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追问》的读书笔记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61KB
约25页
文档ID:284450425
最新《追问》的读书笔记_第1页
1/25

《追问》的读书笔记《追问》是一本由丁捷著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追问》阅读笔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问》的读书笔记1 不是书评,只是短评搁不下 从整个作品来看,不算纪实文学,说是“落马官员自述心路历程”比较准确是这些人自己的主观讲述,而非独立记录者的客观呈现免不了有给自己辩解脱罪的色彩,尤其对深层原因的探讨不足 八个人物看下来,能把自己问题剖析清楚的几乎没有,这些人的居功自傲和恃才自矜只能体现无知,尤其那个自以为风雅的行长和那个土包子恶霸国企老总单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有丰满的精神世界,更别说道德信仰,出事也是正常说白了就是这些人根本就人格不健全,没什么操守没什么信念,精神世界更是空虚所谓能力什么的就是玩弄手段,而且那些手段也只有这些没什么道德信念脸皮比较厚的人能使得出来,如果说不要脸就是有能力的话,那他们很有能力,敬佩 话说回来,有健全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信仰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个年纪的人小时候没赶上什么好时候没接受什么好教育,功利性强、封建思想重也比较正常但是有这样成长背景的人实在不适合重权在握,一把手的绝对权力是制度赋予的,说到底这些人是被制度害了,制度无限放大了他们人性中的丑恶。

这本书很适合给还没进去的领导干部看,他们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跟你一样“能干”,跟你一样“风流”,跟你一样被“众星捧月”的人都已经进去了,你还在那穷嘚瑟什么非常适合用来敲警钟而且从的立场来说,这也确实是一部站在组织的立场,站在他们“自己人”的立场写的一部书,对这些人的所谓痛惜,是自己人对自己人的痛惜 和《人民的名义》一样,中国目前所有的反腐作品的尺度都止步于此他们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呢,主要是把盖子揭开,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国家的权力是怎么被使用的制度是怎么运作的,虽然这些作品不能体现什么深度的思考,最起码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材料,如果观者愿意思考的话 由于尺度的限制和的体制内立场,决定了这本书只能是一个揭秘(靠获取信息的便利条件取胜)的作品,而没有更大的思想价值有些表述更是虚伪得让人反胃 《追问》的读书笔记2 刚刚读完丁捷的《追问》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人民的名义》热播,而店里一直订不到《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的时候原著常常处于断货状态这时候同样是反腐作品的《追问》到店呢,就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把这本书放在公众号上推送的时候,我还没读过后来一边跟着网络看《人民的名义》,一边看《追问》,八个故事,两个小半天,看完了。

与《人民的名义》相比,《追问》里的八个故事都更真实,更立体,也不会有一种“为什么正面人物都是高干子弟”的疑问 故事里的主人公违纪或犯罪都是在走到人生巅峰或者一定高度之后,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候的他们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而且个个都是能人,却在身居高位的某一个时刻失去了自己我跟老公说,实不相瞒,我觉得如果是我在她们的位置上,我应该也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犯罪老公说,因为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和高度,以你现在的人生阅历和思想境界,不犯错误才不正常我想起了中彩票的故事这阵子因为公司股权变更,最大的股东和经营主体都发生了变化,针对门店也出了许多新的制度,让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纷纷表示干不下去了于是同事在一起的时候,有些人就开始YY如果中了500万,我要用这些钱来干嘛干嘛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彩票大奖获得者的生活记录,许多人中了大奖之后不久,就走向了家破人亡甚至犯罪的道路同样是500万,放到企业家的手里,可能成就的是一个企业,一个钱生钱的励志故事,而在彩票赌徒的手里,却能走向毁灭这正说明,当你有能力驾驭金钱的时候,金钱才能成为你的助力,而如果你无法驾驭金钱,金钱就能带你走进坟墓权力也是如此当你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赋予给你的权力时,权力才能帮助你更好地达成目标;而当你对权力的驾驭能力不足时,权力也会将你带入深渊。

权力越大,需要驾驭权力的能力就必须越高,否则私欲膨胀,甚至思想稍微不够,就可能万劫不复 《追问》的读书笔记3 在《人民的名义》热播之际,我偶然读到了《追问》两本书都是反腐主题的文学作品,只是《人民的名义》是小说,而《追问》是纪实文学 一位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为了当市委一把手,筹措经费买官,让妻子提前退休到昆明开茶社,一壶茶卖到上千元,干部和老板络绎不绝;在茶社基础上筹建私人会所,投资钓饵一出手,轻松筹到1000余万投资款 一位国企党委书记,办公室几乎占了半层楼,每天上班路上,秘书接到司机指令,掐着时间通知餐厅把早饭送上来领导喜欢吃北方红肠,餐厅负责人专程在东北联系一家高级私人作坊,定制供应精品红肠午餐也是餐厅送到办公室,配有海虾仁、鲍鱼仔、海参等“家常菜” 一位金融界正部级高官向女明星情人表白,在酒店顶层定了超过600平米的总统套房,伴着现场弦乐四重奏表演,9个服务生奉献顶级意大利餐和超过10万一瓶的葡萄酒,饭后是12名白衣少女组成的圣女合唱团献唱,一个美容师和三个水疗师奉献的私人水疗和美容 …… 这是一位基层纪委书记兼作家,在甄选了633个中纪委和省纪委案例、28个地厅级及以上干部违法违纪案例、与13人进行面对面长谈、获得数十万字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选定8个典型案例,形成的一本自述体纪实文学。

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以访谈对象第一人称来讲述的他们讲述的内容中,包括大量的让我们瞠目结舌的违法违纪事实,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平行世界 而我之所以如此欣赏这本书,还不仅仅是因为这可供谈资的生动事实,而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们认真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如何开始的,自己早期是怎样奋斗的,自己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变化,自己从何时因何故走向另外一条道路…… 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简单是一个个的案例,而是一次次人生就好像在《人民的名义》中,用大量的篇幅去展现了每个人的人生历程:李达康曾经在金山县副县长任上差点仕途终结,高小琴曾经是普普通通的渔家女孩,高育良曾经是儒雅刚正的法学教授,祁同伟曾经是身中三枪的缉毒英雄…… 在《人民的名义》中,随着剧情的进展,我越来越多在一些文章中看到关于同情祁同伟的论调,他出身贫寒,与命运搏斗,却终究败倒在权力之下,向一个大自己十岁的女人一跪,从此丧失了男人的尊严他和高小琴,一对惺惺相惜的苦命鸳鸯,被高层势力裹挟着走向悬崖边的深渊我在读这些文章时,也曾经一度唏嘘感慨 然而,在读了《追问》的一个个案例后,我才发现,每个主人公都像祁同伟一样有一大套说辞,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经历讲出了一把荡气回肠的辛酸泪。

一套套荒诞的人生逻辑,当由本人来讲述时,却纠结混乱成一团迷雾,激愤着你的常情,颠覆着你的常识,涂改着你的常理 一位业绩斐然的交通副厅长,讲述着自己从处长到副厅长期间的辛苦付出和取得的业绩,“我是先有蜚声的业绩,然后才被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等部委办的一些综合运输研究院所,上海、西安等地的交通大学,纷纷聘我任兼职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我主要负责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的规划和利用外资工作多少年过去了,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工作场景还历历在目”,“我一次次跑北京,到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工作和对接项目,经我手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全部总量突破了1000亿元”……而在厅长退休后,他没有如预料的那样接替厅长位置,从此工作热情一落千丈他从此专注于打高尔夫球,跟四海的商人交朋友,出事时检察院从办公司搜到13张会员卡,全国各地的都有,卡里的会费加起来200多万我的桌子上常年积压着一大堆文件,我能不看就不看,能不表态就不表态,能不批示,绝不划拉一个字……我出事后,办案人员发现我桌上仍有四十几份文件未签批,有的甚至是下属单位两年前作为急件送来的甚至对分管处室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建议的文件,也被我压着不批。

我的心态是,既然我都没有得到提拔,我的下属有什么资格邀功领赏当先进?没那好事所以,我分管的下属单位,后来再也没有出过先进,没有提拔过干部 一位学术界领军人物,33岁任硕士导师,36岁任博导,先后当上全校最年轻的学院院长、全省最年轻的高校副校长,相当于副厅级干部他因工作回老家,县里的教育局长约了书记、县长、副县长请他吃饭,当天的饭局正好跟省委组织部一位副处长和市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撞一起了,副县长吃到一半就到另一个房间去敬省市领导,他们干等了一个多小时,副县长才回来,而县长和书记则自始至终没出现,都前呼后拥围着省市领导我怎么也没想到,我在省城混成一个名流,一个名牌大学的副校长,一个体制内的副厅级干部,竟然抵不上组织部门的副处级干部于是,怀着补偿心理,他在当上校长、党委书记以后的几年里,开足马力谋取私利,在基建项目、人事任用、考生招录方面大肆征收权力的租子,“我不是权力部门和地方领导,我的价值建立在什么之上?难道是写一大堆论文,忙几十年教学和管理,换一头粉笔灰和一张退休证?” 回看他们的人生道路,如果当初能不为仕途挫折而沮丧,如果当初能安守清贫淡泊,他们何尝没有机会迎来其他回报呢? 在《人民的名义》中,有人同情祁同伟作为优秀的学生被分到毫无出路的山沟沟里——是的,确实值得同情,但这就可以成为他抛弃男人尊严、抱岳父大腿的理由吗?他的心里会像本本分分当了二十五年正处级干部的易学习一样坦然吗? 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但每个人都并未真正意识到内心的问题症结。

他们总是在躲避着自我思想中隐秘的黑暗面,追问不到内心的真实 而更可怕的是,当我们每个普通人随着主人公那生动的讲述,上溯他们的人生路程时,竟不知不觉地跟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直到走到堕落的节点,才蓦然惊醒,为自己的阅读体验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如此脆弱!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可能因一念之间的偶然而彻底翻覆! 在书中,还有两个与女人有关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仍然像其他主人公一样,沉浸在自我幻想里,坚持自己是真爱,打死也不承认自己好色、不忠、玩弄女人 一位副市长,跟一位叫小乔的大学生偶然认识了他说,“我们有感觉,我们从见面开始就有感觉,找到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小乔的父母在老家县城因拆迁纠纷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打伤,他以为人民的做主名义摆平了事情,声称帮小乔请了很贵的律师搞定的小乔感恩回报,在跟他交往中,从不向他伸手要钱,开玩笑说这是卖身抵债,我是还卖身债的喜儿,你就是黄世仁喜儿、黄世仁竟成了他们之间的爱称在副市长的描述中,小乔纯真无邪,生活节俭,支持他工作,不给他添麻烦,父母反复催婚,小乔自己哭归哭,却从不抱怨他,过年时还帮他把给老婆和女儿的礼物打点好,嘱咐他利用节假日好好休息、享受家庭、陪伴亲人。

小乔为他打了两次胎,第三次怀孕他出于对小乔的感动和对儿子的渴望,瞒天过海安排小乔生下了孩子那么我们看他是怎么描述他和小乔的“爱”的吧:“喜儿让我如获至宝,情感上产生巨大的满足感我为她也是拼了她大学毕业,我亲自为她找工作,一口气为她落实了四份工作,供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后来她选择的不是自己专业对口的外贸,而是到市商业银行上班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工资高才不需要要黄世仁的钱啊,喜儿可不能拖累黄世仁,喜儿希望年轻有为的黄世仁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不是一生背负儿女情长,更不能因为我丧失志气,甚至犯错误她说这番话的时候,我感动得哭了那一刻,我想我为她死,都义无反顾为这样一个一边说着不让你犯错误一边帮你犯错误,一边说着不拖累你一边干着你给找的高薪工作的小三,他居然感动得哭,想为她死!他不谈小乔的年轻美丽,却大谈小乔的贤惠明事理,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啊!那么自己的结发妻子呢?陪着他从大山里当兵一路走出来,给他一个温暖的家,怀着孕时安慰抗洪前线工作的他,独自承担照顾双方父母的重担,帮老家的公婆修房子安空调,给自己的父母料理后事……这些真正的贤惠,竟统统选择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