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78349654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市实施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实施“双带动”工程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泰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旅游人才队 伍建设,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提供旅游 人才支撑,特制定本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意见中的“旅游人才”,是指具有旅游产业相关 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旅游业发展做出 较大贡献的各类人才。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 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和旅游复合 型人才等。第二条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强市名城”建设 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也是重

2、要经济转型期。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 推进“强市名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确立泰安人才竞争比较优 势的战略选择。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在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建设“强 市名城”要求相比,与外地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旅游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结构性短缺;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 偏低;开发投入不足,教育培训工作滞后;人员流动性较大, 旅游院校毕业生流失严重等。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强旅游人 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抓好旅游人才工作的责任 感和紧迫感,大力实施“双带动”工程,以项目引进带动人才引 进,以项目开发带动人才开发,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为促 进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广泛智力支 持。第三条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泰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市 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建 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以优化旅游人 才结构为核心,以加强高层次旅游人才和高技能旅游人才队伍 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好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 使用和激励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国际化、专业化要求的复 合型旅游人才队伍。第四条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任务。根据泰安市2010-2020年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 实际,“十二五”期间

4、,我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基本建立起系统开放、功能较全、层次衔接、主体多元的人才 培养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满足我市旅游业发 展需求的人才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创造和优化旅游人才不断 成长、各类优秀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着力打造一支 总量基本满足需求、结构较为合理、行业和区域分布协调、具 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到2015 年,我市旅游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700人,年均增长11.5% , 其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达到1000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 才达到5500人,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500人,旅游服务技 能人才达到14000人,旅游人才占旅游

5、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 60%以上。第五条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协调原则。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把促进旅游业发展作为旅游 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强市名城”建 设,培养、引进、使用好各类旅游人才。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原则。既要遵循旅游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逐步 完善旅游人才市场体系,推动人才与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进入市 场;又要考虑我市旅游人才队伍现状,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引 导,培养和引进旅游业发展关键领域和紧缺性的高素质旅游人 才。坚持加强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原则。把培养作为我 市旅游人才队

6、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建 设。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讲求实效的方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我市旅游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和智力资 源。坚持重点旅游人才建设与整体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着眼整体开发旅游人才资源,在提高旅游人才整 体素质的同时,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培养和引进我市旅游业发 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第二章人才培养第六条健全和完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对全市干部队伍实行分层分类旅游教育培训。鼓励各类旅游企 业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人才培训。成立旅游教育培训中 心,加强对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 教育机构和旅游专家来我市举办

7、各类旅游培训班、讲座、学术 报告等。第七条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培训机构认证 制度。加强与国内著名旅游高等院校联系,确定1-2所高校为 我市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我市高校旅游专业资 源优势,建立2-3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好市委党校 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开设旅游干部培训班或在县处级、科 级干部培训中增加旅游专业相关课程。利用好我市中等职业技 术教育资源,设立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旅游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遴选部分旅游景区、旅游项目以及旅游 企业,作为旅游教育培训实习基地,强化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第八条 每年选派5-10名分管旅游业的领导干部和决策

8、 者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教育集团,接受高层次旅游专业培训, 了解当今世界旅游业前沿态势,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 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第九条注重旅游人才的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人 员到上级部门和国内外旅游业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十二五”期 间,选派5名科级以上干部到国家、省旅游局挂职锻炼,选派20名科级干部到旅游业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选派50名旅游机关人员到我市各类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第十条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考核。力争5年内,旅游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技能型服务人员 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格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努力构建学习型管 理团队,加大中高层旅

9、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部分中高层 旅游管理人员接受系统、前沿培训。培养大批重理论、懂实务 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骨干,引导一部分基层从业人员向 管理人员转化。第十一条定期举办各类旅游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选拔和推荐优秀旅游人才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以赛促训、 借赛提高,为旅游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第十二条 以创建国际旅游名城为契机,着力加强外语人 才队伍建设和专项高端旅游人才开发,推进相关教育培训。举 办专项旅游系列培训班,邀请专家和业内人士传授专项旅游策 划营销、会展经济、文化产业等高端旅游项目开发经验。第三章人才引进第十三条以旅游项目和资金引进为平台,鼓励国内外旅游投资者来泰投

10、资创业,带动我市旅游业发展。同时,围绕 旅游项目建设、经营和管理,引进各类旅游策划、旅游营销、 旅游宣传和旅游企业管理人才。第十四条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方式。探索以工作内容、工作项目为主导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 用、项目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旅游人才和智力。第十五条 加强旅游人才智力引进。每年聘请20名国内外著名旅游专家和学者,组成旅游专家顾问团,来我市举办旅 游发展高层论坛,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具体指 导。第十六条 引进我市旅游业发展急需的旅游高端创意人 才,包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管理、文化演艺、旅游资本 运营、会展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旅游人才。第十七条 鼓励旅

11、游院校和研究机构,引进产、学、研一体的复合型高层次旅游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博士学位以 上的高层次旅游人才,采取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合作、技 术入股、投资兴办旅游企业等方式,来我市从事旅游产、学、 研工作。第十八条鼓励各类旅游人才报考我市各级、各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条件下,旅游及相关专业人员优先录用。第四章人才激励第十九条健全人才评价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旅游人才特点,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旅游人才评价 机制。旅游事业单位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科 学、动态、开放的职称体系。鼓励旅游企业探索知识、技术、 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和办法。

12、鼓 励用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对有特殊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激励, 使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旅游人才倾斜,逐步实现人才薪 酬水平与市场接轨,体现人才资本价值。鼓励旅游科研单位, 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和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构建科研成果 社会化评价体系。第二十条 重视旅游人才的政治荣誉和精神奖励。鼓励旅游人才参加各级劳动模范等评比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 件;增加旅游人才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类社会团体成员 中的占比;鼓励旅游人才参与各项社会事务,扩大旅游人才与 其他行业人才的交流;对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的旅游从业人员,授予荣誉称号并根据相关条件晋级或破格晋 级。第二十一条设立“旅游人

13、才杰出贡献奖:“旅游人才创业 奖”和“旅游杰出技能人才奖”,对在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做出突出 贡献的人才,授予相应奖项,给予表彰。逐步建立以政府奖励 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第二十二条鼓励旅游科研人才开展旅游研究,为我市旅 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科研立项、经费、评奖等方面,适 当向旅游领域倾斜,积极为旅游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第五章人才管理第二十三条 加强旅游人才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 人才流转制度。建立旅游人才流转中心和旅游人才数据库,开 通泰安市旅游人才资源网,为旅游人才合理流转搭建平台。加 大旅游人才公共服务力度,健全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强化 服务功能

14、,拓展服务领域。第二十四条成立旅游人才推介机构。研究旅游人才供求格局,为旅游企业挖掘、选拔各类旅游人才。通过政策指导、 信息发布,引导旅游人才合理有序流向。第二十五条 建立旅游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旅游人才 考核指标体系,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等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第六章人才保障第二十六条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领导机构。制定旅 游人才发展规划和培养引进的政策措施。第二十七条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建立健全政 府、用人单位、个人、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税收、奖励 制度,鼓励社会组织、旅游企业以各种形式支持旅游人才队伍 建设。第二十八条营造有利于旅游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 境。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宣传,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旅游 人才制度,完善沟通机制,使各类旅游人才为推进泰安旅游业 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