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

上传人:1821****697 文档编号:28192219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不远处有一片绿洲。下面是XX小编为您推荐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离骚。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二、以读代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 孔孟 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 仁政 的具体内容。 板书题目 二、诵读

2、 1.教师范读正音 王好(h o)战 弃甲曳(y )兵而走 谷不可胜(shng)食也 数罟(c g)不入湾(w)池 养生丧(s ng)死无憾 鸡豚(t n)狗彘(zh )之畜(x ) 然而不王(w ng)者 涂有饿莩(pio) 2.学生齐读(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三、分析 1.找出文章中谈及 民之加多 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投影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 5、6、7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人)。 说明:梁惠王自谓 尽心于国

3、问孟子 民不加多 之故。孟子以 五十步笑百步 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2.诵读第一段 梁惠王说: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 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板书 于国尽心 结果 梁惠王 移民,移粟 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 不用心 民不加少 (孟子 施仁政 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

4、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读时,重音应落在 尽心 二字上。 察邻国之政 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 何也? 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 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 请以战喻 ? 提示:孟子说 请以战喻 用梁惠王熟悉的 战 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五十步笑百步 已

5、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诵读二、三、四段。 指导朗读: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读起来应从容不迫。 以战喻 后可稍长停顿, 则如何 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 请学生朗读。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四、提示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于 焉耳矣 凶 无如 加 好 请 填然 鼓 既接 曳 走 或 直 无 于 五、作业 1.背诵前两部分。 2.理解常用实词、虚词

6、。 教学反思 实战之后,发现以下问题: 1、时间紧张,学生对文本不够熟悉。教师生硬地讲解,学生未与文本发生情感共鸣,与文本对话被架空。教师的分析只代表我们执教者的思维方式、情感,越俎代庖只能泯灭学生个性。 2、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力不从心。古诗因语句整齐,诗句节奏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要读出感情,无老师的精到点拨,只能是读得一般,也就难以达到以读带悟,体味情感的目的。 3、对于学生肤浅的理解,竟有语塞之感,当下之反应是提醒他将其往原定的解释上靠拢。似乎,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完成预定的环节。其实,也就可以顺着学生思路,改变教学思路。 4、画面的过多呈现反而使文本成了点缀,本末倒置。原本应是用图片来张扬文字的魅力,却变成是简单的为图片找文字解说。如何将图片的直观与诗歌的 言外之意 结合? 5、在授课的思路方面还算比较清晰,但是在阶段与阶段的连接出就显得不够流畅。一直对板书有点吝啬,课堂上只写了可怜的四个字,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不能因自己字的欠缺,总懒得写板书吧。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