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274052857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本篇文章老舍先生以时间为顺序,以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语言展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充分地发表读书见解,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多层次的朗读感悟和自主合作式的研读,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领悟民俗文化丰富的内涵,体会本课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与春节有关的图片及视频。2制作课件:春节的视频片段。学生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

2、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课时安排2课时。注: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把你过春节的趣事说一说,让大家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吗?(生自由汇报:放爆竹、吃年夜饭、贴春联、拜年、守岁等。)2揭题:在几十年前的北京,人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图片欣赏唤起春节的记忆,回忆春节趣事,走近春节,揭示题目,

3、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正文的学习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凝聚,讲究的是热闹、祥和。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会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每个地方的习俗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老舍,走进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朗读这篇课文。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后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试着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指导“醋、拌、燃、贩”的读音。注意易错字“醋”的左边里面不要少一横;“彼”的部首是“彳”,不是“亻”。)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

4、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可借助字典、词典弄懂,也可以请教伙伴或老师。3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蒜、醋、眨、宵、燃。学生独立书写,师生点评、范写。学生练习书写。4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那时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烈、忙碌、喜庆、团圆、祥和)5快速浏览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看一看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围绕春节,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以及这些日子的哪些习俗?完成下面的表格。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时间详略习俗气氛腊八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过了二十三6.学生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设

5、计意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钻研文本,自主读文归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加强朗读,感受语言1选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最能表现春节氛围的词语和最能表现“年味儿”的句子。3学生汇报,引导思考:从这些词句中,你感觉北京的春节是一个怎样的春节?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年味儿”,为下节课的细读做铺垫。四、回顾全篇,拓展延伸1总结:“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声迎新春。”老舍先生用他那京味儿十足的笔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热闹、祥和的北京春节,让我们有机会体味老北京有声有色

6、的年味儿,在这么多的节日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日子?你最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交流。2拓展延伸: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各个民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等。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课内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通过查阅资料,加深了解我国各族人民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为下节课理解课文做好铺垫。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题入文1认读词语: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分外。2小组互评、订正。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儿,谁愿意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忙碌、

7、热闹、喜庆、欢乐)设计意图:巩固词语,读准字音。引用多元话题,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个性化感悟,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乐于参与,使学生没有了“必须”做的压力。二、品读课文,品京味儿年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哪些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生汇报交流)(1)年前的忙碌。过渡:为了迎接春节,人们一般从入腊月就开始准备了。文中介绍了年前的哪些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都有哪些主要活动,有哪些讲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怎样的心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7自然段。学生交流汇报,谈感受。质疑: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点句品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

8、业产品展览会。(“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在开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小组轮读课文第17自然段,要读出浓浓的年味儿,然后评读。(2)除夕真热闹。(课件播放除夕时喜庆的场景。)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找到最能表现除夕真热闹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标注重点词语。)小组研读,合作交流。A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B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C这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语句体现出北京的除夕真热闹?指名朗读、评读,品味除夕的热闹。(3)元宵节火炽而美丽。过渡:如果说除夕是家庭中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

9、狂欢。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课文描写了哪些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元宵节还有什么灯。 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然后进行句式练习。作者用这么多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从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你能读出这样火炽而美丽的节日气氛吗?(4)初一的祥和与幸福。过渡:与除夕和元宵节的热闹相比,初一又有着怎样的光景呢?初一这一天有什么特点?“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9、10自然段,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气氛?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同

10、人群的活动来体会。)指导朗读,读出不同人群的不同状态,从中感受初一的祥和与幸福。(5)激趣:北京的春节热闹、祥和,大人、小孩都情趣盎然,相信同学们会从下面的童谣中品味出来。(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你从这样的春节中体会出了北京人的哪些心愿?说说你的感受。2课文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全面整合教材。不是必须按教师安排的任务去一项一项落实,而是尊重

11、学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生成自主感悟,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或意愿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感受情感,总结全篇1讨论:快速浏览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可以运用“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2小结:春节是我国的一个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讲究的就是热闹、红火、祥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就让我们一边欣赏这首恭喜发财,一边观看课文的插图,再次感受过年的喜庆和热闹。设计意图: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陶醉在北京祥和、热闹的年文化中,身心均受到感染。四、布置作业,强化练笔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与家人过春

12、节的情景,选择一个最难忘的时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2搜集春联或有关春节的故事、传说、美味佳肴等,办一期春节简报。设计意图:拓展语文教学外延,做到读写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时间顺序)热闹喜庆团圆祥和(详略得当)教学反思1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体验,走进老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儿。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