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纪事第一篇:谷子纪事 谷子纪事 :董华《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1日 14版)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品专版】 谷子古称稷或粟,原产本土,若干年驯化,是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江山社稷”,粟与国土、宗庙并列,俱为国之要素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时期,漫漶于周,即有了周天子分封诸侯千盅粟食邑一节,有了郦食其“宁死不食周粟”故事粟的稃壳,有红、黄、白、黑、橙、紫多种颜色,习尊“粟有五彩”各种粮食和粮食作物,以粟引领,统称“五谷”粟去壳,叫为“小米”从出土实物中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等出土的粟粒,表明粟的大本营在黄河中上游及以北区域,距今已有六七千年陈谷子,烂芝麻”,俗语也在说明谷子经得起存放,天下粮仓储藏它最多 古代中国人自称“粒食者”,粟、稻都是粒食,但中原粟文化是正统最早的纯农定居以周部落为代表,《周本纪》说其先祖“务农耕”“在戎狄之间”,经营农业与游牧民族形成区别黄土地孕育的谷子,打上了黄皮肤中国人烙印它的生发,它的气度,它的品质,与中国人精神基因,同出一脉 依我看来,南方的稻子,北方的谷子,最受中国人拥戴,今后人口无论再演变多少茬,稻子、谷子,不会让人忘怀。
从小到大,从种到收,谷子忒追随北方人性情!北方人顺生,它有;北方人诚实,它有;甚至连北方人的乐善好施,它也有 种谷子哪讲究忒好的地呀!如同“贫养儿,富养女”,好地块尽留给了麦子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民谚以谷子带节令在梨花、杏花盛开的山坡,在杨柳新绿的沟谷,牛犊儿哞哞叫,羊儿啃青草,一派生机中,种谷子了种谷人时隐时现,耧铃声像雨点儿,“嘎嘚儿,嘎嘚儿”绿荫里响,叫人好奇 “六月六,看谷秀农事里这句话,进了戏词,节候为公历七月此一时,农人心里美,谷子形态美谷穗子拧成了疙瘩绳,弯弯垂下来,像壮小伙子虎实,像大姑娘眉宇秀气农人上地做别的劳动,一天比一天心气高 “处暑找黍,白露割谷”,“谷黍上场,核桃满瓤”,这个节令的物事宣张谷穗逐渐转变为金黄人此时看穗子展露的气象,越来越像自己慈眉善目的老爷爷、老奶奶 绝不敢轻易动手麦割伤镰吃白面,谷割伤镰一包糠要沉得住气,给谷子足够的照晒时间 白露风儿刮,白露节气爽,晴空万里,白云悠悠,好一个割谷时节! 九月初的谷子地,谷叶基本干了,谷穗更黄上手一掂,沉甸甸的如同奉请亲人回家,农人心里滚着炽热,滚着敬爱。
长足实了的谷子,没腰,割谷人匍着身别以为只是劳动姿势,内中含有深深的敬畏!这是对天地、对和自己一样命运的庄稼,由衷的礼拜!你以为跪拜皇帝、跪拜权贵,是世代农人心甘情愿的吗? 驴儿驮着,马车装着,筐上背着,仿佛一支旌飘伞盖的仪仗队,威威武武、风风光光,平安护送谷子进场院 正气高昂的谷子,是连同秸秆一起回收的因为接续下来农活,还有玉米要掰,高粱要砍,豆子要摘……所以整捆谷子进了场,不立即掐穗,不立即脱粒,将它们先码成一人多高谷垛 找准了空闲,男男女女投奔场院,一起掐谷子掐谷工具比较独特,村里人叫它“钐镰”一尺多长,木头把儿,刀形带弯儿,有点像小型“倭刀”刀刃也不太锋利因为谷穗干了,一折就断,人抱着谷个儿,谷穗冲下,钐镰朝外一抡,谷穗就带出去老远谷场上专有给掐谷穗的抱谷个儿的人,一趟趟往返搬运,真需要有力气的人 掐一回谷穗,轧一回场,不积攒临近“秋分”,也容易碰上雨天,轧一回,心里踏实一回其余掐不完的,将谷个儿码成“苫子”,上面浮摆的一层倾斜向下,谷穗朝外,避免下部分着雨连日雨,盖不严,谷粒子受潮,也会出现发芽 谷子主产区,轧谷穗是大骡子大马,大场,大沉碌碡。
拾掇谷粒,工具是抢叉、撞板儿、大眼筛、扇车 边远山区,受场地限制,沿袭老祖宗早先发明的器械:连枷在窄小地头,或者院儿里敲打如同武术兵器两截棍,山民运用娴熟杨万里有诗,道是:“一夜连枷响到明 谷子进仓入囤,农事未了雪花飘飘了,又一项有关谷子身影的事列入年表——“打苫子”过去,没有塑料布时代,苫子是覆盖粮食和杂项的遮挡物在打谷场上打苫子,远距离的两端各楔俩橛子,绷直两条细绳,沿着两条细绳,把抽取的好谷秸秆儿,一根一根地用“麻筋儿”勒绑遮盖、拦挡的物什有多大,就加工多长掰下来的老玉米那么多,就用它遮风挡雨做“棒子拘帘儿” 除了打苫子,谷秸还是喂大牲畜的好饲料给骡马大牲口的饲草,数它是“细粮”只有在最需要牲口出大力,耕种、沉重运输,才喂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指的也是这谷草再掺了麸子,料豆,牲口更来劲头儿谷糠也是好东西,是猪就爱吃稀汤寡水,只要撒一把糠,你看吧,猪脑袋伸进猪槽,不抬头,“锵锵”吃得欢! 中国人的一生,不可能对于“国粮”没有记忆小米营养好,煮粥有一层油儿,润肠蒸饭,“拿时候”,顶饿过去地主使唤长工,紧要关头上聪明者不会吝啬,预备小米干饭、豆面鱼儿汤,让你撑饱了吃。
乡下人生小孩,产妇在“月子”里的饮食,就搁了红糖的小米粥老太太询问孕妇,不问她怀孩子了吗,问:想喝粥儿了吧? 农家人,由生至死,小米儿一程陪护:“月窠”时,喂米汤;“老了”的“倒头饭”,灵前一碗小米饭小米是农人本命食,在世时,以它度命;人没了,魂灵还想端一碗小米饭走那食谷而生系下的感情有多深重! 为新中国打江山的人,终生不忘小米之恩,疗伤,有那么多的“沂蒙红嫂”,舍得小米粥给他们调养开国将军甚至慷慨地说:是农民对子弟兵的支援,用小推车和小米帮助,打胜了战役,打下了江山我读过贺敬之的《回延安》,那一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我想象,写入这一句时,他眼里一定是噙着泪水! (:董华) 第二篇:收谷子 稻谷成熟,是一个节日,一个金灿灿的节日 住在城里或者在城里打工的乡下人,再忙都得赶回去 在稻熟季节,回到乡下老家去,去探亲,去尽孝,去分担劳累,去分享沉甸甸的喜悦 稻谷有金子般的色彩,却并不金贵 但它一旦从故乡的田野中长出来,因为沾有泥土的气息和亲人的汗滴,就与游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去 金色稻浪间打捞,去看炊烟与晚霞共舞,去听蛙鼓与风车合唱,去故乡的河流里夜浴,去月光下纳凉,去坐在高高的谷堆旁,回忆古老的故事…… 回到乡下收谷子,有时只是形式,一种享受农家乐的借口。
稻谷熟了,回到乡下去吧——如果那里还有你的亲人,还有属于你的或者你的亲人的一亩三分地 回到乡下去吧,去尝尝父亲母亲为你亲手种出的新米饭 第三篇:纪事 大学生村官纪事:青春在黄土地上闪光 当她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田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迈进时,她的青春,自此就充满了土地的芳香、群山的葱绿 一、抓住机遇,选择"村官"道路 2022年5月,还在学校上学的她,偶然看到了招生就业处张贴的甘肃省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招聘信息,回家后,她将招聘信息递给父母,想征求家人的意见,但没想到母亲坚决不同意让她报名,父亲也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说让她自己再考虑考虑她明白,自己是家中的独女,父母视她若掌上明珠,从小到大生长在城市,对农村环境一点也不熟悉,怎能忍心让她去从没去过的农村工作?他们希望女儿毕业后报考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距离报名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她理解父母的苦心,但她还是反复的对父母解释、沟通,告诉他们,她选择的人生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前途非常广阔并且充满希望她的坚毅和执着终于赢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2022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为甘肃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被党组织安排到秦州区中梁乡三湾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二、坚定信念,理清发展思路 学生气未脱,社会阅历不足,农村生活未经历的她,带着满腔热情走向了她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中梁乡第一个大学生村官上任后,村里人都听说来了个新村官,还是大学生,大家都纷纷议论,有人说:"这大学生村官能干啥?城里来的娃娃可吃不了我们乡下的苦,过不了几天就不来喽!"也有人说:"你懂个啥,人家南方的大学生村官可受欢迎咧,大学生思想开放,观念新颖,有知识,会上网,给我们能带来好多致富信息"岳康博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让大家认可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一年多以来的基层工作让岳康博学到了很多,经历了磨练,经历了坎坷,从刚工作时的那种新鲜和盲目感到现在对农村工作思路渐渐清晰和明朗,农村工作对她来说变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她保持旺盛的激情和不竭的动力,从而使她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三湾村村民以种植苹果为主,种植方式多是一家一户,不仅产量低,形不成产业,而且苹果栽植技术落后,卖不上好价钱要致富就要彻底抛弃旧的种植方法岳康博认定这个理后,便和村支书王全录商量,王书记认同她的想法,但他深知做群众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些村民思想落后,他们还是喜欢旧有的种植方法。
治穷先治愚!岳康博意识到,一定要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以丰富的文化生活为经济发展凝神聚气 三、精心谋划,转变致富观念 在村支书王全录的帮助下,岳康博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建立了一间"农业技术培训课堂",邀请了市果业局林果专家来村上给村民们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利用村上的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除了文化局配备的图书之外,村委会自筹资金到书店购买了实用的果树栽培方面的书籍,充实到农家书屋里培训班和农家书屋开放以来,许多群众都来听讲座,汲取丰富的知识但是有些村民来了一两次以后再也不见了踪影,这让岳康博很纳闷,后来从王全录书记那里得知,一些村民不识字,培训班老师的专业术语较多,他们听不懂,农家书屋的书他们更不会去看了岳康博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她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套果树修剪、套袋技术的教学光盘让大家观看,这既解决了培训专家专业术语难理解,又解决了部分文盲群众得不到新技术的问题有一天,村民师军发现自家5亩多果树上的虫子越来越多,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岳康博拿出光盘,陪同师军一起学习,并帮师军做好记录看完后,她和师军按照片子里教的配药比例,调制出了杀虫剂,不几天将虫子杀死了之后,师军按照光盘教学的内容,结合果业专家讲授的技术对自己的果园进行科学化精细管理,这一年,师军5亩果园收入达到4万多元。
2022年底,他还被中梁乡政府评为"十佳种植能手" 从此,村民们都说:"别看我们这新来的女村官秀秀气气的,做起事来还有些想法" 四、创新模式,增加村民收入 通过学习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积极配合村支部的规划,并主动对产量低,品种旧的果树改换成了"俄矮"、"阿斯"、"天旺"等新品种目前,三湾村共建成果园2000余亩,三湾村一跃成为中梁乡的果业种植大村2022年底,经果岳康博的精心规划,三湾村新建果园3000亩,这为三湾村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湾村仅苹果种植一项,村民年人均收入就达3000多元,几乎是2022年的2倍多 岳康博看着成片的果园已成规模,她想,村民们一年来辛辛苦苦地种植苹果,一定要让这些苹果卖得出,卖得好她上网看到,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村都有特色产业,并依托产业建立起专业合作社,保障农产品的产销结合她立即到工商局去咨询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通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岳康博动员了全村12户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了"中梁红鼎果业专业合作社",师军也积极加入合作社,并且担任合作社董事长合作社成立后,岳康博帮助社员们制订了详细的合作社章程、制度、合同、会员职责、权利、义务等,使合作社的运作更有条理。
2022年8月,她与合作社董事长师军、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