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8694334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汪建丰【专题帑称】高等教育【专题号】G4【复印期号】2005年U3期【原文111处】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第10611U页【作者简介】汪建丰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副教授.(浙江湖州313000)【内容提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岛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速和岛师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岛师院校向多科性、综介性大学的转型 已经成为不争的字实和必然的趋势.但不同地区高师院校的转型具有多样性和羞异性,而且,转型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转型不仅 仅是学科彷业设置的多样化.综合化,更是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而更新.高师院校要科学应对转

2、型的挑战,必須处理好“师范性”与 “非师范性”.专业性”与“学术性”.内部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关键 词】扁师院校/嫁合性人学/H型僦战策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捉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井日趙完善,特别是施咄教育泮及程度的捉窩和窩等教 育大众化趋势的加速,有力地推进了侖等教育休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髙师教育模式也逐渐曲传统的独立型.定向型和时闭型转向依存型、非定向型和开放型。 但长期习惯于国家计划统包办那种运作方式的髙师院校则由此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它们不紂不眠新考虑办学定位,探索通过变革办学体制乃至办学方 向.实现从单科性的高师院枝向餅科性.

3、综合性大学的转型.以此來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对于高师院枝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人们往往讳 英如深.然而.转型已经成为一个普適的不争的爭实.所以.如何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而平稳地实现向综合性人学的转型.已成为高师院狡不容回避的大战略课題,一. 高师院校转空的必然性我国髙柿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它层次分明.布局比较合理.有相对独立的系统.专门的主管部门,还有大致相同的 学科结构与培养方式这种髙师教育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捋了壯界上最庞大的呈础教育的师资培养。然而.这种模式毕竟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 水平的产物.所以.随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发

4、展态势的变化.这种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杵日徒凸现出來.从而便得高师院枝的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概 括包來.促使窩师院枝转熨的讷响因索主要來自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対人才培养需求的扩犬是推动髙师院校转型的根本丿泉因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社会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这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髙等教育的爆响是窸层面的。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 爲等教育在人才数量.质量和结购方面提出了越來越藝的要求。在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匮乏一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掖突出的因素。据仔关部门统计:我国 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硏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84人.仅相当于肚界上中竽发展国家的1/5和发达国家的1/9. 1998年,

5、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蚩为3877万人.占 从业人员的5.5%,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至1/3而且,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7.5%, 专及以下学历者占半以上。另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工和完善也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根本不同丁计划经济的帀场导向的资源配迓方式。在以往计划经济的髙师教育体制下,招生.专业设爲、教学大纲、 教材、毕业分配等都被纳入统一计划,办学往往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名层次.笔类型人才的需求。|1由于没有休现市场选择和市场导向的作用.导致了人 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脱节和错位的现叙,造成毕业生专业面窄.市场适应性差的何题。同时.传统的岛师院狡往往学科单一.专业单一.导致学

6、枝整体和综 合办学实力的发展受到很人的限制.也难于充分挖掘已有的教育资派.扩人服务社会的范围和功能.提升学枝的办学效趙所以.高师院狡要克服传统模式固 有的局限性.枳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大规模.离质6L多层次、多类空的人才需求.就必须实现向综合性大学的转住.(-)高等教育从粘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旳势的加速是促使髙师院校转型的虫耍康因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当个国家高等数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入学人口的15%后,便进入了大众化髙等教仔阶段。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伴筋着社会 经济的持续爲速发展和人民大众対接受高零教育需求的急刖增长.我国爲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逐步加怏,特别是1999年7月国家作出高

7、等院较扩大招生的 战略决策后,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賤.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人众化教育转化的趋势日艳增强.199R年.我国杵通高校招生人数是】08万. 2002年达到320万,理1998年的3倍。到2003年底,全国各类离等教育在枝生已有16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15%.窩等教育大众化既农现为学校设置的増 形、办学規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度熠长,更农现为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出狀点,培养犬批孑级孑类的髙质虽人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髙等教育资源冇 限.利用率不高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重点大学和蒔通本科院校的髙等教育基本上还处于卖方市场状态,高校的数砒、规模.結构、设施等还不能满足社会 大

8、众対爲等教冇的入学需求.这些就为高师院校的转型捉供了难得的拓展机遇,(三髙师教符体制改革的不断決化定造成离师院狡转型的W按原因近年拓我国高师教育休制实行了重大的改革.方面.肉着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捉高.各地许冬中小学榔招弱和充实了不少年青的垂础教育师资。在些 辭济发达地区基黜教仔师资基本上己近饱和,将來.随若中小学适龄入学人口的高0渐趋消退基础教育师资的濡求将H趋减缓中小学教师培养将面临从 数S:扩张住到质S:提高型的转变具体农现为在教师教仔中学历层次上的婴求会普遍提岛,这使得现存的岛师教仔体制难以为继.改苹势在必行另一方面, 以往由高师院校统教师教育的知闭格局也已经被打賤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

9、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允许综合性商 等院校和II:师范类髙等院校举办师范学院,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建立教师职业资恪制度,鼓励有志向的各类学生 从爭中小学教育工作。同时.传统的高师院校毕业生统招统分的政簽也逐渐彼取消.代之以平等竞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的分配政簽。在这科情况下. 许篡譎师院校迫丁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主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濡耍加大了学科设迸和专业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加的非师范专业不仅有利丁其课程的冬元化 和综合化.提岛了学枝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更觅啖的意义在于这些离师院咬办学职能已经开始从单一的培养技帅转向为社会培养

10、多种人才,这就总味若传统 的单科性高师院校开始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转型。二. 商师院校转型的基木途径从世界范囤來看.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转型实际上是高师教育发展的种大的势。许发达国家大致在20世纪上半叶就以定的方式开始了这种转型。以 美国为例.从20世纪2()、3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若美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H益旺整.许多师范院狡积极扩展办 学規模.同时逐渐淡化师范院枝传统的专门化教师培养职能.通过升格或合并改造成为了主耍面向地方服务的綜合性大学.或者合并为知名大学的教仔学院。 如加州的圣何基大学.成斯爆星州立大学苏必利尔分咬.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

11、尼分咬等等,都是由早期的帅范院咬转型后形成的综合性大学.美国岛师院咬的 转型大致完成于20世纪60、70年代,至此羌国基本形成了相对穂定、完全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教育由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培养趋于髙层次化.|2在我国,商师院校的转型人体上开始于2()世纪80、90年代,转型的途径人致有以下四种:一是以髙师院校为王体,通过与其他非师范院校的合并组建成新 的样性高校或綜合性大学.二是以其他II:师范的髙校或大学为主体.高师I宛校彼并入其中成为新组建的綜合性大学的二级学阮。三是高师阮校通过自身内 部的变苹、升恪或更名为多科性高狡或煖合性大学。四是竝然仍有师范名称.但其足多科化或綜合化程度已经相当

12、高的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据统计.到2003 年枝名中仍帯有“帅范两字的普通高等学校有173所.英中本科院咬99所.这些帅范学院或师范大学大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多样化或综合化的基础和条件因 为它们不单具有传统的文理雄础学科.还貝备了一些应用学科、豹兴学科.边缘学科或交义学科的专业少数师范大学的学科群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学术水平, 菽至在综合性人学中也名列前茅.(3|所以.它们实质上已经是多科性髙校或综合性人学。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务髙师阮校9专型的途径、方式应具有冬样性.不应统 模式.廉至转型的程度也应有差 异不能追求同步性.但无论如何.对丁转型中的高师院狡來说.

13、苜耍的关键何题足耍为自幻的发展科学地.准玛地乘新定位。这种定位通常包括两个层面: 从服务层面上看.有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离咬或大学之分:从职能层面上看,有硏究型.科硏教学型.教学型职业技术型离枝或大学之分.不同层次的 高校或大学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水准与方式不同,在国家髙等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职能和作用也不同。髙师院枝在虫新定位时必须充分考 虑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政第调整的状况,考虑区域或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数毘、质量和结构的需求变化,更应具体全面地分析自巾在国家整个人 学系统中的地位只有科学.准确地确定自己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以及发展方向.才能保证转型得以顺利实现。三

14、、高师院校转型存祀的何题与对策我国高师院校转型的进程还远未完成,这不单表现在我国还存在相为数咸的独立设寛的多科化或综合化程皮井不算高的高师院咬.更主婪的是高师院校在向 综介性大学转熨的过稈中存在若诸多的何题.需要人们潘淸认识,科学应对。|4|要处理好“师范性“与啡师范性的关系问题対于高師院校來说.非师范性不断增强是其从单科性向多科性、粽合性转型的重耍标志。于是.些高师疏校在极力追求II:师范性的同吋.也刻您淡化原有 的师范性.然而.当这些高师院枝的II;师范性日益强化时.高师院狡就使自己逐渐跻幻到了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行列.并加入与这些传统的多科性.综合性 大学的激烈竞争之中但相比之下许多离帅

15、院咬由于师资力訣不强.学术水平不高,加上办学条件较差,社会繆响较小,难免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高师 院校要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就必须处理好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的关系fnjgg.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师范的传统优势。因为髙师院校曽经是整个髙等教有体系中唯一专门培养教师的髙校,教师教育曾经是这些髙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教师教育方而.它冇很长的历史积淀.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高师阮校的转型是从单培养教师的单科性师范陆校向培养多科类型人 才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转型.绝不是总味若耍放弃教师教育.族弃了教师教仔液等丁倣弃了自幻持色和传统优势。|5在芙国原有的师范院校虽然完成了向 普通的大众化

16、综合性高枝的转型.但并未放弃其传统的教师培养职能.而只是把教师教仔资源调整压缩为综合性大学内部专业性的教仔系、敦仔学院或教仔学 部等.但另方面,要枳极构筑综合性的学科平台,打逍非师范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因为髙师院枝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自然不能停留在廉有水平和基础上, 单纯地固守师范性,而应该充分挖釧现有的教育资源,凭借传统的丈理学科基础条件,着力做强儿个基剁学科专业。同时,又要积极利用其后发优势,人力引 进人才.重新配置资源.力求在些应用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及英专业理设中打造若干优势和特色专业.从血加强fl身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 竞争力提升自身在高等教仔体系中的地位(二)耍处理好“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关系问题传统的高师院校与嫁合性大学在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菲模式上是有差异的。股來说师范院校极为注贡將体的道徳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