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02KB
约18页
文档ID:287014730
(最新)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_第1页
1/18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第一篇: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解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鉴赏】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 颈联二句,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说名岂因文章而著,与另一首赠严武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之句同慨。

第六句自解,实乃牢骚说自己失去官职是因为既老且病,似乎婉转自恨,其实是恨世真正的情况是与时与事多忤此意不直接说出,显得悲愤更深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说得颇为中肯,可参考 末联即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自问自答,老怀悲凉之状愈加突出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这个比喻,与开篇的自白首尾相顾一沙鸥”呼应“独夜舟”,抒情主人公孤独流浪的形象完全凸现出来了 第二篇: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 ①飘飘:不定的样子 ②何所似:所像的是什么 ③危樯:船上的高桅杆 ④独夜:孤独的不眠之夜 ⑤文章著:因文章而著名 ⑥老病休:因年老衰病而离职 ⑦星垂:星辰低垂 ⑧平野:天空和原野 【译文】: 岸边微风低拂细草,旅夜孤舟桅杆高耸广阔的原野上空星辰低垂,翻滚的江潮里月轮奔涌名声难道要凭文章流播,官位只该因为年老多病断送。

我漂泊一生,究竟象什么?就如同那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孤飞的沙鸥! 【赏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段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读来虽觉凄苦,却不感颓废,所以清代纪昀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第三篇: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①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②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难点:1.抒情方式2.反衬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人早在登上去蜀孤舟之时,就写诗诉说自己的心境:“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去蜀》)心感万事俱老,料到残生将在漂泊中消逝 二、评讲 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凄凉孤寂,是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1. 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颌联的意境 雄浑阔大 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

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 “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结尾的比喻与上文哪句诗相扣? 2.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 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 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三、课堂小结: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四、布置作业: 1.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2.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四、板书设计: 旅夜书怀 首联 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颈联 融情于景凄凉孤寂 颌联 意境雄浑阔大 尾联 比喻手法自叹身世飘零 第四篇:旅夜书怀 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高一语文 旅夜书怀 第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整理关于杜甫的资料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详见《一点通》 二、课堂探究: 活动 一、导入新课: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活动 二、 1、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旅”有“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解释① 旅夜:旅途中的夜晚 书怀:抒发情怀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读诗,注意音 3、介绍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活动 三、整体感知 (生对照诗下的解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最后,老师给出诗句的参考译文 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高一语文 (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孤独地停靠在岸边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活动 四、分析文章 1、前两联写了怎样的景?即哪些景物?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细草、微风、危樯、舟、星、平野、月、大江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