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使用专题第一篇:标点符号的使用专题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华共产党是光荣、杰出、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八个人/三四个月/ 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 三、四联/退居 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讨论/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识的 6、并列成分展露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将来,上下、左右,中华、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依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华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艳丽的山花,使青年人深深地沉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立刻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裂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华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暴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情愿改革中华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中肯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究竟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略)详见顿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28:(略)详见引号、括号 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这样的人往往阅历许多,这是很可珍贵的;但是,假如他们就以自己的阅历为满意,那也很危急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自使用分号 - 1 - 例18: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农夫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 例24:(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今日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齐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经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味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讨论的重要性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事实证明:我们应当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农夫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假如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齐谈笑风生 例26: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终冲刺 例28:“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终冲刺 例29:“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终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1:(略)例2:(略)例30:请稍等一下避开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究竟,见逗号用法/不常语气特殊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叹号 1、感叹句、语气剧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剧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31:我们的祖先多么杰出啊! 例32: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33: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终用一个叹号 例34:“啊,啊!”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终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留意倒装 例35: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问号 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剧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例36: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37:莫非你还不了解我吗?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例38: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区分连续问 3、推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当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例39: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40:你问他还来不来 例41:文件下达后,很多人都突出关怀这个艰难的任务究竟交给你,还是交给他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例42:怎么了,你? 例43:出来吧,你们! 例44:真好看,这只猫 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荷塘四周长着很多树,蓊蓊郁郁的/应当是这样,我想 引号 1、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例45: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学问重要 例46: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布满生气”引文完好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好或完好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2、意引不用引号 例47:小姑娘告知我:“她的家就在四周,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很多采珠宝的客人们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转述属于意引 3、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例48: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引文的范围要精确 例49: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楚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展露在天宇哈雷慧星”/“拿来主义”/“盼望工程” 5、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 例50:我过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筑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其次核电站”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胜利,将于年内并网发电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定州“北雁商城” 括号 1、句内括号紧贴在被解释部分之后,如被解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 例51:中华猿人(全名“中华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觉,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觉例52:这就是中华猿人(全名“中华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 例53: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枝叶(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枝叶(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解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内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 2、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
例54:写讨论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解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省略号 1、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55:新中华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2、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例56: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齐啦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破折号 1、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 例57: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例58:每个汉字都凝固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共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将来世界的哲思如解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齐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解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齐读出,就用括号 2、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例59:我国的四大创造——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进展有杰出的贡献。
例20:今日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用破折号解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解释部分,句子仍完好;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立刻间较长 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 例60:我就是我——一名一般的幼儿老师 例: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生疏破折号比逗号停立刻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4、破折号不要和“是”等赘余 例61:我的母亲——是一个一般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书名号 1、 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 例62:《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张嘎》/《懂你》/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范围如:“《求是》杂志”/“《同学》编撰部”/《琵琶行(并序)》 说明:问号、叹号兼有标号作用,破折号、省略号兼有点号作用,其特别用法本表不涉及; 其次篇:标点符号的使用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