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论文

上传人:135****微信 文档编号:279545694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_鼓励机制-论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是一个基于农村特定社会政治生态,农民与国家进行有效互动,并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态度和行为取向,从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对新农保政策做出的预期评估。而造成农民对新农保政策预期评估不高的逻辑因素在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难于对政策信息做出有效解读;基层干部公信力的下降,难于对村庄进行有效发动;新农保政策内在鼓励机制的缺失,无法对农民形成有效刺激。这一切都导致了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预期评估不高,进而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和低档次参保的行为倾向。论文关键词:新农保,预期评估,农民

2、素质,干部公信力,鼓励机制新农保政策作为国家构建农村社会性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对于转变农村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具有积极作用。而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效果,不仅取决于新农保政策自身的内在设计,更在于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与农民进行的有效互动。作为一项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性政策,新农保政策能否适应农村的特定社会政治生态,获得农民较高的预期评估是新农保政策推行成败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在新农保的政策推行的起步阶段,必须及时冷静地思考政策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认真分析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在充分解读新农保政策精神的根底上,积极探寻实施过程中诸多问题的解决路径和方法,使新农保政策在与农村特定社会

3、政治生态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推行的预期评估不断得到提高。一、预期理论与农民行为预期理论(ExpectancyTheory)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弗隆姆(V.H.Vroom)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预期是一种客观的心理方法,指行为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来估测某一变量的未来变化规律和期望值。具体而言,当行为者认为决策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绩效收益,且这种收益对个人具有足够吸引力时,个人的鼓励程度或动机水平才会最高。他也会因受到这种鼓励,进而付出更大的努力。“预期理论侧重于

4、鼓励的过程,关注影响预期评估的各个因素和环节,在进行鼓励时,注重对该鼓励过程不同因素分别进行鼓励,进而到达理想的预期效果。预期评估的上下取决于三个要素。1.投入投入预期(expectancy):当人们做出某一决策行为时,他们必然会为付出一定代价后可能会到达的特定绩效收益做出心理评价。该心理评价那么是他们的预期评估,是他们为实现目标必须投入的可行性评估。2.预期收益认知(instrumentality):是人们对一定决策行为可能会导致的预计收益做出心理评价,这就是他们的认知,是他们对预期收益的评估。3.收益率评估(valence):是人们对收益净值的评价,是对投入产出比的评估。实现合理预期主要有

5、三个根本途径,第一,行为主体在进行预期评估的过程中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现代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在作出社会经济决策之前,总要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未来前景做出预测。但由于人们了解和掌握信息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人们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或经验来形成预期,因而他们通常在作出预期时是依据社会政治生态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地修改自己的预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政治的变动。第二,行为主体在进行预期评估时是基于自身理性的无偏性的预测。预期理论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在行为决策和行为选择时变动中预期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理性预期会使人们与国家的政策形成有效互动,而不断使个人对国家政策的预期不断

6、得到提高。“合理预期理论强调了预期的理性,是理性行为与预期行为的一种结合。第三,预期误差的非系统性,即在合理预期模型中,行为主体不会犯系统的错误,即社会经济政策不会使公众产生群体性错觉。预期的形成机制依赖于行为人自身理性的发挥,预期评估的上下是基于整个政策和行为主体所处的社会政治生态所决定的。在中国农村社会,农民往往是作为理性经济人而存在的。农民也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基于中国农村长期以来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经验形成的农民的理性,具有自身内在的独特性,其主要表现为生存平安保障的最大化与经济收益的最大化的结合。他们相信能够发挥自身理性,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面对

7、国家的政策选择时,他们往往基于特定的农村社会政治生态和以往的经验,发挥自身理性对国家政策进行有效解读,并做出自我的预期评估,进而表现出不同的政策偏好和行为倾向。他们在主观上也认为该行为选择是其从各种可选方案中,选择最优的策略。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国农民,在面对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时,也表现为一种发挥自我理性与国家政策进行有效互动过程。但由于受到中国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和以往经验的缺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民对新农保政策难于做出较为合理准确的预期评估。这就需要国家政策在与农民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内在设计和政策的推行方式,使农民能够对政策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对预期收益做出准确的认知和评估,不断提高农民的政策预期,进而影响农民的政策态度和行为倾向,形成对新农保政策的有效推动。二、影响农民对新农保政策做出预期评估的因素分析作为一项利民惠民性工程的新农保政策在农村的初步推行中并非十分顺利,而且存在一定阻力。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推行也大多持有观望态度,参与积极性较低。这一行为表象的背后隐藏着农民自身行为的内在逻辑。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在面对新农保政策推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是农民发挥自身理性做出的行为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