神世界鲜明而独特答案判一判科学技术,对于反映

3、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提示错误。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答案2.我国古代科技独领风骚(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具有实用性和的特点。(3)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生动体现。文明程度实际运用整体性创造力答案想一想是不是只有文学艺术和古代科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提示不是。中国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哲学、道德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只是文学艺术

4、和古代科技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答案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我国各地区的文化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既渐趋,又保持着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吸收融合特色答案想一想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因此没有共性。这一观点正确吗?提示不正确。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它们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答案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

5、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相互促进,共同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各民族共性交融熔铸答案想一想中华文化与各地区的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吗?提示不是。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答案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和。求同

6、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2)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和睦相处积极交流认同答案判一判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示错误。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答案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和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也是激励每个中

7、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生命力凝聚力精神力量力量之源答案判一判中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提示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精神力量,但是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返回材料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近期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

8、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探究点一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点拨 合作探究区(1)结合材料,说明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基本特征?答案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化和多角度等特点,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答案问题探究问题探究(2)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具有上述基本特征?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答案核心归纳核心归纳正确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核心归纳核心归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

9、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区别 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例1(2013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0、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B.C.D.解析答案典例训练典例训练材料一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宝贵财富。西藏文化是藏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在同其他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融中得到发展的。近年来,国家已累计投入4100多万元保护经费,专项用于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目前,全区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覆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所有资源种类。通过近年普查,西藏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

11、800个。探究点二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材料二西藏是个多民族地区,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优秀的文化,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相互欣赏。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现代文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进一步提升区域特色文化。(1)根据材料,谈谈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答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中的优秀部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

12、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答案问题探究问题探究(2)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进一步提升西藏区域特色文化。答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文化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区域特征,提升西藏区域特色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西藏的多元文化要相互交融,共同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西藏要坚持时代精神,提升区域特色文化。答案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核心归纳核心归纳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

13、: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例2(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答案返回典例训练典例训练1.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

14、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化()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答案B12345演练 当堂检测区2.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_的特点()A.源远流长B.多样性C.民族性D.博大精深解析材料“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解析答案

15、12345D3.“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使许多人动容。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下列对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认识不正确的是()A.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B.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C.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D.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特点的理解。D项属于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不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答案12345D解析答案4.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和本土农业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外域文化,逐渐形成了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2345解析答案5.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A.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与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返回12345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