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初三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汇总

jie2****30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50KB
约10页
文档ID:274389050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初三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汇总_第1页
1/10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观沧海》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4.“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次北固山下》1.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3.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示例: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5.诗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能换成“处处”“家家”吗? 不能换成“处处”“家家”,因为“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了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使者,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天净沙秋思》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诗中描写泰山雄伟气魄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3.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解释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赤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为感时伤别,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按第二种说法,诗人把花鸟作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似乎也如人一样因感时面迸出了泪珠(花上的露珠),鸟也如人一样因恨别而惊恐地鸣叫《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2.从景物描写和表达情感两方面谈谈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3.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千古奇观黄沙茫茫,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忍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看,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的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烽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能状其神韵,“直”是景物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黄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与前面的直都用的逼真传神、难言其妙。

5.本是表达作者什么情感?表达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的孤寂心情,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6.征蓬、归雁指谁什么修辞诗人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漂泊不定)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而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用的比喻修辞7.“大、直、长、圆”的妙处?“大”突出便将沙漠浩瀚无边的气势,“直”突出大漠中孤烟的劲拔、坚毅,“长”突出黄河横贯大漠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圆”是给人以伤感印象的落日变得亲切、温暖而有些苍茫《渡荆门送别》1、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4、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暗示贬谪时间长久,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4、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6.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