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出版专业中级实务复习笔记(超详细)

lil****ar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4.26KB
约44页
文档ID:275582447
出版专业中级实务复习笔记(超详细)_第1页
1/44

出版专业实务复习笔记第一章 出版物选题策划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审稿环节前(出版物产品设计阶段)的三个环节——信息采集(基础)、选题策划(中心环节)、 组稿(实体化、具体化)一、选题策划的概念选题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1.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选题往往开始于编辑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意向或愿望2. 作 用: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3. 类 型: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按制 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一)基础准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 选题策划最基础的工作(二)选题设计: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 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 构思阶段重点考虑:1)内容的前沿和制高点; 2)社会生活发展态势; 3)社会的文化需要三)选题论证:其目的,是凭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四)选题优化: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等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部队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信息采集: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1. 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2. 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3. 出版市场信息:1) 出版动态信息: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出 版物目录、出版物评论、出版动态报道)、出版物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出版业统计资料2) 竞争对手信息: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包括对手出 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4. 作者信息: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含有关学科作者群分布状况及个人专长 /学识等了解分析5. 读者信息:对出版物反映和对为了出版物需求评价、希望、对单位认知度和认可度二)信息采集的方法:1. 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获取读者信息、出版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渠道;2. 文献检索;3.观众大众传媒;4.人际交往;5.专业市场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1.真实性(反映事物本质);2.针对性(针对某一具体目标);3.综合性(多方面、持续收集信息);4.预见性(获取新,淘汰旧,考虑趋势、产品销售时的市场情况)三、信息处理——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步骤:1.筛选;2.加工;3.存储;4.使用目的:by 筛加,便于传递、存储和使用第三节 图书选题策划的内容一、图书内容与形式的设计(一)图书内容设计:对相应精神文化作品概貌的设计图书主题和体裁,提供什么,怎么提 供1. 主题设计:选择确定该未来图书中需要为哪些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图书定性(先对读者 群体进行细分,还应结合出版单位的专业方向)、定量(确定信息量)2. 体裁设计:根据读者接受程度,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二)图书形式设计—— 书名、篇幅、开本、版式、装订样式1. 书名设计:体现主题,揭示体裁,文字表述上讲究修辞,达到逻辑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2. 篇幅设计:考虑——图书主题、体裁、生产成本、目标读者群体的购买力 篇幅影响成本) 篇幅设计涉及对图书生产成本尤其是直接成本的测算3. 开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的设计:对图书成品物质形态的设计,考虑性质篇幅用途读者对象 等。

二、市场预测: 1.读者需求情况(最好根据已上市的同类出版物的市场信息进行预测);2.同类出版物情况;3.选题特色三、实施方案的设计——作者、时间、预测成本和定价、宣传、营销(一)作者的落实:考虑其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行文风格等拟出具体和备选作者二)时间安排:稿件落实/交稿/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审定发稿/校样处理/印刷/装订/出书时间等时间上留有余地,防止—— 选题设计有变,作者交稿时间变动、稿件需大幅修改(三)成本与定价预测:对生产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考虑影响因素(读者购买力)-拟定 价格(四)宣传计划:包括宣传方式、媒体、不同阶段重点以及时段、场所安排,大的要有费用估 算五)营销策略:从图书内/形、目标读者及其需求、作者声望和写作特色、产品销售契机等考 虑四、选题报告的撰写(一)形成: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提交编辑室主任(退修)-集体论证—以编辑室名义提交 领导(二)内容:1. 选题名称,2. 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3. 选题价值,4. 选题形成过程,5. 选题内容及形式设想, 6. 读者对象,7. 拟请的作者,8. 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9. 时间安排,10. 收益预测,11. 市场营销建议,12. 其他方面情况。

选题报告是选题列入选题计划的凭证,由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选题名称可先用暂用名,但不 能空缺,必须有基本的篇章结构、成书的物质形态第四节 选题的论证与优化选题必须经过集体论证才能列入选题计划一、选题的论证:对选题策划质量的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可以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保证质量) 确定选题计划的决定性环节——选题论证(一)方式1. 一级论证:直接全社选题论证会分析选题的价值/可行性/社会经济效益,筛选选题,形成计划;2. 分级论证: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初步筛选,形成部门选题计划,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二)选题论证的内容:1. 精神文化价值判断:a 引导性,b 独创性;2. 市场适应性判断:a 针对性,b 前瞻性;3. 效益判断:最大追求式达到社效与经效的最佳结合;选题的最大追求——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并使之最大化出版单位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获取经济效益4. 可行性判断二、选题的优化:1. 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2. 市场变化,适时修改、补充、调整; 3.还要不断努力提高选题的智慧含量第五节 选题计划选题计划:是一定的编辑思想而形成的选题的有机组合,由出版单位根据方针 /本单位专业分工范围及出版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读者需要和市场情况,对设计采用的选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后编制而成。

一、内容与类型: 内容分:1. 总则:说明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对列入选题作分类统计2. 列题:用表格将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或已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读者/交稿日等分别 列出类型分:按范围:分综合性和专项性;按时间:长期/年度;按主体:国家有关部门、数家、一家二、结构:(一)种类:选题的知识、层次、功能、读者、效益结构( 5 个)(二)优化:使各类选题在计划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三、特点:1.整体性,2.指导性,3.稳定性,4.灵活性四、制订与调整:1. 由社长或总编辑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总体构思(指导思想 /整体目标/规模品种等)2. 经反复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选题即可整理、汇总,形成选题计划,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节 组 稿一、方式:1.个别约稿,2.社会征稿,3.群体集稿二、步骤:(一)准备 1.深入研究选题,2.制订组稿方案,3.物色合适作者;(二)联系作者;(三)审读编撰大纲和样稿(四)确定约稿关系三、落实:1.当好作者参谋,2.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第二章 图书编辑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审稿:广义的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 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狭义: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作用:通过把关,决定取舍,提高质量,让有益社会的图书面世,防止低劣作品出版,对 社会、读者、作者负责,这是实施选题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 作者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可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一、审稿制度(2 种:1.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的审稿制度, 2.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审制)(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由具有正、副编 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三个 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二)三审制的程序初审-复审-终审由下到上循序递进,前对后负责,并以本审级的意见为后一审级 的审稿提供基础,后对前制约并以本审级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做出评判 /补充如不能解决应增加审次/人数只有三审通过以后,才能对稿件正式作出处理三)三审制的作用特点:1. 就程序言:从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的三审制,从下级到上级的递进,兼具服从和制约2. 就目标言: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具备后督察前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

作用:以分级审读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知识不足和责任心不强和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1. 初审:1)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 2)对稿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对非组稿应对其社效经效进行预估 3)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可否采用,是否需退修、外审等; 4)报送复审、终审2. 复审:1)通读;2)对初审者意见进行审核判断,表明自己认同、反对或补充、或存疑态度;3)弥补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对不合要求的初审可要求其返工,对退修意见表明态度3. 终审:1)审查稿件政治导向,是否违法/有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是否具有学术、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社效经效;2)从本单位出发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最终处理意见由终审决定二、外审(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将稿件送出本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目的是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 最终决定外审者必须是专业人员重点解决无法判断的问题过程:编辑提出送审报告,经编辑室主任签发提交总编辑室审批。

报告内容包括:原稿和作者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看法,需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进行外 审的原因、要求,拟请人选、外审费用标准等三、稿件质量评价(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1. 政治性:稿件中的政治立场、观点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外交、民宗等问题;a 基本要求:以马毛邓为指导,以科发为统领… b 不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方针政策;c 不含有《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如危害国家等内容的;d 不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2. 思想性: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 品鼓舞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 科学性:稿件反映客观失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警惕伪科学4. 知识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基要:合乎科学5. 创造性:稿件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6. 稳定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长时效图书)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