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954950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重点按章节整理范本(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

2、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

3、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

4、又具有特殊性,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 第二、认识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第三、矛盾有普遍与特殊是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两者相互联系依存,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表现;矛盾的普 遍性与特殊性大相互转化。 第四、意义:矛盾的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我们正确认识矛盾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2.认识与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意义 人的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逐步深化和提高的发展过程。由于主

5、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任务,在于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主观认识要同客观实践相符合;历史的,主观认识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反对左的或右的极端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真理作为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任何真理都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相对

6、性与绝对性的统一。绝对性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相对性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 4.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是追求真理的价值目标的;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制约实践主体的主观尺度。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统一。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 第三、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根据的。 第四、真理必然具有价值。 第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相互制约引导促进

7、作用。 科学精神作为真理原则,人文精神作为价值原则,是在实践中辩证统一。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主要为目标,求善求美。 5.价值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与世界观和人生观一致。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12个字),正确的价值观,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体现和概括 第三章 6.唯物史

8、观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科学技术有所为有所不为 双刃剑 积极的作用: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改变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消极作用: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认识不够破坏了资源环境;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有关。 8.人们思想念的差异和对立的原因 本质上是由于人们自己所创造的自己历史有差异所造成。 9.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历史事件是人们意志的合力?矛盾 吗?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选择性 10.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11.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

9、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 第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的财富。 第四,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劳动二重性的矛盾,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关系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社会劳动,又是私人劳动。 社会性由社会分工决定,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的生产,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交换所生产的商品。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10、。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作为私有者,都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自负盈亏,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第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

11、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产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市场竞争形成。 当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亏损。当生产商品的个别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盈利。 4. 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 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非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2、。 12.“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13.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要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

13、段。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依次连续性。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 14.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

14、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因此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仍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7.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