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79592627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 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 专题十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2017天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

2、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

3、亮,无景致可赏了。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于是,“天问”连连,上下求

4、索。求索产生了四种结果,四种走向:科学(天文历算)、宗教(包括巫卜)、文学(神话传说)、哲学(宇宙观)。最早的时间刻度月、日、星期,你看,都是据星辰而来。人是世界的主体,人从哪里来呢?于是,有了上帝,有了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有了亚当夏娃的故事,女娲伏羲的故事。先哲们开始“究天人之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无极之外,复无无极”(庄子),“三千大千世界”(释迦牟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先哲,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期,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却仰望同一个星空,同一个日月,思考同一类问题。人类史是一部进步史。“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

5、踏上了月球。但同时,我们再赏月时,脑海里已没有了广寒宫、桂花树、小白兔以及那寂寞的美女嫦娥,只是用高倍望远镜看月球表面的荒山和砂石,是不是有点大煞风景?没人再像屈子那样喋喋不休地发出“天问”,如果有这样的人,你是不是觉得他神经有点毛病?我们每天还会看天,但看的是蓝天否?雾霾否?风雨否?这是最现实的关怀,最切身的关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我们已经不习惯蹈虚凌空,心骛八极,神游万仞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这样大气、绝美、想象力超凡的文字,如今还能看得到吗?“道可道

6、,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如此思辨“玄妙”横无际涯的思考,一如嵇康临刑前弹奏一曲广陵散,可堪绝响了。前些年一首诗仰望星空被广泛流传。诗作者认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仰望星空,是敬畏,是探究,是思考,即使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那样徒劳一场,虽死不惧;即使像一颗流星在夜空燃烧,也要划出一道炫目的光。(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7月7日,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边无际的星空中,总有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仰望星空是想有一天可以到新的

7、星球上去。B“我”长大了,工作了,不再仰望星空了,这反映出在城市工作的人的生活非常精彩。C作者引用易经逍遥游道德经等语句,旨在说明现代人已不习惯仰望星空并思考。D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融记叙、议论为一体。而“仰望星空”起到了揭示本文中心、展开叙述线索的作用。答案C解析A项,“想有一天可以到新的星球上去”在文中没有依据。B项,“反映出在城市工作的人的生活非常精彩”错,原文说“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还有“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D项中的“仰望星空”没有揭示文章的中心,而是起到了组织文本语言,展开叙述线索的作用。故选C。2第四段写朋友的小女儿问怎么晚上还出太阳时,作者为什么

8、说“一语惊人,恍如隔世”?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成年后,“我”不再抬头看天,且城市的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因此忽略了仰望星空。(2分)在山上,月亮明晃晃的,在听到“晚上还出太阳”时,惊觉自己已很久没有仰望星空,所以觉得“一语惊人,恍如隔世”。(3分)解析本题要求分析作者说“一语惊人,恍如隔世”的原因,这就需要在文中找到作者说这句话的特定环境,以及说这句话时的内心感受,结合文章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3第五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答:_答案主要叙述了古人仰望星空的内容。(3分)作用:与下文当今的我们已经不习惯仰望星空形成对比,引出后文围绕仰

9、望星空的议论。(3分)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先找出相关段落,然后结合段落内容加以概括,并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第五段写的是古人仰望星空的内容,第六段讲了当今的我们已经不习惯仰望星空,由此不难分析出其作用。二、2016湖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14分)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张丽钧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这么繁盛,这么美艳。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

10、的行为。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民国老课本里有一篇

11、课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你瞧,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可惜,这只可爱的羊早就从课本中走丢了,取而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我曾经嘲笑过辗转认识的几个同城姐妹,每当桃花盛开,她们一定带着扑克牌和小被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送到迁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树最热闹的桃花,在树下郑重铺开小被子,盘坐,打牌。她们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贴满脸的纸条,就这样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那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说:多么可笑啊,竟在美丽的花树下做那等俗事!今天,我却倏然懂得了她们。我曾多

12、次跟同行分享那个“孔雀与作文”的故事语文老师讲了一则故事让大家找论点:雄孔雀都非常珍爱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护,生怕有丝毫损伤。一帮无耻猎人知道这一特性,就专找雨天捕孔雀,因为下雨会将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湿,由于有饱满的水分缀着,孔雀生怕起飞会弄伤羽毛,故不管猎人离得多近也绝对一动不动,任人宰割。很快,一位“学霸”发表高论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则孔雀贪慕虚荣,因小失大,忽略整体,只看部分二则猎人,善于抓住时机”老师听后,点头赞许。哎,可怜的师生!“目的”是那么重,“目的”这个幽灵,时刻都在明处、暗处招引着我们,让我们做稳它的信徒。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结个南瓜;一看到马,就恨它追不上“磁

13、悬浮”;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们,心灵干枯,嘴脸丑陋。谁能引领我们叩山为钟、抚水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缠绵的舞伴?谁能引领我们赞赏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激励孔雀为美丽而美丽?我想,除了我们自己,大概不会有别人。玫瑰园里,花开不语(选自散文2014年第9期,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落笔扣题,第二段写玫瑰,省略了具体描绘,而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不想说也不愿说更不能说”,是为了突显玫瑰“这么繁盛,这么美艳”。B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目的性”与“诗意性”的反差

14、,如将“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与其他吃草的羊对比,突出表现摆脱目的主义的美好。C全文从玫瑰开花的平常景象写起,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善用修辞,语言明快又不乏犀利,给人深刻启迪。D文中的场景描写鲜活生动,如几个同城姐妹“兴致勃勃”“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贴满脸的纸条”,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情境则反衬出了她们的俗气和可笑。答案C解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散文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A项,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是为了突显“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没有任何目的;B项,“表现摆脱目的主义的美好”错,应是侧重“突出生命的精神趣味,诗意的追求多么重要”。D项,“桃之夭夭,灼灼

15、其华”是环境烘托,正面映衬“同城姐妹”畅享生命的美好。5第四段写“马如人性”,“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请提炼概括“美学意义上的马”有哪些特点。(5分)答:_答案它不受任何外在要求的约束,没有“功用”“目的”的追求。它充分顺应生命本性,释放生命的力量。它享受自然的美好,追求生命的诗意与情趣。它回归生命的本真,坚守自身的个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散文中的艺术形象赏析,这类试题考查的是筛选和理解能力,所以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文本,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6“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在文中主要有哪两层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的人生启示。(6分)答:_答案主要内涵:“玫瑰为开花而开花”象征一种生命的自然存在、本真状态。“玫瑰为开花而开花”象征一种非目的的纯粹的美丽、非功用的情趣和诗意。人生启示:抛弃现实生活中“目的至上”“实用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