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期末复习考试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7191136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期末复习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代史期末复习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代史期末复习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近代史期末复习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史期末复习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期末复习考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甲午战争一H俄战争一“九一八事变”一“卢沟桥事变” 一H本全面华分 析日本对中国的政策。2、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的现代化中的意义。3、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4、评价新文化运动。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的现代化中的意义洋务运动在现代化中的作用现代化运动的推进、根本还是在于社会经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洋务运动作 为一个自强求富为目的的现代化运动,根本目的也在于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科 技进步。评判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洋务运动从军事的现代化开始,这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所决定的。中国的现代 化过程,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这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动力。 所以,中国

2、人现代化观念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人们最初以为 只要制造坚船利炮,便可以自强御侮,因此,军事的近代化首当其冲。从十九 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把现代化运动导向了社会 经济领域。洋务派的这种转向,是对现代化运动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洋务派认 识到,国防强大的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国防军事的现代化 有赖于经济的现代化。所谓“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英国所 以雄强于西土者,惟借此二端矣”。经济的现代化,就成了必然之势。此外,维 护民族独立,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也是洋务派转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洋务运动的现实影响(-)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

3、的关系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特定的社会环境使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悠 久传统。洋务运动的历史实践和“中体西用”的提出施行,使我们认识到了传统 对现代的双重作用。尽管传统与现代存在着创造需求和保守心理,开放与封闭, 竞争原则与中庸信条等等矛盾冲突,但传统并不意味纯粹的过去,它是古代、近 代和现代文明共同汇集的结果,是一种延续的动态存在,现代化作为延续,必须 存在着实质上的一脉相承(二)发展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政治现代化“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创新活力,自然地 趋向于塑造成一个富有弹性的社会有机体,并随着社会利益集团的多元化而不断 适应性地发展与变化。随着现代化和

4、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容纳变革的能量也 将增大,这就要求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也就是社会结构的强化与国家政治结 构的弱化。(三)在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前提下坚持对外开放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迈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虽最终以失败告 终,但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 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 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皇帝,建 立全新的体制。新生的共和国并不令人满意,甚而令创造者都为之失望,

5、但从此 以后,共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Z,成为大众新的 根深蒂固的信念。这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辛亥革命带來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 一系列新变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共和民主色 彩和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权帝制,是中国历史了 不起的转折和成就,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历史空前的。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20世纪中国发生翻天覆 地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Z所以能够发生,是由辛亥革命拉开的序幕、开启的闸 门。辛亥革命具有世界性意义。辛亥

6、革命的发生是国际环境下内外情势共同作用 的结果,受到世界形势的重大影响。从辛亥革命的成功方面看其现实意义辛亥革命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 有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它既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也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孙中山提倡人民公仆精神可以为后来者镜鉴。孙中山构想的国家建设蓝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辛亥革命提岀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团结主张,为我们处理现实的民族关系提 供了参考与借鉴。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动员广大华侨华人共同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从辛亥革命的失败看其现实意义辛亥革命未能实现革命目标,其间的

7、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总结,也为认识中国 国情、坚定我们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历 史依据。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注定不能成功。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是完成中国近代历史任务的出发点。辛亥革命是由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领导的革命运动。因为内外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即他们在历次重要政治关头表现出的软 弱性和妥协性。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封建纲常名教等I口思想、I口传统,但没有完全否定传 统。马

8、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 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 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自发 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它褒贬不一。直至如今,虽然己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 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情 绪化”的产物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登上了民国总统的宝座。他破坏民主

9、共和, 实行专制独裁,大搞帝制复辟。而与政治倒退和伴随的则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 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 维新思潮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抨击君主专制、纲常名教,提倡民权、 自由、平等,这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先声。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传统最主要的内容,是反对孔教,批判封建纲 常名教,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五四吋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表现出宽阔的眼界和宏伟的气魄,他们所要解决 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文化层面,而且是要救国,要“再造中华”。在新文化运动 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旧思想”的针对性是很鲜明的。他们集中反对将 孔教定

10、为国教并列入宪法,指岀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背道 而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将孔教列入宪法、批判封建纲常名教,可以说是新 文化运动中反对旧思想、旧传统最主要的内容。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于 孔子及其学说并没有完全否定。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除原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外,又增 加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新文化,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所以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决非由于几个 知识分子一时的感情冲动。中国人民是在与各种主义的比较、实践之后,才最终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其间贯穿始终的是先行者对社会现实深沉的理性思考,而 不是非理性的冲动,更不是简

11、单的盲从。它是思考后的选择,是对现实的冋应。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而不是什么苏俄的教条主义。甲午战争的起因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此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归纳 起来,主要有3种见解:第一,经济目的说。认为日木发动甲午战争是为了确保 国外原料基地和市场,进行原始枳累而掠夺殖民地。第二,偶发说。如战争是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起、战争是由于口本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不得不把内部Z争 转向对外侵略、战争的爆发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性原因促成等说,皆屈于此类。 第三,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是其既定国策,发动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 久、精心策划的侵略行动。经济目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此说并未抓住问题的

12、 根本,不能说是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最 近几年,偶发说在日本开战盛行起来,否认日本早就准备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人陆 政策。当时日本急切追求的是:得到朝鲜,在朝鲜创造条件以便不受阻碍地打入 我国东北,同时利用在东北的种种权利(开埠通商、建立租界等)扩大势力。它 承认俄国在东北的特殊利益,却决不容许其独占。它大谈所谓中国的独立和领土 完整、各国在华的条约权利及工商业机会均等,乃是把自己打扮成中国利益的保 卫者和各国在华共同利益的维护者,以便欺世盗名,给俄国造成压力,实现自己 的野心。日俄战争开始后,其他帝国主义相继宣布中立。但同样是“中立”的形 式,却掩盖着各国真正的

13、动机、目的、立场及态度的不同。鸦片毒化政策是日木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侵略扩张中所实施的一种毒辣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地 区。第二年3月,口本又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以下简称“伪满”)。在此Z前, H本已经打好如意算盘,即借助伪满洲国在名义上的独立,在东北大量种植罂粟, 制造鸦片和麻醉品。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对东北人民贩毒,还可以以东北为据点 对全世界进行麻药交易,而将罪名归之于伪满傀儡政权,“这是日木所找到的最 方便的机会” o这一时期的口本对华政策共分三个阶段: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口本政府 发表派兵声明,将“卢沟桥事件”改称“华北事变”为第一阶段,从“华北事变” 到日本政府将“华北事变”改称“中国事变”为第二阶段,淞沪会战时期的日本 对华政策为第三阶段。1942年12月18 H,日军人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详细讨论了对华新政策的具 体内容,有3个重点:一是缔结口汪基本协定。二是进一步扶植汪伪政权,力图 加强其政治力量,主要采取5条措施:加强汪伪政权的财政;调整汪伪政权与地 方伪政权的关系,消除磨擦;将日本专管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厦门公共租界及 北京使馆区“移交”给汪伪政权管理;“撤销”治外法权;处理在华“敌”产。 三是强化掠夺战略物资的措施,以取得为完成其侵略战争所必要的更多物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