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7727698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加专题复习讲义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复习中国现代史(1949年一一)总、体线索: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民 族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吋期,其中1949-1952年,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新政权,恢复 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9564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与失误相伴,曲折前进。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左倾 错误发展到顶峰。从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 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一国

2、两制的伟大构建,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了祖国 的统一进程。【专题综述】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奋斗历史。60多年來, 中国人民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 的新纪元。【历史主要线索】1. 政治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制的建设、外交方针政策与成就、“一 国两制”2. 经济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3. 思想文化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一部分通史复习第一阶段: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 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

3、2年是新中国恢复国民 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 主义制度的确立阶段。 1、政治:新中国建立,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经济: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经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完成,经济现代化起步。3、文化: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科学艺术的发展和 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4、外交: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奉行独立自主的

4、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建国笫一年即同苏联等17国建交,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了 1954 年的口内瓦国际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1,并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 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 Ftl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 大危害。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 1、政治:在这一阶段,探索i条适

5、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摆在全党和全 国人民面前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 的成就.中国八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 制订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2、经济:由于“左的影响,急于求成,先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 义建设出现曲折。I960年中央提出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在这一方针的具体指导下,到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3、文化:放弃“双百方针,科学文化发展受挫。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阶段特征:“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错误

6、发展到顶峰。1、政治: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 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全国出现了 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 分子遭到严重迫害。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 最大的一起冤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2、经济:“文革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巨大。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的 努力和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抵制,1973年一度出现国民经济好转,国防科技(两 弹一星)、农业

7、(杂交水稻)仍取得重大成就。3、文化“双百方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科学文化发展严重受挫。4、外交:由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來越活跃,70年代的外交出 现了重大转折,主要有三大成就: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 日建交。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丁被打破,国际 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而。第四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8一) 阶段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后走向世 界,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1、政治:中共十一届三

8、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伟大的历史转折,会后开始拨乱反正、平 反冤假错案,为全面发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构思提出并成功运用, 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 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2、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获 得巨大的提高。3、文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指导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想; 科技(载人航天)、教

9、育(三个面向的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也取得重大的成 就。4、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对 外关系获得重大发展。第二部分专题复习专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第一讲新中国的民主主建设和曲折发展知识梳理一、新中国的民主主建设的前提:新中国的成立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1949、9,北平 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地位:暂行人大职权2、成立:开国大典(1949、10、1)标志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充分体现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特色,是一个新民主主

10、义性质的国家。3、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 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 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二、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a、规定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规定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意义:是新中国第

11、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我国的根本大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中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同: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定期选举;间接民主等。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基础: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初步建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继续存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职能改变) 新的阶段: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

12、确立,“2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 出。 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 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 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 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法律保障:(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

13、治制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时问地点:1956年,北京。 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耍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 度和落后的生产力Z间的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4、意义:它是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文化大革命: 根木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严重,领导人对中国国情存在认识上的错误 导火线: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一一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一 一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后果: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Z中。3、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一一 “刘少奇冤案” 总Z,文革使国家的民主

15、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Z中。4、文革的深刻教训: 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帝J度 必须深入持久的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建(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徘徊的原因?由于未在思想上彻底纠正文革 的错误。);老一辈革命家纷纷提出要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2内容: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 放新时代。(新道路、新时期、新时代)(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