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知识范文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50942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像摄影知识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像摄影知识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像摄影知识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像摄影知识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像摄影知识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像摄影知识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像摄影知识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像摄影知识 人物摄影知识 一、什么是人物摄影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 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广泛多样,到处可选。 在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二、人物摄

2、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和职业特点更有不同。 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划,则人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

3、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三、人物摄影有哪几种拍摄方式 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不外乎摆拍、抓拍和摆抓结合三种。各有特点和要求, 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分别构成人物摄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1、摆拍。即整个摄影过程中,始终让被摄对象完全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从而使摄影者可有较充分时间,在做好拍摄准备并对被摄对象加以摆布后,完成拍摄。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称为摆布,或者可以叫做主体

4、全知的拍摄方式,为肖像照、团体照、纪念照、广告照等所采用。但在摆布的情况下,摄影者应多方设法,使被摄者思想放松,以便配合拍摄。 2、抓拍。即整个摄影师过程中,根本不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就由摄影者地直接摄取人物活动中的典型而生动瞬间。因此,也可以叫做主体不知的拍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拍摄,也许构图、用光不尽人意,而被摄影对象却处于无拘无束的活动状态,神情举止都较自然。但被摄者需要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眼力,在转瞬即逝的各种人物活动中,善于抓取被摄对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时刻,及时按下快门。 3、摆抓结合。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虽然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

5、间,以便使被摄对象的注意力仍集中于所从事的事物,而摄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时间,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并经过较小范围的调整和摆布,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兼采摆拍和抓拍两者的长处,做到抓中有摆,摆中有抓取。因此,又称为摆摆抓抓,也可以叫做主体半知的拍摄方式。 四、人物摄影怎样布局 人物摄影的布局,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一切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美感点上。所谓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构图法则之一,该法则应用于摄影构图,就是采用这个比值,将摄影画面横直

6、各画两条直线,使画面大约平均分成九格,取这四条直线在画面中形成的四个交叉点,定为黄金分割。一般地说,这四个交叉点公认为有美学价值,不论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安排主体人物的理想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既有变化,又有稳定和舒畅的感觉,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此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他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有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位置作适当安排外,往往还要通过另一些人物和景物,起到陪衬或均衡的作用。关于动态人物照片,例如幼儿学步、自行 车比赛等,则要在动态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余地,从而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 五、人物摄影怎样掌握画面均衡 均衡,是力学上

7、的一个概念,应用于人物摄影构图,就是指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为了掌握人物摄影画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头脸方面。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在人物摄影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

8、头和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物件,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面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面进行平衡。如遇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

9、,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晦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晦色。例如,人物脸部小块面的暖色周围,可安排块面较大的冷色;当拍摄暖调 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晦暗些,既便于突出主体,又可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六、拍摄角度和距离不同对人物摄影效果有何影响 人物摄影中,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不同,直接影响摄影效果,分述如下:

10、1、拍摄角度对摄影效果的影响。人物摄影的拍摄角度,是指对被摄对象的拍摄方向,通常可分为正、侧、高、低四个基本角度。从正角度拍摄正面人像,着重表现人物脸形阔度轮廓;而拍摄正身人像,由于镜头正对身躯,便着重表现人物体形的轮廓。从侧角度拍摄人物,易于表现脸形、体形的起伏线条。人物摄影角度的正与侧,还可对脸形起扬美避短的作用。例如,挺直的鼻梁、微突的下巴,选用侧角度拍摄,可以表现优美起伏的脸形线条;对有些较长和扁圆的脸形,选用一定的侧角度,则可隐掩长和扁圆的脸形特征。对头额冲凸或鼻梁不挺,以及下巴后缩或颧骨高尖等脸形,选用正角度拍摄,就可掩饰这些特征,使人物形象美化。角度高低,是指照相机的俯仰。高角度

11、俯摄,由于镜头成像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对正面半身人像,能起突出头顶、扩大额部、缩小下巴、隐掩头颈长度等作用,使人物产生脸形清瘦的成像效果;拍摄全身人像,会使人物成像有矮小前倾的感觉,而身后地面显著,地平线上升;如果拍摄多人像,两边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衬物体的垂直线条会出现向外倾斜的变形现象。低角度仰摄,对正面半身人像,会出现额部缩小、下巴扩大、鼻孔突出、头颈过长、脸形饱满的成像效果;而身后地平线则下降或隐掩;拍摄团体照,两边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衬物体的垂直线条会出现向内倾倒的变形现象。 2、拍摄距离对摄影效果的影响。人物摄影的拍摄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的远近,关系到影像的透明效果。通常,拍摄距离不

12、宜过近。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的透视变形。例如,近距离拍摄正面头像,往往会显示鼻子大、耳朵小的怪诞成像效果。一般地说,拍摄头像或半身人像,距离可掌握在2一3米左右,不宜近于1.5米。而全身人像的拍摄距离,可掌握在4一8米之间。团体照的拍摄距离,则可根据人物的多少和队形排列的长短,灵活掌握。 七、人物摄影如何划分主体和突出主体 人物摄影的被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物,或多数人物;也可以是一个人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或多数人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人物摄影必须善于划分主体, 才能加以突出,从而使作品主题得到确切的表达。 1、划分主体的原则 (1)处理人物和景物之间的关系,要以人物为主体。 (2)处理多数人物之间

13、的关系,要认定其中的主要人物为主体,或以多数人物同为主体。 (3)即使只有一个人物,也要认定其主、次结构,例如,拍摄全身人像,一般以头部为主体;拍摄半身人像或人物特写,一般以脸部为主体;拍摄人物脸部大特写,则一般以眼睛为主体等。 2、突出主体的方法 (1)要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的显著位置,一般还可给以占据较大画幅,以便使观众一目了然。 (2)通过光线、影调、色彩的对比作用,突出主体。例如,对明亮的主体采用阴暗或深灰色背景,对阴暗的主体采用明亮或淡灰色背景;运用逆光勾划出主体的轮廓;彩色摄影,则可利用不同色相和明度的对比,突出主体。 (3)运用光圈的作用,控制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或背景模糊,以虚

14、衬实,突出主体。 (4)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通常,画面线条的交叉点或汇合点,可形成视觉中心,在这个位置安置主体,易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八、人物摄影怎样处理背景 人物摄影中,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主次分明,使背景为人物服务,发挥应有的衬托作用。处理背景,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光圈。如果背景杂乱,可开大光圈,缩小景深,使背景模糊,人物突出。 2、利用长焦距镜头。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可使画面中包括的背景范围缩小,而人物所占面积的比例扩大。 3、利用拍摄角度。采取仰摄、俯摄或改变拍摄点,能简化和避开杂乱而不必要的背景,有利于突出人物。 4、利用距离。调整人物与背景的距离,借以突出

15、人物。例如,人物离身后的树木越远,就越显著。 5、利用光线。不同光线的运用,可造成不同的背景效果。例如,利用阴影作背景,能突出明亮的人物;运用逆光,既可将杂乱的背景隐藏在阴影里,又能勾划出人物轮廓,使人物与背景分开;利用天空,则可将人物摄成惹人注目的剪影等。 6、利用色彩。通过不同色相和明度的色彩,可使人物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人物。 7、利用画幅。尽量使人物充满画面,从而相应缩小背景面积,突出人物。 8、利用环境。选择与人物有呼应的景物作背景,表现环境特征,突出人物。例如,以炉台为背景拍摄炼钢工人的操作;用实验仪器作背景表现科技人员的科研活动等。 9、排除景物干扰。处理有物体的背景时,要注意背景中有无某些物体与人物连成一线而影响人物的表现。例如,取景框内出现地平线恰巧处于人物颈部,或者人物头顶矗起树干、电线杆等现象,都需加以避免。 九、人物摄影怎样选择姿势和面向角度 人物摄影中,姿势和面向角度同是人物造型的重点。姿势是指被摄对象的身躯、手足所表现的某种形态。面向角度是指被摄对象面孔的朝向,简称面向。两者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没有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